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1|回复: 0

民间文化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4 22: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文化现状
               王人天



说起这个题目,有点儿宽泛,但也很现实。民间文化,概而言之,就是民间这一块的文化,它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言谈举止、生产生活,当然民风民俗、民间文学就更是百分之两百的是民间文化了。所以说文化这个题目很宽泛,他是个复性词,可以是大的方面,也可以只是某小块知识,就看是放在怎样的范围了,我这里着重谈谈民风民俗与民间文学的部分,抓一毛而窥全豹,透析民间文化之现状,惟愿能给人们多少留下点益处。
一、
现在民间文化的生存状况
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相对于政府设立的官家文化而言的,譬如说作家写的文章就不是民间文化,政府机构的行文、报告、业务材料等以及学校里的东西就不属于民间文化,于此,民间文化生存于我们的周围,它不分城市和乡村,只要是民间自然形态的文化就是民间文化。通常,大部分人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民间文化是乡村的,专指乡村那些民歌、童谣、谚语、故事、以及民风民俗,不是城市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不仅仅把城市抛开了,还有生活习惯、服装礼仪、俚语言辞、言谈举止、生产劳作等都抛开了,这一切都是一种文化形态,非正式的官家文化形体,我们怎能把它抛开呢?在城市里,买金瓜小菜、街谈巷议、俚语言辞、以及形形色色的做事方式等都是民间文化啊,这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我们把它整理出来,就是民间文化的反映。其实,说开去,什么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都是民间文化,只是一些被社会重视了,挖掘出来向外传播,名声就响了,而一些没有挖掘出来的,就在人们的生活中默默无闻的随着时光而逝,待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一切都已不复返,我们光有嗟叹的份了。所以现在的民间文化,除少数的被挖掘外,大都是随着生活的光阴流逝,自生自灭,新生的外来文化代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些随着生活习惯传下来的民俗也逐渐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的干脆就丢失了,就像我们随便的从手中扔掉一个苹果或者垃圾一样,你能说这样的随便能不让我们心痛吗?中国文化五千年,泱泱人海,数九劳冬,一个风俗就不知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心血,譬如现在我们滇东北汉族丧葬礼仪中道士(又称阴阳或先生)在堂祭之夜念的“歌诗蓼莪三章”,就是《诗经》里的《蓼莪诗》,只是被先生们拖声咽气的唱出来,我们就不知道了而已,在那春秋之时的古人尚且知道搜集起来,保存给后人,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难道我们今天还不如古人吗?当然,一些落后的风俗是应该取代,我们不必惋惜,一直拖着不放,但是我们应该重视它的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文学社会学的价值,若是把它搜集整理了保存起来,有一天放出何等的光亮也未可知,就像前面说的《蓼莪诗》,现在不知有多少千万的人在研究《诗经》,你能说《诗经》没为我们今天的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吗?就是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也曾借助于《山海经》对蜀人蚕丛的记载,海量巨存,民间文化浩如烟海,我们一一都搜集整理,当然是忙不过来的,也没那么多人力物力,但是我们只要盯紧那些快消亡的东西,就损事多了,物力人力也绰绰有余,既保证了传统文化的遗存,又不耽误我们的生产以及物质上的建设,大干快进,处处成为祖国的闪光。
就是这样的文化,除极少部分被保护外,大部分都自生自灭,分散性、民间性成为现在民间文化的共同生存状况。让我们担忧,让我们惊谔,竟然消逝得这么快,我们小时侯唱的童谣,现在没有了,那些孝歌也在销声匿迹,就是酒歌,更不用说了,现在只能偶尔在乡村里上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口中少许可闻,民族服饰文化随着服装的统一性也在逐渐的从我们眼前消失,更何况是民族语言,像彝语,现在大多数的彝族兄弟都不会讲了。时光流逝,社会发展,万物也改变不了命运,何况民间文化的自生自灭,是事物发展的铁定规律。
二、
现在民间文化碰到的最大问题
