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5|回复: 6

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2 16: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性与性崇拜》光明日报出版社。
我需要该书作参考,如果能购得原书更好,如果您能找到该书的复印件也行。
我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几家图书馆找过,但都没有,希望网友的帮助!!谢啦!!
发表于 2004-5-22 17: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O.A.魏勒:《性崇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没有性,只有崇拜,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刘斑竹,你在给“NO.5871  【求助】燭龍神話 ( 2003-7-21 22:28 )”的回复中"NO.5900  RE:【求助】燭龍神話 ( 2003-7-22 17:06 )"就引用了该书,现在我是苦索不得。
发表于 2004-5-23 0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看了版权页,我手头这本《性崇拜》的英文原名就叫《sex and sex worship》,可能跟你找的书是同书异译吧。
用这个书名到图书馆检索以下,应该能够找到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0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刘斑竹,北京、上海等地的图书馆都找了,但没有。所以,才来这里看看私人有无收藏,苦闷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6-12 11: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谁能帮我找找该书!
发表于 2004-10-28 2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有《性与性崇拜》这本书,需要作参考!

板山坪生殖图腾遗址的环境设计考证
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师范部 孙保瑞   邮编 473000 文章来源;南阳师院学报,2004年第八期-

摘  要;  板山坪境内至今存在一处大型史前生殖崇拜图腾遗址,有雕塑群、祭祀台、沐浴潭及开阔祭祀场地等。从美术考古角度考证,确定此处为保存完整的人类早期以雕塑为主体的环境设计广场。
关键词;  板山坪生殖崇拜遗址、环境艺术雕塑群
  
