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2|回复: 4

田兆元教授开幕式讲话(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1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乔玉光教授、杨一江教授、乌丙安教授、郝苏民教授、洪淑苓教授、扎格尔教授,本届坛主敖其教授,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非遗继承人,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上午好!
      华东师范大学 作为会议的参与者和合作主办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会议,首先,我代表与会单位代表向东道主为会议召开付出的辛勤劳动、所进行的精心安排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作为主办者,我们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
      作为主办合作者,我要向各位介绍的是,我们来到的是一个具有民俗学系建制,民俗学院建制的单位。内师大民俗学学科不仅为中国民俗学科作出重要贡献,其独特的组织构建与学科构架在世界民俗学之林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们有气势恢弘、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并且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
      华东师大和内蒙师大合作主办这次会议,是两校长期合作的结合。两校合作成立了“社会•民俗•文化联合研究中心”,并将合作招收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因此,我们两校将合作办好这次民间青年文化论坛会议。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是中国民俗学界的一场盛会,已经成为民俗学家广泛参与、社会广泛关注的学术活动。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有颇多创新和独特之处。
这是第一次由少数民族身份的学者担任坛主,也是第一任女坛主,因此,敖其教授主持本届论坛本身就开创了历史。本届论坛,研究生本科生参加者近半数,来自高校的面更宽、辐射面更广,真正体现了青年主体,论坛本身已成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来自台湾的院校数也比以往多,这都是本届论坛引人注目的地方。可以看出本届会议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精神。乌丙安教授、郝苏民教授光临本次会议,也将对青年学者带来极大的鼓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既是民族的精神资源,也是经济开发的重要资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推动。民俗研究必须承担起学科研究和保护实践的使命。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推动民俗学科的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其迈上新台阶。
      大家来到蓝天白云的地方,体验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的迷人风采,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心得,学习观摩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成就,会议内容丰富多彩,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学在会议期间交流愉快、身心健康。祝第九届民间青年文化论坛圆满成功!

[ 本帖最后由 田友丽 于 2011-7-25 12:53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6 13: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田老师一直走在拓展学科领域的路上,希望把更多的学校和学者拉进民俗学的领地,青年论坛也由最初的青年学者的学术争鸣平台转向民俗学拓展,民俗学教育,民俗学人才培养的平台。。。每一次都是发展,每一届都有新的元素介入,在不抛弃学术争鸣这样一个主旨的前提下,我们期待今后的青年论坛越办越好~
发表于 2011-7-27 2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师大的民俗学学科建制和非遗保护工作令人赞叹,内蒙师大的民俗博物馆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一位先师:罗布桑却丹。他编纂的《蒙古风俗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蒙文著作。《蒙古风俗鉴》共10册,凡60章,计约20余万字。其内容包罗极广,从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以及风俗民情,到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无不分门别类,一一加以详述。这部书对于了解和研究蒙古族风俗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十分难得的,也是现今蒙古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
发表于 2011-7-29 1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29 13: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敖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文物之多让人啧啧赞叹!想起了讲解员(敖其老师的学生)讲的一句话:越是依靠大自然的人群,越懂得怎么去保护生态资源!我想,蒙古族就是如此吧!千百年来,他们早已学会怎么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