自从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于是改革开放,活络市场,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强劲发展,人们的意识也悄悄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其实就是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即西方的微观看世界的方法带进了中国,加之中国的一些人盲目崇外,更加速了这种观念文化的发展。本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大一统的宏观论主领着中国人的思想,即世界万物均统领在一个大的宇宙之下,大的时空为一个大宇宙,小的个人为一个小宇宙,在这个宇宙之中派生出无极太极阴阳两仪,互为转化,相生相克,绵绵不绝,进而产生出儒家的处世观点:进则入朝辅政,服务国家;退则著书立说,服务万民,讲求一个感化教育,认为人都可以通过感化和学习而得到知识和礼仪,从而成为圣贤之人。然而,这种感化并不能实现的,又在宇宙阴阳论的观点上,而衍生出阴间、阳间和天宫的说法,其实这还是儒家文化,只不过是让世间的事端在儒家的文化里说法更合理一些。而西方的文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意志”为转移,不象中国要求的是和谐的“天人合一理念”发展自然社会,在他们的“自由意志”里,认为世界一切都可以由人去改变,故而想方设法改变世上的一切,甚至想成为世界的霸主,由此,他们的宗教才会产生人与上帝,人在创造中总是犯罪的,上帝是最善良最大权威又最能洞悉一切的,人与上帝是对立的一组,人们惟有向他祷告以求宽恕,然而这种祷告是虚伪的,就像一个刽子手杀了人而又对着死人道歉一样,总不能令人信服,所以近些年西方人在遭受了自然生态以及信仰的危机与困惑后,转而向中国博大精深的宏观论求解。
然而正处于西方向中国求解的时候,中国呢?中国由于古来的传统文化寻求和谐,不在乎外界的变化,于是在清王朝被外国用武力的形式打开了国门,痛定思痛,决心学习外国文化,也才使一些科学得到迅猛发展,本来学习外国文化是好事,关键就是过了头,盲目崇外。这也怨不得国人。想想清王朝的屈辱,想想日本进攻中国,这一切实在令人悲痛。但是,正因为盲目崇外,不加思考的全盘接收,致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破碎。如果西方文化思想的确没有纰漏,那么现在的他们何以要向中国传统文化求解?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了不起的一种发明,它解决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人们和谐地相处,并寻求自然的发展。如果说在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说明了其中有不足,或是错误的地方,譬如说中国将易经的实践用在命学和风水术上,那就是一种误导。为此,我们不能责怪古人,他们的创造是了不起的,关键是我们后人应用和实践的错误,何况我们后人就有必要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或者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学说。
现在西方的微观论思想已经走到了尽头,碰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可调和矛盾,转而向中国求解,然而中国的宏观论又在清王朝打了折扣,或者说有些衰败的情调,致使中国的现在处于中间的莫仑两可之中,想寻求一种突破,是何等的艰难!中国现代文化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矛盾、整合,希望在这种碰撞、整合中找出一种更加合理的说法。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中国必须寻求一种即保持物质的高速发展,又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解脱的说法,或者是作为两种和谐发展的依据。
走入民间,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现在的人们在经济的强力冲击下,迅速的向自我中心转变,一切都在围绕自我中心的利益冲突下发展,从而也就导致了暴力事件的频发、道德功效降低、犯罪率高的原因,就是富裕了的人们,也被这种不知而觉造成的世俗影响,达不到最大功效地回报社会,而是任意挥霍,朝情色娱乐方面花天酒地,发泄剩余的精力和物质财富,转而更加速了社会世俗化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东西文化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产生了矛盾,心理得不到更加合理的引导和安抚,使他们为社会产生一个发挥余力的场地,使他们热心地再为社会作一些有价值的发挥。
于此,社会的大方向上都被经济所左右了,自我的发展中心逐渐构成社会的强大动力,由于在这样的动力下,人们的权欲、物欲膨胀了,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甚至为了这些,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于是,不管是历史的、文化的、别人的东西,他们都可以去摧残,甚至剥夺,谈起读书,甚至成为人们笑一笑的事情,因为文化已不能使他们富有,特别是传统文化下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教人的是斯文儒雅,如果儒雅,他们就会被别人弱肉强食,如果弱肉强食了,哪儿又能出人头地,即使就是不想出人头地,也不想成为别人的阶下囚。
人们对读书的淡忘,我们可以去新华书店或是民间走访一下,真是令人吃惊,大的趋势已经形成,读书的人被人认为了书呆子或是憨包,除非是在国家办的学府里读书才是另一码事。社会上的读书人少,又加之为了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摧残、破坏,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破碎,民间文化本身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其本身的民间性和分散性,遭遇了这种破碎,时间段上的错误导致其很快地从我们眼前消失,即使不消失的也频临灭绝,成为我们现在抢救最无能为力的。
