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9|回复: 3

今日立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7 1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引自http://www.chinafolklore.org/blo ... ce/itemid/9359.html

新华网天津8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 蔡玉高)据天文专家介绍,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

    每年公历8月,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在8月的日期有时在7日、有时在8日,还有在9日的例外情况。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立秋具体时间的确定与其他节气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王思潮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个回归年即365.2422天,运行一周。由于公历纪年时,一般年份的天数都固定为365天,这与太阳回归年的实际天数是有差距的。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定却是以一个回归年的精确天数为依据的,基本上是将一个回归年24等分,因而,每个节气再对应到公众平常所熟悉的公历纪年法中,其具体时间就不固定了。

    王思潮介绍说,立秋时间和春分时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春分来得早,立秋也就来得早;春分来得迟,立秋也就来得迟。

    另据民俗专家介绍说,“立秋”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习俗众多。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的历史风俗

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0:08:39




  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秋天的开始。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每逢立秋日人们还有敬老的习俗。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毫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卖者虽多,不及李和一色拣银皮子嫩者货之。”《武林旧事》中则有:“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而在官家,立秋这天则有迎秋的仪式,据《梦粱录》中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





天象预报:7日立秋节气

北方网  2009-08-06 15:07



  7日17时01分立秋,太阳运行至黄经135°。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中国古代“秋”有“就”的意思,立秋即为“万物就成之时。”此时作物均以成熟,到了春华秋实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来说值末伏前后,秋高气爽,月明风清,而且气温也逐渐下降。立秋前后,我国许多地方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今年“立秋”在8月7日17时 气温下降 天气趋凉

北方网综合  2009-08-06 17:15


  7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立秋。天文专家表示,从这一天起,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值阳历8月7日前后。“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因此,《历书》中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如果按照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摄氏度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夏之中,即使是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也难见到秋天的脚步,而华南地区却要到9月中下旬才先后进入秋季。

  我国民间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从这一天起,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尽管天气还处于炎热之中,但素有“秋老虎”之称的高温天气却已不同于使人烦闷的暑热。

  天文专家表示,立秋时节,天气虽不像暑天里那样闷热,但白天依然炎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节要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


  民俗专家称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有迎接“立秋”仪式

  8月7日是“立秋”。民俗专家介绍说,“立秋”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仪式,习俗众多。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据民俗专家介绍,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牲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据了解,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秋的民俗相当丰富。立秋这天,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吃肘子,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红烧肉以及各种肉馅水饺、炖鸭、羊肉串、涮火锅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在一些地方还流行“咬秋”“啃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


  专家提醒:“立秋”后当心中暑、腹泻和感冒

  7日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天文专家表示,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今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结束,公众要注意“秋老虎”的余威,当心中暑,小心腹泻和感冒侵袭。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是气温不会瞬间降下来,而是有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由于各地的纬度、海拔不一样,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所以,立秋时多数地区还没有入秋,仍然处于炎热之中。在各地素有“秋老虎”的说法,到9月下旬,天气才真正凉爽起来。

  天文专家提醒说,今年的高温天气还没有结束,立秋后暑气难消,公众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另外,立秋时节天高气爽,人的食欲增强,多食暴饮易使胃肠负担加重,导致功能紊乱。另外,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致使肠蠕动变化而导致腹泻。预防秋季腹泻重在保养脾胃,防止胃病复发。

  此外,秋天气温多变,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从而挑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值此时节,公众要防止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袭。

  专家提醒:立秋时节着装谨记“春捂秋冻”

  7日迎来“立秋”节气,标志一年中凉爽的秋季开始到来。保健专家提醒说,立秋时节,天气骤然变凉,公众着装还要谨记“春捂秋冻”。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就有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

  养生专家张东生表示,我们大家都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专家说,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

  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保健专家建议,在秋装的选择上,不能只着眼于实用、美观、得体,还应从有利于活动和健康的角度,充分考虑到舒适、保健、防护等方面的因素。否则,不仅会造成不便,甚至会危及健康。

  秋季服装款式以宽松为好,衣料以柔软下垂或棉布料为好。穿薄而多层套装的,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而最外层的衣服应选用轻而能容纳大量气体的衣料。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保健专家表示,“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养生法则,应长期坚持。

