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5|回复: 2

人大代表纪宝成提议增加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8 23: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增加我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28日09: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孙宇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今天在此间呼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各个节日都放假一天。  纪宝成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纪宝成说,目前中国的法定假日中,只有春节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他的传统节日,虽然民间有所保留,但并未被规定为官方法定节日。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传统节日已经
有逐步走向衰落的迹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光有春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城市青年开始引进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等。  他说,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很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五大传统节日,被规定为法定假日;在澳门也有相近的规定。  纪宝成称,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法定假日偏少,只有十天,所以还有增加法定假日的余地。  纪宝成表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每逢这些节日,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以相同或者相近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传统节日对于华人而言,除了传承文化,还起到了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2-28 23: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人大代表纪宝成提议增加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

纪代表的话道出了我久久要表露的心声,我们的清明、端午、中秋都与我们民族情感密切相连,我们民众生活的节律习惯是千年的习惯,我们的文化标志就是由这些文化习惯所构成。我们欣赏洋节,但总觉得有些隔膜。我们的民族文化生活还是应该由我们的传统节日来装扮才会动人。我有一个课题是《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关联研究》,学术动机也是为了探讨传统岁时节日文化资源的转换利用问题。
[ 本帖由 萧放 于 2004-2-28 23:2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3-8 2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人大代表纪宝成提议增加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

传统节日的文化政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不详



  国家不能忽视节日这种大众生活的仪式在塑造民族认同方面的作用,更不
能忽视,国家政治和国家的伦理价值必须建立在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上,建立在
活泼泼的民间传统之中。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呼吁,增加清明、端
午、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各个节日都放假一天。他认为,目前
中国的法定假日中,只有春节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其他的传统节
日,虽然民间有所保留,但并未被规定为官方法定节日。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传统节日已经有逐步走向衰落的迹象。

  目前,许多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等在中国
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纪先生提出的这一呼吁,并不是因为此消之后彼长的
刺激、并不意味着因此就要拒绝和排斥它们———且不说这在开放的时代不会
有什么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会掩盖真正的问题,那就是目前对节日的体制性
安排,已经无法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情感空间。

  节日存在于传统之中,国家对节日的安排反映了其对历史传统的认同及对
文化正统的确立方向。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国家节日中,五四青年节和十一国庆
节是对国家政治文化传统的一种确认,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
是对国际政治文化传统的接受和确认,元旦是对国际主流文明传统的确认,春
节则是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确认。而港澳地区的节日安排则对民俗传统有更
多的强调,例如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被定为五大
传统节日,被规定为法定假日;澳门也有相近的规定。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愿望都会自然地通过各种节日流露
出来。节日作为一个民族的活态文化,一年一度地传承着它独有的气质与文明
的神圣的方式。当代中国人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民俗
节日虽然仍保持着巨大的热情,但是这种热情在不断消磨。因为国家对节日的
安排淡化了民族民俗性的节日(除了春节之外别无其他),缺乏对民众生活感
觉和生活伦理的关注,因此难以应付人们希望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的需
求。

  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减退,和一些西方节日影响的上升,与其
简单地说中国民众对本土传统没有了热情,在文化上丧失了自信,不如说这种
现象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心理需求更为丰富的趋向。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仍然有
着活泼泼的生命力,大部分民众仍然通过传统的节日自发地表达着他们的情感
和愿望。问题只在于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被忽视了,民众日常生活对于文明传
承和国家政治的意义被忽略了。

  国家治理和政治建设的一个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民众平和、快乐和幸福地生
活。而民众享有幸福生活的方式,经历世代积累,凝聚了这个民族的文明传
统,特别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节日正是民众表达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的很重
要的途径,从其中正可看见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很难想象,如果无法形成和
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一个民族会有普遍的幸福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这些活态的无形遗产
看作一个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社区发展的生命源泉。节日就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国家不能忽视节日这种大众生活的仪式在塑造民族认同方面的作
用,更不能忽视,国家政治和国家的伦理价值必须建立在民众的生活方式之
上,建立在活泼泼的民间传统之中。由于国家体制对民族传统的态度有着相当
大的移风易俗的作用,民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是否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
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具有普通意义的精神动力。在越来
越繁忙的市场社会里,仅仅靠自发传承来发扬传统节日的生活方式,已经越来
越困难了,一个自觉的文明传承的时代应该到来。国家提供法定假日,为民众
提供实践传统生活方式的空间,让民众创造的活态文化的大河绵延流淌,让所
有中国人真正感到自己是文明的主人,不仅大有余地(中国的法定假日只有十
天),而且已经时不我待。(文化先锋网 www.whxf.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