三、
加速搜集整理,抢救民间文化
前面说了,民间文化遭遇了传统文化破碎的这一时段,其许多传统的戏剧、文物、方言、故事、民谣、风俗等等让我们的抢救望尘莫及,顾得了此,顾不了彼,于是,我们的抢救工作难度就大了。然而,抢救总比不抢救好,拾得了一些总比全部丢失的好,我们只有加大力度加大速度抢救,为我们的后人多多少少留下一些东西,方不为遗憾,不被后人唾骂。
然而民间文化的民间性、分散性不容我们忽视,那遍布了圪圪垃垃,几乎充斥于我们的周围,但是那也含有多方面的,并且有个轻重缓急,不容易收集整理的,我们暂且放弃,不是目前即将消逝的,我们暂且放弃,能够收集整理的,我们就努力做我们该做的事,把它搜集整理为成果,让后人有所依托,不认为我们前人吃干饭,不顾民族文化的遗失,不顾那对后人有用的东西找不着北。这样,我们就有我们的责任,就是将发生在我们身边、过去流传下的和现实产生的民间文化记录并整理下来,研究或者保存,不盼望一时半会产生多大的价值(也许通过整理和研究,有的及时就能给予价值),时间一久,就发挥了作用,总之,是给后人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或者说是保留了一份传统文化的心。
现在即将消逝的东西很多,譬如民族服饰、民族语言、一些民间故事、传说、民歌、民俗、方言、现在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以前的生活习惯,别看现在的生活习惯人人如此,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然而也许不要几年,人们就忘记了它,或者是丢弃了它,譬如说这个世纪初一度时期让女人热恋的健美裤、男人称款的喇叭裤,如今不是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吗?那时的人们见着健美裤,嘴上不说,心里可被挠得痒痒的,一些人惧于传统的丑恶思想或者说就是不敢对性暴露,而没有去穿,但是心里总存在那么一种变化,就是寻求自身美的发现。如今,人们又越来越迷恋上了牛仔裤,这也许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人们对美英电影中的牛仔的眷顾,或者是对牛仔裤的牢实、朴素产生感情,我们一时还不好说得很清楚,但是,在我们的思想里,很明白这不会长久,不久的将来,又会有新的流行服饰取代它。然而取代是取代了,我们可否明白其中涵盖的思想变化,它总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它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我们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风俗学要研究的课题,只有通过这些不但的研究,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进步,才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民间的东西很多正在消亡,特别是民间文学的部分,小调、童谣、谚语、酒歌、孝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送财神春贴辞、喜庆调辞、风俗歌曲等,这些几乎在一二十年里从我们的眼前退出历史的舞台,逐渐地被书本知识所取代。实质上也是这些年加大了书本知识的教育,几乎像过去没有读过书的人很少了,这是一种好事,说明国家重视了教育,说明文化知识进步了,但是更多的却不是这样的原因,而是经济的强劲冲击,人们文化观念的淡薄,整个生存观念意识形态的改变,一切围绕了经济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钻到了钱眼里去,这里不是有意夸张,不信,你可以到社会上去调查看看,人们看一个人有没本事,是看他能不能挣钱,而不是他到底有多少知识,所谓“家猫野猫拿着耗子就是好猫”。在这样的观念下,谁还在乎那些文化,人们不是在家里想尽一切办法发财(当然在家里的必须有一定条件),就是出外谋差,多部分在外打工,甚至有的干脆在外捡垃圾,总之能弄到钱就行。这样一来,外来的文化逐渐的就取代了本地文化,譬如说玩扑克,外来的“升级、斗地主、挑三公”就很快的取代了本地的原先的“打小二、斗地主、五十K、小猫钓鱼”等,麻将很快地取代了本地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游戏,譬如过去的“打得路(抽陀螺)、翻毛特”等,就是才懂事的娃娃都知道麻将是怎么回事,大人玩,也就跟着玩,弄来弄去,过去在民间传下的游戏就不见了,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回头,就止不住有些感伤,那些熟悉的东西哪儿去了,那些熟悉的小巷哪儿去了,那些熟悉的歌声哪儿去了,那是一代人的精神食粮。民间风俗也在这样的经济冲击下,而逐渐淡忘,一些是由于出外多了,而对本土的渐渐失忆,换句话说,也就是接触渐渐减少而淡忘,何况人们为了经济就把那烦琐的故意抛弃,以减少麻烦,占用时间和精力,由此,传统的风俗也渐渐淡忘,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频临灭绝的文化。由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搜集整理,像大江健三郎在小说《沉默的哭泣》中写他日本的四国岛,旨在保留过去的风俗,给人们一种回忆,给人们探询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一点佐证。现在,有许多民间文化我们尚可搜集整理,因为当年那些老人尚且健在,如果老人们去世了,我们也就没有了搜集的瓶径,那又如何整理?