在伏牛山东部河南南召县板山坪乡至今保存着一个较为完整的大型史前人类生殖崇拜图腾遗址。
据史料记载,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壶上边塑绘着袒露乳房和阴部的女人像;辽宁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陆续发现的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和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雕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是丰收女神形象;河北省滦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数十件滑石雕刻作品,较大的几件高约30厘米,身体呈溜肩鼓腹状,造型酷似孕妇。①由此可见,生殖图腾崇拜在我国史前文化中相当普遍。
板山坪生殖崇拜遗址在南召与内乡交界处,临近宝天曼原始森林东边,沿大山深处的一片浅山区域。有两座东西相对应的山,其间是一片开阔的自东向西滑落的缓坡地,相距约200米,南北较宽,约500米。当地人称东边为公山,西边为母山。公山浑厚开阔,高约200米,山脊分别从主峰向两边滑落,呈环抱状态,怀抱开阔坡地,好似藤椅形状。母山则显得小巧秀丽,高度约50米,呈三角型,正面绝壁陡峭,下临山涧小河。整个遗址好比藤椅前面摆放一个三角几何形体。
在母山的正下方,也就是面对公山的正面角度,一个高6.5米,宽3米左右的女阴器官造型雕塑挖嵌在石壁上,保存非常完好(见图)。多年来,附近村民一直认为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我在认真观察其细部发现,它并非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依据长条形石缝形状,在缝隙上面进行了多方面加工,明显是人工雕凿而成的,有拓宽、扩高、凿深、雕琢、刨光打磨、填充、镶嵌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洞口周围石壁上做了大量的皱纹肌理雕凿,洞内壁做了打磨拋光处理,其结构也按写实方法雕凿。上部分较尖,中间宽阔,下部窄平,并在洞内壁面磨出了有规律的沟壑状。为了充实洞内的结构,使之在造型上更逼真,古人在洞内的上部放了一块长85厘米的菱型大石头,充当女阴的内部结构,为了使这块石头放的更稳,在放石头的石壁位置进行了准确的凹磨,磨槽清晰,使它的断面与石壁衔接严紧,非常牢固。它的上部分大面积已被钟乳石覆盖,钟乳石把石头与石壁粘为一体,厚度达数厘米,可见这块石所放时间之长。
母山遗迹洞口下面紧邻一条南北向的小河,值得一提的是,河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河卵石,大的以吨位记,小的也有数百斤。但惟独在母山遗迹正前方长约20米的河段看不见这样的河卵石,在河水与卵石交界处,有截然不同于卵石的呈不规则形状的青石条横卧在那里,与河卵石交错在一起。石条长约2米,棱角分明,很明显是为了拦住上游河卵石继续向下滚动。错过此段,河卵石又与前面一样布满河床,顺流而下。那么,母山遗迹前面河床的石头哪里去了呢?本人认为,这是古人有意识的把这里的石头搬走,对这一带河床进行了清理,使之成为水潭,用于沐浴或其他祭祀活动的。
从母山遗迹对应的公山坡地,有一个顺势而起的土台阶,高出地面4米左右,残存面积约20米*20米,其高台状十分明显,其正上方就是男根遗迹,他们浑然一体,本人认为是祭祀台。
男根遗迹为一深入泥土的巨大石柱,明显是人工所为,直径为2米, 高出地面1.5米,在考察中经过测量,它与母山遗迹角度为正东西向,对应的非常准确。在它旁边的杂草中,横卧着两个同样粗的横断残存石柱,是残留的男根还是睾丸,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根据“男根”横截面积推算,高度应在5米以上,我推测,这么大的石柱是用多个横断石柱垒接起来的。每块断石约两立方米,只能是用原始的建桥墩方法,先用土围平第一块石柱,然后在第一层上搬运第二块石头垒上,以此类推,每块石柱重约两吨,工程之大,非少数人所为。
2000年,在紧邻男根遗迹居住的一农户在翻新房屋时,挖出了一个直径35厘米,长80厘米的小型男根,其龟头部分长约15厘米,中间较粗,呈勃起状。此雕塑用青石雕凿,阴茎为石青色,肌理丰富,凿点清晰,这种凿点不同与汉画像石用铁簪雕刻的手法,而是用其他手段砸凿的,明显的感觉到规律性不强。龟头部分却很光滑,是经过了打磨抛光处理,涂抹有朱红色,色彩依然可辩。整个雕塑采用极写实的手法,连阴茎上的筋键结构刻画十分到位(见图)。
那么,板山坪遗址的整体环境设计为什么以母山遗迹为起点向公山进行排列的呢?它的每一个遗迹又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呢?当伏牛山区成为远古某个部落势力范围后,他们便开始选择中心广场位置,而遗址位置正是一个最好的天然场所,首先,它位于伏牛山深处浅山区,便于开垦和生存活动,而它的开阔空间场地、特别是母山秀丽的三角形造型,更是古人的首选。从目前考古挖掘的资料发现,三角形造型本身就是古人生殖崇拜的图腾符号。在一些史前岩画和彩陶上有大量发现得到证实。而古人选择这里的三角形山进行雕塑,则又是对这种论证的补充。这种天然造型是他们在此修建广场的先决条件。当母山的雕塑凿好后,又修建了对应的公山男根、祭祀台等造型。考察中发现,这些雕塑群的中轴线没有与公山的中轴线完全对应,而是稍微偏北了一些。是因为母山本身就偏北,没有与公山完全对应,所以,古人只好以母山雕塑位置为中轴线依此类推的排列其他造型了,这种以中轴线为主导作用的环境设计理念,是与华夏民族传统的审美模式相吻合的。由此断定,应该先有母山雕塑、沐浴潭,后有公山南根、祭祀台和其他辅助造型。
母山雕塑遗迹洞口外的石壁本来是相对平坦、光滑的,为什么还要对雕塑周围进行雕凿以形成大面积皱纹呢?古人这样做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力求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感觉使我联想到二战后,前苏联因在战争中死亡人数很多,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政府就鼓励多加生育,积极树立“英雄母亲”形象,而这一称号当时就是为赞誉那些多生育的伟大妇女而设立的。由此分析,远古人这一造型创意是与当时严酷的现实紧密联系的,其意图完全是以氏族繁衍为目的的。
古人有意把男根竖立在对面高坡上,是为了体现父系社会的男权意志,从设计角度讲,男根建在了整个遗址的主体位置,而祭祀台和男根建造在一起,更是对主体的烘托。同时,是要利用两个遗址之间200米*500米的空场地,场地之大足能容纳数万人,以作为人群集会的大型活动场所。
为了使两山的雕塑与周围环境大小比例协调,古人把母山遗迹进行拓宽、扩高处理,同时对公山的“男根”建造直径达两米,以造成视觉上的震撼。在男根旁边发掘出的小型男根,证明了当时还有更多的与主体布局相呼应的辅助造型群。整个遗址地势东高西低遥相呼应,显然是一个主体明确的大型生殖崇拜图腾和宗教祭祀场地,也是人类早期的环境艺术雕塑群。这些雕塑造型与环境的大小比例关系协调,并以极其写实的手法与环境与构成和谐统一。即使在今天看来,按遗址场地的客观条件,其布局也是非常合理的,正如《中国美术简史》所言:“我们的祖先在制作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造型技能,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②
板山坪生殖图腾遗址最直接地展现了史前人类在建筑广场时的创意、设计、制作等过程,且形体之大,环境、布局保存之完整,在全国也属罕见。从整体设计布局的主次关系看,它是以男性崇拜为主题兼有女性崇拜的双重崇拜,其建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一个历史缩影,对于我们研究中原史前人类活动轨迹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和现实资料。

注释:
①《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出版第 12页
②《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出版第 2页
   

地址  南阳七一路一师家属东区146号  电话号码  0377---3159781     13507631754

孙保瑞 ; 男 ,1963.3 出生 ,汉族,  美术教研室主任   讲师, 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及教学

Textual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ical Remain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in Banshanping of Nanzhao County(Nany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n Baorui, 473061)Abstract: There is an ancient historical remain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in Banshanping of Nanzhao County. We can find the sculpture groups, the sacrificial alter, the bathing pool, and many other sacrificial places there. Given textu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e arts, we can find that it is an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the early period that had been kept completely, with the sculptures as its main body.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remains of reproduction worship in Banshanping of Nanzhao county, the sculpture groups of enviromental art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