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临夏、甘南、定西等地的一咱独具风格的民歌。它以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的特色,在我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独放一葩。
“花儿”最早起源于甘、青、宁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早在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就负有盛名。清代临洮诗人吴镇曾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的赞语。
“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被分为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流派,两大派又根据其结构、格调、唱法的不同各自分为诸多支派。
临夏“花儿”流行范围广泛,有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之分,两支派按地区又分为北乡花儿、南乡花儿、东乡花儿、西乡花儿、保安花儿、撒拉花儿。临夏“花儿”的基本格式是每首四句,前两句比兴,后两句本题。单、双句结构各自相同,单句每句有四个停顿,但末顿只有一个字;双句每句有三个停顿,末顿必须是两个字。
洮岷“花儿”,是以临潭(即洮州)、岷县的“花儿”为代表。其基本格式是每首三句。第一句比兴,后两句本题。三句的结构相同,都是一句四个停顿。每顿的字数,一般两字,有时三字,末顿一字。洮岷“花儿”的句和顿,常常可以增加,不象临夏“花儿”的句、顿那么严谨,但句法结构比临夏“花儿”单调。
“花儿”又分叙事“本子花”和抒情“草花儿”两大类。两大类又有叙述整部故事或完整内容的“整花”和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散花”之分。临夏、甘南、定西的人民都会随口漫几句“花儿”。干活乏了,漫几句“花儿”添添精神;看见心上人,漫几句“花儿”表露情思;心中高兴,漫几句“花儿”表示欢畅;碰到困难,漫几句“花儿”舒舒忧肠,真可谓“漫开花儿透心甜,十天九夜口不开。”
“花儿”的曲调叫“令”,一般以歌唱时所加衬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的令有“白牡丹令”、“河州大令”、“尕马儿令”、“脚户令”、“洮州令”、“莲花令”、“保安令”、“撒拉令”、“三起三落令”等100余种。至于唱词那是无法计算的。基本定型,大家传唱的约有数千首,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那真是不计其数了。近年,各地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纷纷到临夏、甘南、定西“花儿”会采风,先后整理出版了数十种“花儿”歌集和论文集。
“花儿”会是各地歌手进行艺术交流,畅抒心怀的舞台,临夏、甘南、定西等地流传最广、规模最大的“花儿”会有30多处,其中以莲花山“花儿”会和松鸣岩“花儿”会最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花儿”歌手层出不穷,灿若群星。其中最著名的有苏平、王绍明、马法土麦(撒拉族)、马黑娃(保安族)、李贵州(回族)、孔祥全(东乡族)等,这些这些歌手均以各种独特的风格,在全省、全国的民歌调演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