前年,我有感于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的消逝,而搜集整理、研究,写作了一本《走进乌蒙深处》,重点探询书本上没有记载的即将消亡的东西,从历史传承和在本地展演的情况研究,今年3月书才出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到目前,仅仅半年时间,已售得不剩多少,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说明人们还是想了解本土文化、了解自身生存的这片土地,了解自己历史的风俗和传承,了解过去我们父辈人的精神食粮。那些文化碎片,足以说明我们的地方过去也有着很优秀的文化,只是搜集整理的不够而已,若果我们加大力度搜集整理,我们的历史文化就会更加丰盛,就会给后来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家以及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也能给我们当代人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用料,或者说是一些备份知识。搜集整理,抢救民间文化,莫大功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祖国、为文化的光大,我们应力尽而为之。
四、
搜集整理工作遭遇的矛盾和困惑
民间文化的遗失,已是众所周知大家共识的问题,谁都知道要及时搜集整理抢救,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然而在真正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却遭遇了许多的矛盾和困惑,是我们所料不及的。其所遭受的矛盾和困惑总体上来说来源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经费的问题,关键是了解并热心于搜集整理民间文化的人却没有经费,而有经费的却不关心民间文化,或者是觉得那是不痛不痒的事情,不消理之。这样,就给我们的搜集整理工作提出了大问题,是继续搜集整理,还是放下呢?搜集整理,就会多一份文化遗产,多一份历史的佐证和研究资料;放下呢,那些民间文化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表面看来我们的社会也没有缺少什么,实质上,我们已经丢失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心,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是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凸现出来的,只是儒家文化被支零破碎的分解到了民俗之中,从而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果我们失去这些东西,以后就只能是吸收西方的物质享受文化,而那一套人与上帝的理念,中国人又万万不能接受,中国人的宗教是佛教与道教,以及儒家文化都是大一统的宏观理念,是讲求和谐自然、循环相生、相辅相成的发展观,民间文化深入人心,这种发展观根植于人民心中,若一旦遗失,仅靠官方文化能左右人们的意识形态吗?目前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状况,经济的强力冲击,西方文化在西方就已经走向了极端,使人与自然极不和谐导致人类社会的极大矛盾,故而西方发展国家将社会的发展方向转向中国的宏观理念求教,而中国却将过去的落后以及被外国的欺凌侮辱归结于经济的落后和文化的消退,试问清王朝的康熙乾隆年间富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黄金白银装满仓库,圆明园是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的美丽宫殿,富裕就真能不让人欺凌吗?关键是不要失去伦理和道德、失去大一统的和谐理念,既要物质的发展,也要经济的发展,将儒家文化入则服务国家、退则服务万民的理念发扬开来,科学的进行发展,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再说官方文化、有典籍记载的文化,其实只是泱泱大国的一小部分,远远不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除书本记载的,还有更多更多的部分是在民间的,民间的文化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文化,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文化,对那些文化的研究、搜集整理,毫无疑问会为我们的国家挖掘出更有用的东西和传统美德,将人类的心灵美发扬光大。
野话少谈,还是回到我们的搜集整理遭遇的矛盾和困惑上来,不讲远的,就谈我们身边的事。首先遭遇的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民间文化支零破碎,构不成什么气候,不消关注。这就是一个对文化认识的问题,由于这个观念的产生,就导致文化搜集整理形不成力量,从而一拖再拖,致使民间文化的遗失常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而不知不觉,今天失去一点,明天失去一点,时间一长,我们传统的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原来许多珍贵的东西再也找不到,譬如现在欲望的膨胀,原来的伦理道德的逐渐沦丧,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再这样下去,低俗是否会浮水盖面,真是不得而知。