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之神
刘锡诚
鲁迅的《朝花夕拾》里收了一篇题为《阿长与〈山海经〉》的散文,是写他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的。鲁迅写他哀悼隐鼠的时候,渴慕着有一本他的远祖叔叔给他提到过的绘图《山海经》。有一次,长妈妈给他买来了四本书,这就是他思念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他高兴极了!他写道:“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鲁迅文里所说的“一脚的牛”,名字叫夔,正是我要说的“音乐之神”。
《山海经•大荒东经》里说:“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段文字不仅描述了夔的形貌和神力,而且还引出了有关夔的神话,即黄帝以其皮为鼓,威震天下。但语焉不详。
清代史学家马繡《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中的一段故事,可作语焉不详的夔神话的补充:“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玄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鼓车居其右。”夔的事迹又多了一些。但玄女又是何方人士?《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黄帝问玄女兵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玄女将夔之皮作成鼓,使黄帝在战胜蚩尤的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夔的神话又多了一个情节。
明代画家笔下的《山海经》夔图,正是一个状如牛、一足、其光如日月(有光环)、其声如雷的兽神。但画家没有、也无法表现出夔在黄帝与蚩尤的鏊战中的角色,但它的“其声如雷”,不是也暗示了它与鼓、与音乐的蛛丝马迹吗?
除了与黄帝的这段纠葛外,夔又与尧和舜这两位传说中的帝王有关。《书经•舜典》:“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在这段文献里,夔与音乐的关系,不再限于以自己的皮制成鼓,而导致音乐的发明;是他创造了或开创了“击石拊石”的原始音乐,创造了“百兽率舞”的原始舞蹈,他是音乐之神。
关于原始的音乐之神,还有另一种说法。《吕氏春秋•古乐》说:(颛顼)“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俨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在此,音乐的发明者、创造者是鱓。鱓也是动物,一种软体动物,尾巴很长,它转动自己的尾巴,敲击肚皮,发出了“英英”的声音,音乐就这样发明了。
已故考古美术史家刘敦愿,生前曾考证过玄女以夔皮为鼓与颛顼帝“令鱓先为乐倡”、“(鱓)以其尾鼓其腹部”之间的关系。他说:“夔之被看作音乐之神,由于中国古代习惯以爬行动物之皮蒙鼓,因而附会而成;又由于古代鼓的安置方法特殊,必须‘树鼓’而以‘木贯其中’,于是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这个树鼓之木,便被夸张成龙蛇的一足,塑造出了夔的这种特殊形象。粗看起来荒诞不经,实际这种想象是颇巧思的。”(《从夔典到夔魍魉》)在这个问题的考证上,刘先生功莫大焉。
夔作为音乐之神的成立,一赖于文化碎片的拼接,二赖于考古学上的考证。我们看到,一种虽然在消失中的、但还依稀可见的文化现象,需要的是不懈的搜寻残存着的碎片和细心地把它们拼接起来,有了这样的热心人和矢志不渝的用心,就不难复原它的原貌。当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时,我们会时常发现,一件古代的器物,常常是用无数碎片拼接起来的。有了陶罐的尽可能多的碎片,人们便可以拼接成、至少是想象出那个古代陶罐的样子来。在文化学上,拼接是整合的一种方法,它的实施固然是很艰难的,但在艰难过去之后,历史的面貌却清楚了很多,文化的面貌也清楚了很多。
2000年5月19日
(原载《今晚报•副刊》2003年4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