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81|回复: 7

赣南师范学院展示周——导师篇(周建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3 1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3124.jpg
周建新,博士,男,1973年生,江西省萍乡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际客家学会会员、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客家族群和区域文化、历史人类学和发展人类学研究。
(一)著作
1、《江西客家》,周建新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周建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中国东南沿海的散工研究》,周大鸣、周建新、刘志军,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民间文化与乡土社会——粤东梅县五大墟镇考察》,周建新等著,花城出版社,2002年。
5、《客家文化导论》,房学嘉、周建新等,花城出版社,2002年。
    6、《江西考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撰写第五章。
7、《珠江流域的族群和区域文化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撰写第六章。
8.《文化人类学概论》(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撰写第五章。
    9、《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撰写第八章。

(二)论文(2004年以来)
1、Hakka ethnic group identity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an anthropologic analysis about the world Hakka conference,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SSCI期刊),Vol.40, fall 2007.
  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roup Characteristies of Nannies:A Typical Case Study of Casual Workers on China’s Southeast Seaboard ( I),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PRING 2009/VOL.41
3、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roup Characteristies of Haulage:A Typical Case Study of Casual Workers on China’s Southeast Seaboard ( II) 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PRING 2009/VOL.41
4、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roup Characteristies of Causual Construction Workers:A Typical Case Study of Casual Workers on China’s Southeast Seaboard ( III),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PRING 2009/VOL.41
5、《人类学视野中的宗族社会研究》,《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6、《在路上:客家人的族群意象与文化建构》,《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7、《客家神灵世界和地域社会的多元视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8、《晚清粤东妇女集体自杀与地方族群社会》,《福建论坛》2007年第5期。
9、《历史人类学在中国的论争与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0、《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特征》《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11、《江西三南客家妇女头饰——头帕》,《装饰》2006年第10期。
  12、《凉帽与客家妇女服饰造型色彩的呼应》,《装饰》2006年第3期。
  13、《从客家民间信仰看赣闽粤山区开发和客家族群的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4、《客家祖先崇拜二元形态与客家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5、《族群认同、文化自觉与客家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6、《珠江三角洲外来散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7、《体育游戏与江西苏区少儿的社会心理变迁》,《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
   18、《客家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思考》,《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摘目。
19、《天真的人类学家与人类学的天真——民族志反思的反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0-24、《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外来散工研究系列论文》(共5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06年7、8期,2007年3、4、5期。
   25、《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为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7、《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28、《把目光投向赣南——客家族群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实践与跨越》,《赣南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9、《族群文化和社会性别双重视野下的客家女性研究》,《客家》2006年第2期。
30、《赣州新农村建设经验及研究的回顾》,《赣南师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1、《行走于书斋与田野之间,感悟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赣南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2、《客家族谱里的风水书写与文化解读》,《赣南师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3、《客家地区族谱、碑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赣南师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4、《客家教育三题》,《客家》2007年第1期。
35、《梅城大坜村传统民居与社会考察》,《客家研究辑刊》2006年第1期。
36.《围龙屋的眼泪:客家古民居建筑的城市化遭遇与反思》,(台湾)《客家文化研究通讯》2006年第3期。

(三)论文(2004年以前)
1.《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学术研究》1999年第4期。
2、《水客:沟通中外交流的使者》/《神州民俗》(学术专号),2004年8月。
3.《粤东侨乡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客家研究辑刊》2004年第2期。
4、《风水;传统社会宗族的生存策略——粤东地区的实证研究》/《客家研究辑刊》1999年第2期。
5.《族群视野里的宗族社会——广东丰顺县潮客村落的个案研究》,载《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与文化》,文津出版社,2000年。
6.《丘逢甲的客家情结》/《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7.《丘逢甲交往的客籍人士》/载《丘逢甲诞辰125年纪念文集》,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编2001年。
8.《粤赣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别》/载《客家与赣南》,赣南日报社2000年。
9.《水客:一个华侨史、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四川成都,2001年3月。
10.《理论探讨与田野调查并重》/(台湾)《客家文化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
11.《“客家文化史”的教育文本意义》/《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2.《99嘉应大学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综述》/《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3.《粤东石窟河道的商贸、庙宇与地方社会》,《客家研究辑刊》2001年第1期。
14.《族群互动中的族群认同——粤东潮客村落的二次研究》,载《族群与族际交流》,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15.《“塑造故乡:中国移民与乡土社会”客家文化田野工作坊学术活动综述》/(台湾)《客家文化研究通讯》2001年第4期。
16.《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7.《客家人日节习俗及其文化意义》/《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8.《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9.《明清以来粤东梅县墟市的发展形态与地方社会》/《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0.《〈粤东之风〉:客家社会与风俗的生动投影》,《南方文物》2003年第4期。
21.《客家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2.《浅谈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十一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丰顺县留隍镇潮客宗族组织与村落文化》/载谭伟伦主编《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民间信仰与民俗》(上),《客家传统社会丛书》第13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法国远东学院,2002年。
24.《水客、侨汇与客家社会的变迁》/载谭伟伦主编《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民间信仰与民俗》(下),《客家传统社会丛书》第14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法国远东学院,2002年。
25.《2002年广东省外来工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白皮书,2003年。
26.《空间、历史与记忆——客家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与人文地脉》/《“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勇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10月。
   27、《〈寻乌调查〉与20世纪初的客家社会经济》,《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8、《深化客家研究的再思考——从罗香林及其〈客家研究导论〉谈起》,《开放时代》2005年网络版。
29.《移居社区:一个城市外来人口研究的新视角》,载周大鸣、马建钊主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