还有一个对民间文化认识的问题,就是已经浮出水面的被大家所称道的或是别人已经整理出来的才是民间文化,譬如少数民族服饰或是铜鼓或是茶文化酒文化或是某个风景点的文化,似乎别的都不是了民间文化,这就是大错特错,那些只不过是被经济的发展推了出来的民间文化,其实,我们现在的整理,基本上整理的都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民间文化,或者说是为经济服务的文化,它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浮出水面的,但是,没有浮出水面的,不代表没有经济价值,也不代表不能为经济服务,有的只是直截与间接的关系,社会的和谐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保障,精神文化的宣传是使心灵走向美化的导向,也就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感化教育。只有不但的感化,只有不但的精神文化的生产,才能保证心灵的美不受污染,提出民间文化中美的东西,就等于是提出了民间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使人们在自己的身边找出美的向往或者是从自身发现美。一切的文化都是散碎的,只有当集中的时候,才能发现它的力量。
接着就说说搜集整理者与经济的矛盾。现在由于经济主领社会,一切朝经济看齐,致使人们都奔赴在挣钱的前线,没有理由和时间来顾及人文,换句话说也就是不在乎精神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人还在文字上奋斗,那也是自我的一点慰藉或是不甘心于文化的消失,自小读了那许多书,总得要发挥一些长处,不甘心把书本知识还给老师,提笔也是对自我的认可和追忆,当然作家和工作人员是另外一回事,到现在这个时候,有许多人已经认为搞文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本来是一件艰难崇高而又神圣的事,却被认为很奢侈,仿佛过去的人打麻将一般。现在,麻将普通了,人们认为很正常,文学却奢侈了,是否有点怪怪的。于是乎,搞文学的人就显得寒酸和贫穷,实质上,不仅仅寒酸和贫穷,而是真正的贫穷,要不忘理想,要不忘中国文化,就得继续下去,就得贫穷下去。咳咳,真让人遗憾。政府财政紧,那些有钱的,那些当老板的,又不关心文化,他们只关心如何结交权贵,如何挣更多的钱,说难听点,就是只要他们现在过得好,根本不管国家将来如何发展,从古历来,关心国家将来发展的都是些穷书生和国家的政要人员,但也不是说发展经济,他们对国家就没贡献,他们同样很有贡献的,只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们要伸出一把手来帮助文化建设,社会才能和谐。当然这其中,有的老板也想到这类问题,也想伸出一把手,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他们不懂文化(这里说的是深层次的),当然就别提民间文化的落手了,甚至于有的文化人,叫他写点散文或者小说论文可以,而最简单、时常在身边的民间文化却不知从何入手,于是乎,如何协调有钱人(老板)与搜集整理者(民间艺人)的矛盾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协调好了,才能使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落到实处。
五、
怎样解决工作矛盾,发扬民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说起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一旦落到实处,就捉襟见肘,多方显现工作的矛盾,矛盾的原因是来自于各方面的。首先是解决民间文化从何下手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真正理料起来,就有了难度,因为其中包涵了很大的玄机。一、牵扯到取向问题。我们是从经济价值取向呢?还是从保护的角度取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矛盾。当然既能取得保护的作用,又能取得经济的价值,那是再好不过了。然而民间文化的广博,必须要我们有个取向,也就是要有个目的,目的找准,才能有的放矢,前途光明,按照既定的方向工作,说白了,就是有了方向性的取舍,好下手。二是价值上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即时价值与将来价值。即时价值就是眼目前就能产生价值,有可能是经济上的,有可能是研究的价值;将来的价值就是搜集整理公布后,慢慢的才会产生价值,也许是通过史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化研究者的再度研究公布,才能产生价值,或许是当这些民间文化失传后才体现出特殊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文化与经济的矛盾,很明显,若论赚钱,整理文化是赚不到什么钱的,还不如做生意,搞建筑开发房地产,或是做个啥老板、博彩业等,再或者去打工,也许都比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赚钱,然而人人都庸俗到钻到钱眼里,染上俗不可奈的铜臭,那么精神文化又怎样发展?没有了文化的导向,将来的人其不全都惟利是图了?换句话说,功利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文化的基础,才能保证物质的富裕,也才能保证人类的和谐发展,中国古来就讲大一统的和谐宏观理论,也就是阴阳要调和,不走西方的微观论思想,如今西方自然已经在危害人类,譬如各种自然灾害就是因为人们的太过贪欲所致,希特勒的贪欲使德国人民遭受极大伤害,日本广岛遭受原子弹的爆炸。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令我们警醒,人类需要和谐发展,就不能离开文化,更不能离开传统的美德。于是,以上的这些,其实都在要求我们有个主观的意识,一是敢于担当起责任,二是有目的地进行搜集整理。从什么方面取舍,以何种价值为导向?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需要和历史的情况,何种更紧急,就从何处落手;二是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情况,哪种资料掌握的比较全面,就从那种入手,因为这样工作起来比较容易,得心应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总之搜集起来都是一件功德,都是一个成果,掌握全面的也才能够做的更好,在社会上也才更有用。
