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7|回复: 0

评《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0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
                       
黄尚茂

[摘 要]:从材料翔实、分类清晰,方法科学、论述严谨,关注学科前沿话题等三个方面对陈金文教授的新著《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进行评介。认为该著在丰富、发展、深化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的同时,也透彻地揭示了壮族风物传说的多学科文化意蕴。
[关键词]:《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民间文艺学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壮族人民所生活的土地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出了许多关于这些名胜古迹来历和特点的解释性故事,即壮族风物传说。这些传说蕴含着壮族人民热爱乡土的淳朴感情,也使得本来就美丽的壮乡风物更加富有魅力。
       民间传说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相关研究论文经常见之于书刊,但是对壮族民间传说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却难得一见。陈金文教授的《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12)一书正是一本专门研究壮族风物传说的著作。笔者认为该著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材料翔实,分类清晰

       该著作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建立一个壮族风物传说研究的资料系统,这个资料系统包括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壮族风物传说的梳理及对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风物传说类型的归纳。著者将所搜集到的壮族风物传说情节梗概列表于后,并且注明了每则传说的来源、出处,大多篇目还注明了讲述人、流传区域、采录人和采录时间等。
       对众多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归纳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该著对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风物传说进行了类型归纳。著者将壮族风物传说分为山水传说、花山岩壁画传说、铜鼓传说、动植物传说等几类,在每类之下又分出几大主题,在每一主题下又归纳出多个情节类型。
        著者对壮族风物传说的分类是运用故事类型学的方法及结合钟敬文对传说分类方法,将众多的传说归结为几个主题与几十个类型,这本身就是对传说的一种研究方式。它的价值在于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壮族风物传说研究资料系统。著者对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正是建立在这个资料系统之上的。这一资料系统还可为今后其他学人对壮族民间传说作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和方法上的借鉴。
  
二、方法科学,论述严谨

        民间文学是在人民大众生活层面上传承的文化形态,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因此对其研究要将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观照。钟敬文先生早就提出要从多学科的视角研究民间文学,该著作者践行了钟先生这一学术主张。该著在对壮族风物传说作文献梳理和类型归纳,建立资料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传说作为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基本规律,并以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其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文艺学等多方面的学科价值。
       另一方面,包括传说在内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有自己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也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于世人的,它同样是一个由“言、象(或事)、意”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的文本层次结构。因此,有时著者将现代口头资料中的壮族风物传说分为文本言语层面、文本故事层面、文本形象层面和文本意蕴层面进行民间文艺学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也离不开对壮族风物传说的多学科透视。
       此外,该著在对壮族山水、花山岩画、铜鼓、动植物传说展开论述之前都进行了学术史的回顾与梳理,并在每章最后进行小结,对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新观点予以完整而简练的归纳和概括。这与面对研究对象时不顾前人的研究成果,自说自话的情况截然不同,这是学术规范的体现,也是该著论述严谨的体现。

三、关注学科前沿话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追求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对具有独特性、民族性、区域性、活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国际国内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问题顺理成章地成为与之相关学科的重要课题。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更是无可争议地成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进入21世纪之后非常重要的学科前沿话题。该著自觉关注了壮族风物传说的传承、传播与保护的问题。
       该著认为壮族风物传说的传承与传播媒介也是多元共存的。一是有的传说依然在以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与传播。二是有的传说已经被搜集和整理以书面方式传播。三是有的传说文本已经进入广西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挖掘其深层内蕴,从而使其传播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社会中、下层的民间了。四是文化旅游、山水旅游、民俗旅游,都已经成为了民间传说传承与传播的的重要途径。而山水旅游是广西旅游业的重头戏,壮族山水传说会通过游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此外,著者还关注了互联网对壮族风物传说传播的重要作用。
       壮族铜鼓习俗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著专章探讨了壮族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认为对包括铜鼓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要顺应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精神,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获得新生。该著还对那种一味强调保护所谓“原生态”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那样不仅无益于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且还会导致铜鼓文化的萎缩与僵死。这些观点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强调了在包括铜鼓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要自觉关注时代话语,将之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才能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语境中,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结语

       壮族风物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保存着壮族人民的族群记忆,也是壮族人民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艺术化显现。它伴随着壮族人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今天它依然以各种方式传承与传播,给壮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一书在建立壮族风物传说研究资料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展开了探讨与发掘,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提出了有益的看法。该著一方面通过对壮族风物传说的研究,起到了进一步丰富、发展、深化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透彻地揭示了壮族风物传说的多学科文化意蕴,不愧是壮族民间文学研究园地绽开的一朵奇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