  天文学家解释立秋日期为何不固定

  今年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细心的公众会有这样的疑问:立秋在公历8月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有时在7日、有时在8日,还有在9日的例外情况。天文专家对此作出了解释。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立秋具体时间的确定与其他节气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王思潮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一个回归年即365.2422天,运行一周。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表示,从春分点零点开始,每隔15度为一气,一个回归年太阳运转360度,就有了二十四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节气是用来反映寒冷与暑热的,本质上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来确定的。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公历纪年时,一般年份的天数都固定为365天,这与太阳回归年的实际天数是有差距的。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定却是以一个回归年的精确天数为依据的,基本上是将一个回归年24等分,因而,每个节气再对应到公众平常所熟悉的公历纪年法中,其具体时间就不固定了。

  春分是太阳回归年的一个起点,只要春分点的时间确定了,其他节气的具体时间也就基本确定了。

  王思潮介绍,立秋时间和春分时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春分来得早,立秋也就来得早;春分来得迟,立秋也就来得迟。如2005年至2007年这3年春分时间分别为3月20日20时34分、3月21日02时26分和3月21日08时07分;而立秋时间分别为8月7日18时04分、8月7日23时41分和8月8日05时31分。

  “当然,天文历算是非常复杂的,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但大体是不会变的。”王思潮说。

  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的一些年历在大暑的具体时间上可能会有不同,公众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紫金山天文台的算法是非常权威的。而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其他的版本,可能是由于有些日历编印时的粗心所致。此外,在节气的算法上可能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按照《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17时01分。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天文专家进一步表示,立秋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至于具体的小时、分钟就不固定了。

  天文专家解释说,立秋时间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每4年会出现一次8月8日立秋,其他一般在8月7日,如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的立秋时间都是在8月8日,而它们之间的年份的立秋时间则是在8月7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1: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立秋节气的相关谚语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09-08-03 14:11:54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立了秋,挂锄钩。
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三天,遍地红。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加一伏。
秋耕深,春耕浅。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秋不凉,籽不黄
立秋十天遍地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1: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中之立秋

第四节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秋季的开始,同时也是重要的节日,节期在阴历七月。立秋之日的活动,有插戴楸叶、占候、禁忌等,尤其在饮食方面有着诸多讲究。

一、插戴楸叶
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由来已久,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都有立秋满街叫卖楸叶,妇女小儿将之剪成各种花样插戴的记载。直到近代,各地仍有立秋日戴楸叶的习俗。在山东地区,据说立秋这天必有一两片楸叶凋落,表示秋天到了。胶东和鲁西南地区的妇女和儿童在这天采集楸叶或桐叶,剪作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以应节序。在河南郑县,立秋日男女都戴楸叶,或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角。
与楸叶相关的节日活动,在山东有人于立秋日刚刚天亮时采集楸叶熬膏,称“楸叶膏”,据说用来敷痔疮有特别的疗效。