前面说的是搜集整理工作意识上的矛盾及解决办法,接下来说说工作实际上的问题。对民间文化最了解的人,实质上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所致,随时随地与民间文化亲密接触,于是相对来说就比较了解一些,但是由于大多文化基础低,思想意识的层次不同,真正能担当起搜集整理工作的人却不多,若说能够做,又比较愿意做的可以说基本上是民间艺人,因为这些人一对民间文化比较了解,二是心理上本身就爱着民间文化,三是相对来说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思想意识。我们若把搜集整理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为国家节省经济,也节省人力。
但是,由于这些人生活在基层,生活本身就有一定困难,可以说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一旦把精力花在搜集整理上,就会耽误一些维持生计的工作,更何况为了搜集整理,在工作中还需要花费一些经济,这样就加重了他们身上的担子,由此也会引来一些人的偏议。这些工作矛盾,我们靠什么来解决呢?搜集整理出来了,要变成成果,往往又要花费许多经济,或出版或是组织投资,这些都摆在我们的面前,生活的实际与文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工作不容质疑,它需要我们一些力量来支撑,无论是物质的力量还是精神的力量,都是非常需要的。当然不管怎样整,成果出来是最关键的。质量第一,花费第二。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是他们的整理,对国家的贡献,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后人也莫大帮助,我要说,也只有这些民间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才能更丰富祖国的文化。
这也就是我前面谈到的搜集整理者与经济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社会形态上,而且客观地体现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来解决这些矛盾呢?一要靠政府的扶持,给予经济和物质上的扶持,并由政府牵头协调物质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让他们参与到精神文化建设中来,一方面进行物质经济的建设,一方面伸出手援助文化建设,保证经济与文化并进,思想道德与物质享受共荣,科技有理论的支撑,社会得到和谐,民间文化不流失,并得到发扬,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些打架斗殴、赌博色情、犯罪率也许就会少一些、低一些,因为传统文化的美德保存下来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了丰富,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现代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也许在这种整合中就会找到一种新的向往。总之,维护社会的团结进步,发扬民间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是我们的重任。
六、
民间文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民间文化很宽泛,也很广阔,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理想情操,没有哪一条从民间文化中走开。作为文化来说,我们书本上的知识远不到整个文化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为此,我们不能够小看民间文化,或者是歧视民间文化,其实许多名家的书本知识还是从民间文化中来的,譬如鲁迅的《门外杂谈》,汪曾祺编的《知味集》,蒲松龄的《聊斋》,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等等都来自于民间文化,或者是根据民间文化而写成,那浓烈的民间气氛让我们受到感染,并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所震动,就说科学上的吧,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无不走到民间去采访,并加以整理研究,才形成国家罕宝,就是曲靖的颜诚序老师写的《中学作文三备鉴通》,也常走到学生中间搜集优秀作文,甚至直截引用写曲靖物产、旅游风景的例文,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民间文化的重要,民间文化是引导我们知识文化的基础。
民间文化的广博性、知识性、实用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它在民间协调着人们做事,以及生产生活的引导,和将来的发展等问题,总之,它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人类离不了它。