(三)科研课题
1、赣闽粤边区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
2、赣闽粤边区的家族碑刻与客家民间文献研究,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3、赣台宗族社会研究,2006年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主持人,与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合作)
4、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文化与徽州文化比较研究,200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5、客家服饰文化与应用创新,2006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6、千年古村运动:新农村建设与赣南乡村变迁,2006年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人)。
7、江西3号公路(赣州-瑞金)社会评估,2005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社会评估(主要参加者)。
8、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的比较研究,2005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主持人)。
9、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外来散工研究,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主持人)。
10、广州边缘劳工生存状况与社会保障研究,2003年港澳台合作项目香港乐施会(主持人)
11、客家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利用,2003年广东梅州市首届社会招标课题(主持人)。
12、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研究,2008年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经济重大招标课题(主持人)。
13.毛泽东“赣南调查”再调查与客家社会变迁,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14、客家地区民间宗教碑刻资料整理研究,2007年江西省社科规划共建项目(主持人)。
15、粤东乡土建筑与客家文化生态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围龙屋为重点,2008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四)主要学术活动
    1999年6月,“传统与变迁:华南的性别、文化与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1999年10月7日-10日,参与组织策划“99嘉应大学国际客家学研讨会”。
1999年10月23日-26日,“客家文化节暨学术研讨会”,广东深圳。
2000年1月,“丘逢甲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汕头大学。
2000年6月,“客家与赣南”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赣州。
2001年3月17日-23日,第七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四川成都。
2001年7月19日-23日,参与组织策划“2001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暨田野工作坊”。
2001年7月14日-17日,“塑造故乡:中国移民与乡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
2001年10月23日-27日,“族群理论与族群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南民族学院。
20001年11月,广东省民族学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2001年12月13日-17日,“都市可持续发展暨中国人类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002年9月22日-28日,台湾“两岸客家历史、社区、文化研讨会”。
2003年11月18-21日,“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研讨会,华南农业大学。
2003年12月18-22日,参与组织“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广东梅州。
2003年12月26-28日,参加广东省民族学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2004年7月5-9日,参与组织“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活动。
2004年11月17-19日,参加第十九届客属恳亲大会暨“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赣州。
2004年11月19日-21日,参加“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讨会,中山大学、国家民委、广东省民族宗族研究所。
2004年12月,在香港、广州参加历史人类学研究生研讨班。
2005年9月,组织“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民族服饰学术研讨会”。
2006年6月,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论坛”。
2006年11月,参加中山大学主办的“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12月,赴台湾参加“2006年族群、历史与文化亚州联合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10月,赴台湾交通大学参加地方社会比较研究工作坊。
2007年11月,参与组织“客家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赴广西师范大学参加“2008年族群、历史与文化亚州联合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赴韩国参加东亚人文学会学术研讨会。
2008年7月,组织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
2009年3月,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参加“东亚的近代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7月,组织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
2009年7月,参与组织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9月,赴香港科技大学参加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社会研究学术研讨会。
2009年11月,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2009年族群、历史与文化亚州联合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表于 2009-12-13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这样年轻,有这么多的成果,未来不可限量!
发表于 2009-12-15 1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很多英文论文呢,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09-12-16 2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周老师好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2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周老师是我们学校中青年骨干老师的代表,讲课生动,声音极富磁性和感染力,他从中山大学加盟客家研究院后,为我们学校客家研究注入了一股人类学的清新之气。
发表于 2009-12-20 2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是以为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他的专业那是绝对没话说,更重要的是周老师非常具有亲和力,对学生也是爱护有加,我们都很喜欢。。
发表于 2010-9-19 1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年轻有为,成果颇丰。不仅在学术上有所造诣,对待学生更是爱护倍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发表于 2011-9-15 2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年轻有为

周老师年轻有为 成果颇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3: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