二、饮食习俗
作为秋季开始的标志,立秋日被赋予特殊意义,因此这天的饮食也有诸多讲究和禁忌。
(一)饭食。辽宁地区有立秋日“吃秋饱”的习俗,海城、锦县等地是吃肉面义县的城乡居民多吃饼、饺子等面食,朝阳人则是吃黄米面饽饽。
在胶东地区,中午一般吃水饺或面条,招远、龙口称“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长岛、莱阳、海阳等地则说是“立秋的饺子入伏的面”。  在山东诸城和莱西地区,吃一种豆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称“渣”,当地民谚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 ,说是有防止肠胃病的功效。在江苏苏州,立秋这天用茄子调和面粉作茄饼。
立秋标志秋季到来,为了适应即将转凉的天气,有在立秋日食补的习惯。黑龙江双城人在立秋日食用美馔,俗称“抓秋膘”。在黑龙江安达,是日食面条,称为“抢秋膘”,意在祝健康。北京人家在立秋日要吃肉喝酒,称“贴秋膘”。在河北遵化,要啖瓜果肥甘,称“填秋膘”。
(二)瓜果。华北、华东地区有在立秋日食瓜果以“咬秋”的习俗,尤其普遍食用西瓜(俗称“立秋西瓜”)。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时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免腹泻,称“咬秋”,寓意炎炎盛夏难耐,忽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各地老少也在立秋时刻吃西瓜以“咬秋”,认为可不生秋痱子。在江苏无锡、浙江乌青,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认为可免疟痢。北京人有“春吃萝卜秋吃瓜”的习惯,家长必要在立秋之日给孩子买个瓜吃,并对孩子说:“吃个瓜吧,秋后好肥得滚瓜溜圆的。” 当地有“早甜瓜,晚西瓜”的谚语,因为立秋之瓜须早吃,所以多吃甜瓜(也称香瓜,起于初夏,终于晚秋,味道清香甘美,食之可以解腻)。在浙江杭州,有的妇女在立秋日吃一个秋桃;浙江双林人喜食菱藕、瓜果等。
黑龙江双城的习俗,立秋日忌食瓜果,认为食之会令人消瘦。安徽和州则是此日禁食用井水浸泡的西瓜,以防疟痢。山东一些地方在立秋后不再吃甜瓜,俗话说:“打了春的萝卜立了秋的瓜,死了老婆还走丈人家——是那个事不是那个味了。”  
(三)赤小豆。全国各地普遍在立秋日用水吞服七粒红豆,认为可预防疟疾。河南郑县称之为“避疟丹”。浙江地区多用井水帮助吞食。在云南镇雄,“先以布袋盛红豆入井底,及时取出,男女老幼各吞数粒,饮生水一盏,以为不患痢疾。后来,用五色或七色布,剪成大、小不同方块,错角重叠,粘连缝就,载于小儿衣后,叫做‘补秋屁股’。”
(四)饮水,清暑。在江浙一带,俗信立秋时刻饮新汲水,既可免生痱子,又可止痢疾。在四川雅安,则是将秋水晒后家人共饮,以防疟痢。在四川三合,“俗谓立秋正刻饮水一杯,则积暑消除,秋无肠泄之病。歧黄家又云:服清暑方一剂更妙。” 在四川渠县,立秋日特制清解药并煎服,称为“秋药”。
(五)其他。在浙江定海,立秋日,儿童食蓼曲(俗名“白药”)、莱菔子,称为“祓秋”,以为可去积滞。在浙江舟山,则是给小孩吃萝卜子、炒米粉等拌和的食物,以防积滞。在浙江镇海、奉化,给儿童吃绿豆粥,服酒曲,叫做“拔秋”,认为孩子吃了长得快,长得壮。在浙江汤溪,立秋日“以木莲子绞汁凝如冰,养以井水,随意划取,加糖醋食之,谓之“凉粉”,云已痱。”