你可以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要说没有民间文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穿衣吃饭,生产劳作里,民间文化在起着作用,就是休闲,民间文化也在我们的周围,下棋、喝酒、打扑克、麻将等等都是民间文化,盖房子、讨亲嫁女也离不开它,都得按民间文化传下的俗规进行,若有人做错了,那就违反了游戏规则,甚者会受到法律或舆论的谴责。须知,有的必须按照这种民间文化传下的俗规进行,只有那样,社会才会有秩序,才会更加文明,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有条有理,人的身体行为和语言行为才会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正因为这些规范和约束才使人与动物分开来,假若没有这些东西那么一切都会乱七八糟,社会不成其为社会,人不成其为人。正因为人与动物不一样,所以才要思想,才要对过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总结,这些民间文化凝结了上辈数十代人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将它搜集整理,目的也就在于很好的继承。民间尚有这句谚语“养儿强过父,夺人房子住,养儿不如父,腾房给人住”,我们不搜集整理,就没有继承,何况于思想理念,谈什么发展,难道在空中建楼角吗?只有继承了传统文化,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我们才能发现发展的症结,也才能找出更好的发展方向,为弘扬新一代人的人文精神奋斗。
在我们的周围,民间文化是深层次的,是隐含性的,有时(甚至是时时刻刻)我们在做着民间文化,却不知道它的嘴脸。民间文化没有三头六臂,它是极普通的,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在无形中受到它的约束,并受其教育和感化,那些崇阳媚外的,也在受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约束,只是他有了文化,层次高了,就想抛开了,不承认祖来形成的俗规,不承认民间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其实,他又怎么抛得开?他的身体力行还在进行着祖来传下的民间文化的许多部分,就是拿外国来说,也存在民间文化,并深入生活的每一秒,只是外国民间文化与中国的民间文化产生了分支。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我们是生我们养我们故乡的人,我们有理由继承我们地方的传统,继承我们地方的民俗和人文精神,把那种传统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亲情、友情、乡情、待人接物的美好俗风、饮食起居、道德修养等等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情结和人文精神。只有这种深入内核的精神发扬光大了,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人类才会更加文明,民间文化是我们优秀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思想内蕴的体现。

尾语
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它繁杂而多样,深厚而不薄,有待的是我们的挖掘,挖掘的深浅,直截影响我们继承的多少,或者说是给后代留下了多少。文化的财富不可以用金子衡量,金子永远多少就是多少,而文化传流下去,它让多少人读到,就影响了多少人的思想,再由这种思想的产生而创造的社会和谐以及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那是无以估量的,可以说是人类灵魂的导源。
只要还有人类,就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导源,思想的改变和人性的训化全靠文化来进行,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远远少于生活中获得的知识,何况读书的时间远远少于生产生活、穿衣吃饭、说话聊天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一边在继承着前代人传下的民间文化,一边又在创造着新一轮的民间文化,譬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创造的词语“帅、拽”,现在就被“酷”取代,如果我们不记录,不整理,后代人如果在某本书中读到这样的词语,就不知道意思了,因为那种时代的方言语与常规词典上的词义解释是有所区别的,往往民间口语中的语言许多都在用书面语的引申意,或者是词义的解释范围宽广得多,当然有的词也会在某个地方比词典上的要求精确得多,这另当别论。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民间文化知识远远超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指导着我们的人生和创造,也就是指导着我们人类生活。
由此,对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其重要意义非同凡响,尽管由于它的分散性和民间性使我们很难整理,还有一些由于时代的变化逐渐的远离了我们,也有的因价值不被重视而忽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其所能地搜集、整理、研究,像其中的旅游文化、酒文化一样的让更多的民间文化在世界上发扬光大,并产生经济价值,或为社会贡献特有的价值作用,繁荣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