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2|回复: 12

内蒙古师范大学展示周之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00: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物馆2000年开始筹建20028月正式开馆。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厅、即民俗馆、民族服饰展厅、历史文物馆、天文仪器馆、计算用具展厅。它既是面向全校、面向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放性场地,也是民俗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基地。本馆以展、学、研一体化为运行机制,将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完善。旨在通过搜集、整理、研究和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民俗文化,为弘扬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P1030202.jpg
P1030165.jpg
P1030066.jpg
P1030104.jpg
P1030130.jpg
P1030086.jpg

精湛的蒙古象棋木雕技艺

精湛的蒙古象棋木雕技艺
P1030130.jpg
P1030075.jpg
P1030090.jpg
发表于 2009-12-30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蒙古象棋很有意思,呵呵
发表于 2009-12-31 04: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的宝贝,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眉间尺533 的帖子

蒙古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棋盘、规则上都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有何亲缘关系我还不大清楚。最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象棋木雕工艺,相当精美,照片并不能完全展现。
还有一次和敖老师讨论文化产业开发,说想把蒙古象棋做成巧克力、奶酪的样子,又能玩又能吃,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2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蒙古象棋,蒙古族还有其他的游戏工具,如好日勒棋和沙嘎。
好日勒棋也是一种木雕的牌形物。玩法我不太清楚。有知道的蒙古族同学解释下吧。
沙嘎则是羊腿部的一块骨头,它与其他骨头没有连接,仅与皮肉相连。蒙古族朋友喜欢收集这块骨头作游戏之用。玩法多样,其中一种类似于汉族一些地区的“抓子儿”,只不过汉族是用打磨圆滑的石头。也可以用染料将沙嘎染成各种颜色进行游戏,最近看的一本描写草原民族的小说中有描写到。沙嘎也是蒙古族人互相赠送,表达友情、爱情或其他感情的信物。拥有沙嘎也是感情财富的象征。我现在已经有一块了:)。
沙嘎六面分别代表一种动物。沙嘎的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叫“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叫“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这个网页上拷来的,不大准确。蒙古族同学帮忙确认一下哦。

[ 本帖最后由 田甜8388 于 2009-12-31 21:36 编辑 ]
P1030133.jpg
P1030132.jpg
发表于 2010-1-1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我们客家博物馆大气,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8: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其修远兮 的帖子

呵呵,多谢夸奖,多多交流
学校还是非常重视这个博物馆的,从建筑外观、展厅布局到声光电效果,都是煞费功夫,精心设计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民俗馆外,还有其他多个馆厅,再发些服饰馆的图片吧。
P1030172.jpg
P1030174.jpg
P1030175.jpg
P1030176.jpg
P1030183.jpg
P1030188.jpg
P1030191.jpg
P1030195.jpg

天花板的设计我很喜欢

天花板的设计我很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8: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发表于 2010-1-1 1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田甜8388 的帖子

我也好喜欢那个天花板
馆中宝蓝色用得很多,有什么特别的说法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张志娟 的帖子

好像蓝色和白色是蒙古族人们最喜欢的颜色,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而白色是最圣洁的。更具体的含义可能要查阅些资料了。之前的帖子民俗学硕士点10周年的庆典会场也是蓝色背景,白色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21: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们学校12月20号左右就放假了,所以很多同学上网不是很方便,不然的话蒙古族的同学们在这次展示周中应该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的。有些遗憾。
发表于 2010-1-2 2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田甜8388 的帖子

这么早就放假,真幸福!
我们还在为期末论文煎熬着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