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18 05: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致帝禹山河图
一部系统反映学术规范讨论与研究成果的读本
——《学术规范读本》简介
时间:2004年4月28日 作者:周祥森 来源:史学评论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贞正天下人心,昌明学术,重树规范,创新学术秩序,中国学界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学术规范讨论热潮。大致说来,学术规范讨论从80年代的萌芽,到90年代全面展开,直至进入21世纪以来的制度化建设与落实,经历了逐渐深化的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术规范从开始时个别学者空谷足音般的呼吁,蔚然而为“90年代的一大学案”,进而成为“两会”上的黄钟大吕;学术规范建设由“边缘”学人的学术主张与话语发展成为主流学界的话语与主张,并进而成为政府“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二十年学术规范大讨论,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文本。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公开发表的关于学术规范问题的文章有500多篇。从这些文本中筛选出一部分能够反映讨论进程和各方观点的代表性作品,以为读者和学者阅读与研究省却搜寻之苦,亦为当代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并推动学术规范讨论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实很有必要。正是出于如上考虑,2004年4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玉圣、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读本》一书。
《学术规范读本》共91万字,收录了1988-2004年间130多位学者有关学术规范讨论和研究的文章128篇,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有关学术规范这一跨学科、前沿性话题的代表性学术思想成果。
根据文章的内容,《学术规范读本》将这128篇文章分为5编。
第一编共70篇文章,主要讨论学术规范本体方面的问题,如学术规范的内容与体系结构,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术规范的负面效应,学术规范制定的主体,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学术进步等之间的关系。
第二编共15篇文章,是学术规范学案中的学案,即关于学术论著的注释与索引规范问题的讨论,内容涉及学术注释与索引的体例、格式、功能,学术注释规范与学术自由、国家权力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引书规范,等等。
第三编共27篇文章,从学科的视域考察和探讨学术规范及其建设,涉及的学科或其分支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文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研究、国际关系学、新闻学、教育学、音乐学,等等。
第四编共9篇文章,主要是学术规范建设内在与外在制约因素方面的内容,包括学风与学术规范,学术规范与学术腐败、学术伦理,学术从业者的道德,学术评价的基础,等等。
第五编收录了7篇文章,都是对学术规范讨论进行综述或历史总结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学术规范读本》是一部集学术前沿性、文献信息性和跨学科包容性等特色于一身的学术规范讨论综合性文集。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学术规范导论》一书的姊妹篇,它的出版,对于学术规范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必将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定价:78元。]
2004年04月26日 于古汴静学居
(将刊发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4年4月28日
---------------------------
《学术规范读本》前言
时间:2004年3月17日 作者:学术批评网 来源:杨玉圣 张保生
学术规范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有关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持续而热烈,百家争鸣,存异求同,成为跨世纪中国的一大学术文化景观。此一讨论以跨学科性、前沿性为其学术特色,以公益性、学术性、建设性为其基本诉求,影响广远。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就中国学术的有序积累、交流、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推动力而言,学术规范应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从1988年陈平原先生发表《关于“学术语法”》、杨沐先生发表《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起,学术规范开始进入中国学界先知先觉者的问题论域。进入九十年代初,随着《学人》“学术史”主张的提出、《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的规范化与本土化”命题的讨论,学术规范成为许多中青年学人强烈关怀的公共学术话题。虽说始终存在着“对规范的疑虑”、“学术规范慎言‘化’”、“学术规范凭谁定”等异议与质疑,但大约以199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举办“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为标志,学术规范终于进入中国学界的主流学术话语系统。当然,争论依然存在,问题并未消解。也许正是为了应对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现象,2000年初《历史研究》等首都七家史学刊物公开发表《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2002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又将下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这未尝不可以说是既往十余年来学术规范讨论的硕果。
应该说,尽管依然存在某些顾虑或分歧,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要不要学术规范,而是要什么样的学术规范、如何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的迫切问题了。为此,在众多友人的支持下,我们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学术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再添一把火:
其一,受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首席策划徐晖先生之邀,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界师友,合作编纂一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术规范导论》。目前,本书的撰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2004年6月份前后出版。
其二,蒙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小泉教授扶助,作为《学术规范导论》的姊妹篇,选编一部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综合性文集——《学术规范读本》。
学术规范的讨论,历时久,跨度大,而且学者、文章众多,参差不齐。为此,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术规范读本》如下的选编原则:
首先,从历时性的视角,选取学术规范讨论中的标志性作品。
其次,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规范的共通性追求与不同学科的个性张扬。
再次,兼容并蓄,对各家不同观点一视同仁,求同存异,以利于学者能够在争鸣中相互借鉴,使读者能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最后,对入选作品,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编辑加工外,其余均一仍其旧,以保持原汁原味。
编纂本书时,我们有三个设想:一是为了学者和读者阅读与研究的便利,二是为了学术规范讨论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三则是为当代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积累第一手的文献素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集学术前沿性、文献信息性、跨学科包容性等特色于一身。
我们深知,无论是《学术规范读本》还是《学术规范导论》,对于中国的学术规范及其体制建设而言,仅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对于每一个学界中人来说,学术规范作为一项宏伟的公共学术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努力。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由衷感谢各位作者的理解与合作,感谢周祥森先生热心提供的宝贵建议与具体帮助,特别要感谢马小泉教授为本书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另外,我们也深切怀念程千帆先生、张亦工先生等作者,其人虽逝,然风范长存。
对本书编纂工作中存在的任何问题,均欢迎师友、读者随时提出意见,以便有机会重印时加以修订。
2004年2月18日 于北京
(《学术规范读本》,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批评网文库》之一,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 本帖由 Karin 于 2004-7-18 05:12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