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7|回复: 0

《诸家评说刘德方》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11: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家评说刘德方》序

刘锡诚

回顾中国民间文学的现代学术史,大概没有人会否认,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在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故事学、歌谣学、史诗学等领域,尤其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调查与研究,都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具体说到故事学的建构上,故事村和故事家的发现与论说,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进入发展和成熟期的两个标志性领域,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家们对世界民俗学的重要贡献。在那个思想解放、意气风发的新时期,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家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与世界各国的同行们相比,走在了民间文学研究的前列。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多种原因,一直到了现代,鄂西北地区仍然是我国包括民间文学在内的民间文化蕴藏丰富和保护良好的“富矿区”之一,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一个民间文化生态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黑暗传》为代表的一批长篇口述民间叙事诗和抄本,相继在神农架林区和鄂西北其他地区被发现和搜集起来并整理出版(不算1985年前后编印的资料本,正式的版本《黑暗传》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4月);伍家沟(丹江口市)、都龙湾(清江县)、下堡坪(宜昌市夷陵区)三个故事村及其演述群体,先后被发现并分别载入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保护,同时为国际学界所承认;以讲故事著称的著名故事家刘德培(五峰县长乐坪镇珍珠山村,已故)、罗成贵(丹江口市伍家沟)、孙家香(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龙湾)、刘德方(宜昌市夷陵区大堡坪)先后被发现,他们讲述的故事的精选本(孙家香《孙家香故事集》,1998;刘德方《野山笑林》,1999)也相继公开出版,从而得以以其“第二生命”(芬兰学者劳里•航柯语)在鄂西北以外的更加广大地区传播和阅读。2007年6月5日,刘德方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5月26日,罗成贵和孙家香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6月,刘德方和孙家香同时被民间文化学术团体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认定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刘德方讲述故事的代表作《野山笑林》出版,华中师大刘守华先生当即寄给我一本,使我有机会先睹为快,并从中领略了故事家的深厚的民间文化素养、特别是讲述民间故事的才能和驾御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他这样一位处于社会下层、生活道路坎坷不平的农民,何以能成就为一位杰出的民间故事讲述家做了深度的思考。但与刘德方见面,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却是四年以后的2003年11月6号。这一天,我与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的学界朋友一道,从武汉赶赴宜昌夷陵区,在一间会议室里与他做对视的谈话和答问。在我的记忆里,面对这些长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专家和当地的领导们,刘德方虽然不免有些许紧张,谈话间不时插入一些应酬性的语言和政治性的套语,但总体上说,还是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作为一个民间文学讲述家的智慧和风范。生长于农村、常年从事体力劳动、与我年齿相仿的他,那不凡的谈吐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稍后,主持“非遗”保护工作的宜昌市文化局长一行来京向文化部做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和数据库工作的汇报,我也被邀与闻其事,席间我曾当面同他们做了交流,对如何保护好刘德方及其所掌握的民间故事及其他民间知识资源,提出了我的个人意见。诚然,刘德方所掌握的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下堡坪的民间文化的贮藏和风貌。如果说,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名单中的“伍家沟民间故事”,专家们比较熟悉,除了对其保护现状有些担忧、甚至非议外,没有更多的疑问,而对“下堡坪民间故事”这个保护项目,则相对比较陌生,而借助于对刘德方其人其艺的了解,很自然就大大增加了专家们对“下堡坪民间故事”进入国家级名录的信心。正如后来事情的发展一样,“下堡坪民间故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国务院于2006年6月2日发布文件,宣布其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刘德方顺理成章地被认定为“下堡坪民间故事”(编号:Ⅰ-16)这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对他而言,这既是对他的肯定,又加重了他肩上的责任。下堡坪民间故事及其传统能否在他的手上传承下去,他的责任就显得很重很重了。

对故事讲述家的研究,在我国,早已形成了传统。且不说建国前延安时代对盲艺人韩起祥的研究。建国后不久,孙剑冰先生于1954年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中滩调查时发现的女故事家秦地女及其所搜集到的她所讲述的《天牛郎配织女》故事群(《略述六个村的搜集工作》),多少年来成为新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有口皆碑的经典。进入80年代以后,辽宁女民间文学工作者张其卓在岫岩发现的满族三老人故事讲述家李成明、李马氏、佟凤乙以及对他们的追踪研究,沈阳部队民间文学工作者裴永镇在黑龙江发现并搜集记录的朝鲜族故事家金德顺,山东民间文学工作者靖一民等在沂蒙山地区发现的胡怀梅、尹宝兰、王玉兰、刘文发等四老人故事讲述家,以及该省召开的“四老人故事研讨会”,青岛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张崇纲等在崂山发现的故事讲述家宋宗科以及为他召开的“宋宗科故事讨论会”和出版的论文集,宜昌市民间文学工作者王作栋发现的故事讲述家刘德培及其研究,蔡国松发现的女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山西民间文学工作者张余发现的故事讲述家尹泽,……都属于开风气之先之举,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民间文学的调查和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做出了西方民俗学家们所没有做到的业绩和成就。

对于故事家/传承人刘德方的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宜昌市夷陵区文联做了很多及时有效的工作。几次组织学者专家对他进行调查采访,了解他的生活和演述环境,研究他的讲述风格和故事结构、语言,对他做口述史的记录,对民间故事功能的研究,等等。总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所进行的传承人的研究上,夷陵走在了全国前列,充当了“东风第一枝”——引领者的角色。摆在我手头的这本《诸家评说刘德方》,就是刘德方故事研究的第一个成果,收录了许多知名的学者专家论述刘德方故事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视角评说刘德方讲述的故事和讲述活动,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多棱镜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德方。

主持编辑事宜的夷陵区文联主席杨建章先生打电话来,嘱我为这本书写序。我写了上面这些意见,就作为序言吧。

刘锡诚
2010年11月22日(小雪)于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