三、信仰禁忌
(一)祭祀
立秋日,各地多祭土地神。在浙江于潜,农家携酒肉至田边祭祀田祖。在上海,农人在竹竿上悬贴纸幡,插于田中,名为“标秋”;各家还在此日祀灶神。在浙江杭州,若立秋时在夜间,叫做“梦秋”,农家于当夜望空举声,各具酒肉至田边祭祀田祖。在浙江安吉,里社屠牲祀土地,叫做“烧秋福”。江苏常州的乡村在旧时做“秋会”,祭猛将刘承忠,祈求驱蝗虫保丰收;农人在田间插三角形小旗,叫做“猛将令箭”,用以驱虫;窑工在是日祭火神,聚餐并演戏酬神。
在贵州仁怀,各家于立秋前后十日择期尝新,以新米煮饭,供献天地神祗及五谷之神,祭毕,先把新米饭奉献给家中最高长辈,然后卑幼者依次食用。
(二)占候禁忌
1、忌雷。全国各地普遍以为立秋日忌雷鸣,若雷则有害庄稼。陕西孝义有谚语云:“雷鼓立秋,五谷天收” ,湖北孝感则称“立秋雷电,天收一半” 。所谓天收,为作物被老天爷收去之意,意味着粮食要减产。在江苏武进、阳湖、太仓,有“秋孛鹿,损万斛”或“秋礴碌,损万斛”的说法,认为立秋日雷鸣损晚稻。浙江石门也有农谚云:“秋霹雳,损晚稻。秋后雷多,晚稻少收。” 在河南淮阳,俗信立秋日如闻雷声,必将发生水灾。
2、忌虹。立秋日忌虹,也是较为普遍的俗信。在山东牟平、江西南昌、江苏常熟等地,如果立秋后见到彩虹,也谓之“天收”,粮食要减产。四川西昌以彩虹现于西方尤为不宜,有“为西十万”的说法,即减收至十万。
3、以立秋日之雨晴占此后天气雨晴。浙江杭州有农谚云:“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在湖南兴宁,立秋有雨为“漏秋”,有“交秋有雨连秋雨”的说法。天津的说法,立秋日雨为秋涝之兆,俗称“秋洒”;不雨为秋晴之兆,俗称“秋吊”。
忌雨。在浙江安吉,立秋日雨则主旱,有“雨打秋头,晒杀鳝头”之说,而农家最怕秋旱。在浙江遂昌,俗信立秋日若下雨,此后非旱即涝,农谚云:“立秋雨打头,无草可饲牛。” 在河北新河,立秋日雨则主此后阴雨连绵,有碍收割,故称“秋傻子雨”。在福建浦城,人们认为立秋下雨会妨碍豆类作物生长。
喜雨。在浙江乌青,以立秋小雨为吉,晴则万物少成熟。贵州平坝有谚云:“立秋得微雨,银子捡得起。” 江西南昌有“立秋无雨甚勘忧,万物从来只半收” 的说法,都以立秋下小雨主丰收。
4、以立秋日期之早晚占秋收早晚、丰歉。在浙江杭州,以立秋之日早晚占稻收的迟速,谚云:“七月秋,秋后收;六月秋,秋前收” ,意为立秋在七月,则立秋后收获;在六月则立秋前收获。湖南兴宁则有“六月秋,要到秋;七月秋,不到秋” 的说法。在贵州平坝,立秋在七月主丰收,当地农谚说:“六月秋,减半收;七月秋,得全收。” 立秋本应在七月,所以七月立秋,是节气与月令相应,则雨晴恒常;若是立秋太早或太迟,节气与月令相差过于悬殊,雨晴多延期,收成必减。
5、以立秋时辰之早晚占秋收丰歉。俗信立秋宜昼,即立秋的时刻宜在白天。四川安县、湖北汉口等地有农谚云:“睁眼秋,收又收;闭眼秋,丢又丢。” 黑龙江双城则说:“早秋收,晚秋丢。”
6、以立秋时辰之早晚占此后天气凉热。一般来说,立秋后尚在末伏,天气仍然十分炎热,俗称“秋老虎”。民间以为立秋的时刻在早晨,预示着此后天气凉爽;若在中午或夜晚,则主秋季炎热。浙江杭州、乌青有谚云:“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当头(热吼吼)。” 江苏也有“早起秋,凉飕飕;午时秋(或夜立秋),热到头” 的谚语。河北新河则有“早晨立秋凉飕飕,上午立秋热死牛,晚上立秋,急晚全收” 之说。
7、在江苏太仓,民间以立秋、白露奇日为雄,偶日为雌,雌雄相配主丰收。

四、其他
山东民间忌在立秋日到河里或湾里洗澡。在莱西一带,认为立秋当天洗澡,身上长“秋狗子”(即痱子)。龙口一带认为立秋这天洗澡,秋后要拉肚子;而妇女则认为立秋后的水不下灰,洗不干净衣服,所以多争取在立秋前拆洗棉衣。
在河北遵化,立秋日在门上悬挂纨扇,称为“送暑”。
在山东诸城,农人要在立秋这天到地里挖一墩地瓜,看看长势,估计丰歉,叫做“开沟”,当地民谣唱道:“开沟,开沟,看看地瓜收不收。”  
鲁西北地区,往往在立秋这天举行举重比赛,一般用石担、石锁等,简单易行。
发表于 2009-8-7 15: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立秋谚语看,全球气候确实是在变暖了哈!
因为现在的立秋后,除了热还是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