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5|回复: 3

有感于友邦的“拿来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8 0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感于友邦的“拿来主义”

    近闻友邦韩国欲将中华著名之节庆“端午”拿走,以国家遗产名录,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看到这个消息,不太出乎我的意料,唯一感到意外的就是这一次不是惯偷“日本”,而是八卦图上了国旗的韩国。其实这种勇敢的“拿来主义”作风本身就值得表彰,中华文化之精髓,领悟深刻啊!
    周边人士的义愤填膺亦是慷慨激昂,只是我不禁要问:友邦人士之“义举”,何以谴责?
    诸公吵吵嚷嚷“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而“端午”这样的民间节日,究竟有何风情习俗?我知道您一定要说“吃粽子、划龙舟”之类的应景事物。是啊,粽子是工业化流水线之产品,多半是作为平常的点心,没有多少人愿意费那份精力买了粽叶自家包。而划龙舟又有几个懂得传统的规则?只能看作是多人“皮划艇”而已。再问得深一步——除此之外呢?响应者怕是要沉默了……
     凡是一种文化、民俗事物,应该伴有相关的民俗文化遗存。然而端午这样有份量的民间节日,在中国,始终没能登上“大雅之堂”,一直停留在民间,停留在百姓的“良知”里,“良知”来了,舍点零钱买几个粽子,端午节算是又活了一回,而倘若这家不爱吃粽子,或者常常拿速冻的粽子当点心,不在乎端午当天吃个节令,“良知”走了,端午节就死一回。于是,流传2000多年的端午节就在几块钱的粽子的舍与不舍中死了又活了,活了又死了……苟延残喘,生存状态实在堪忧。
    记忆中夏老师若干年前曾经在屈子葬身的汨罗江上采风,江上的渔人尚能哼唱出“三闾大夫且慢行哟嚯——前方妖魔高万丈哦——……” 之类的渔歌,有如天籁。而今,渔人何在?渔歌何闻?舞台上的N重孙眯缝着小眼哼哼几句“东风破”,一副民族文化救世主的模样。恐怕给他粽子和美式炸鸡,他还是会选择后者。
    看看韩国的建筑、服饰中包含着多少中华文化的标记,您就会觉得,这场民俗文化的争夺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场争论的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五届会议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建议世界各国尽快采取行动,保存、保护并传播民间创作这一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即使联合国把这样一个名誉塞给韩国,也不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既然是文化遗产,当务之急就是保护。而他的缔造者没有尽到有效保护的职责,很多相关的民俗文化遗存面临着失传,那么,既然韩国人有这个决心,有这个气度将之“拿走”,继承并发扬,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应该立牌坊的“义举”,至少不至于被中国人玩绝了种。正如我们今天能够从日本的古寺庙中找到许多在中国已经难觅踪迹的唐朝建筑风貌一样……
      争论是必要的,毕竟自己家的东西,又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端午节的归属问题决不可以含糊。但是目前更应该用心去做的,恐怕不是组织一帮人去“声讨”、去论证,而应该更多一些夏老师这样的民俗学者的田野调查,并更加有效的传播,让工业时代的人们重新拾起那些历史的传承。诚然,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原先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它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一种常识深入人心;作为一个法定假日,使之有一个展示风情的官方的身份;作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让中国人自己永远的收藏……

[ 本帖由 山有扶苏 于 2004-5-18 15:0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5-20 1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友邦的“拿来主义”

最近高丙中君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正面讲端午发祥地岳阳人乃至国人的“端午保卫战”终于把端午看成时我们文化、我们的价值以及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还是难能可贵的,表现出对端午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提高。但高丙中同时指出,文化是可以共享的,不能因为韩国人把端午当成他们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就大为光火起来,中国是东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输出国,别人把你的东西当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是中国文化的最大荣耀,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好事,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韩国将端午申报为他们的遗产不是文化掠夺,即使申报成功我们也不会丢失任何东西。文化变迁是不可避免的事,我们中国文化五四以来出现了许多断层,与传统缺少接续,的确可以从韩国申报端午为世遗来考虑如何善待我们的文化。但是媒体拿韩国人申报世遗说事,好象此事一发生,我们就像死了老婆娘一样,这就有问题了,媒体炒作真正扭曲了中国人的胸怀!
发表于 2004-5-20 1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专家:端午祭不是端午节 不吃粽子也不赛龙舟

韩专家:端午祭不是端午节 不吃粽子也不赛龙舟
--------------------------------------------------------------------------------
http://news.tom.com 2004年05月18日06时10分??来源:京报网??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来自联合国、中国(包括澳门地区)、日本、韩国的博物馆馆长昨天齐聚北京,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内就博物馆业的发展及无形文化遗产问题进行了研讨。


  韩国专家:端午祭不吃粽子

  2004年汉城国际博物馆大会联合主席金秉模说,“博物馆和无形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无论对韩国还是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秉模说,随着全球化的蔓延,地球上丰富的有形及无形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地域文化区正在解体,如传统习俗、信仰仪式、口传历史、民间文学、工艺、表演、技能及生产技术等。

  就日前中国媒体报道的关于“端午节申遗”事件,金秉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韩国要保护的是端午祭,而不是中国的端午节,两个节日是不同的,端午祭不吃粽子,也不赛龙舟,而是一个专门对骑马民族进行的祭祀节日,距今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没有国家时就已经在该国的民族中存在着“端午祭”,以前主要在江陵道的江陵市过端午祭,但被当作全国范围内的民俗节日的历史仅有百余年。除了端午祭,该国的100多个节日都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专家:中国缺少儿童博物馆

  日本科学协会理事长、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馆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浜田隆士的发言题目是“日本博物馆概况及二十一世纪展望”。在论坛中,他表示,中国缺少儿童博物馆,相信今后将会像美国、日本一样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博物馆是从事调查、研究的场所,但它更是激发人们“闲情逸致”及使地区居民体会“通俗易懂”的场所,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浅的渊源,他希望两国在恐龙化石或考古、古人类学方面合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要培养市民的参观习惯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说,目前北京乃至全国的博物馆界都存在游客量少的问题,原来专家都认为是博物馆展陈条件落后的缘故,但通过调查发现,这一认识是不准确的,培养市民养成参观、利用博物馆的习惯才是主要问题。

  俗话说,博物馆是人类的第二课堂,但在中国,能够经常参观博物馆的人寥寥无几,目前参观博物馆的大多是大学生,他们多使用博物馆通票。而年龄在30岁至40岁的参观者不多。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要让博物馆“动”起来

  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说,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中,不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立起来,也不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对立起来,博物馆在二者之间应当能够发挥多元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博物馆应该做到:从不可消费、不可变动的博物馆(文化遗址和藏品)中创造可以带走的、可以“消费”的“博物馆”(无形的与有形的,有形遗产的无形化,无形遗产的有形化);应让饱含着博物馆丰富遗产信息的文化产品在流通、传播中参与社会公众活动。

  首席记者 杨玉峰

  (北京晨报网站)

 楼主| 发表于 2004-5-20 12: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友邦的“拿来主义”

夏君总是给人以“豁然开朗”般的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