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4|回复: 0

评论:恢复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 09: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论:恢复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2004年10月03日03:50 北京青年报

  一转眼,中秋和国庆都已经过去,不管“呼吁”的声音有多么强烈,一个“法定”的中秋节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有了。

  今年中秋之前,有两桩事情被呼吁得比较迫切,一是希望国庆长假能够前移,以便能把中秋和国庆合成一个更丰富的假期;另一个则是呼吁把中秋等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期,以提升“传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两个呼吁当中,前一个只是技术性的调整,按说实在不难———却终究没能办成;比起来,后一个当然要复杂得多,所以今年的中秋没能“法定”,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但呼吁的声音毕竟已经有了,而且有一呼众应的趋势,证明这事已经在人们的心里酝酿过了,而且日渐明确和强烈。

  雅典奥运会之后,对于金牌的意义,有着各种讨论,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奥运金牌,尤其是累积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之后,就成了这种“想象”的最好的载体。确实,当刘翔的那面金牌已经被上升到“人种的突破”高度的时候,它为民族认同、民族自豪所做的贡献,已经不可言喻,以至于曾经广受诟病的“举国体制”,都悄然避到人们注意的焦点之外而得以延续。

  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定是多元的“想象”复合而成,赛场上的取胜毕竟只是其中的一种。况且如果单是四年来一次剧烈的激动,不但我们的集体神经会有点难以承受,而且也无法满足人们更日常也更深沉一点的情感需求。所以近年来中国人寻找“想象”载体的冲动,迫切到几乎饥不择食的程度:曾经不过是最廉价饰物的“中国结”,被放大到触目惊心的尺度;被改造得不伦不类的“唐装”,居然成了演绎“民族”时一统天下的礼服……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呼吁,就不是某些“专家”们无事生非地攒出来的口水话题,而是无数普通百姓共同的心理渴望。

  渴望之“渴”,更来自另一重背景。从五四运动高喊“打倒孔家店”,到持续不断的“移风易俗”而终至“文革”时的横扫“四旧”,拆墙扒庙、焚书毁经,我们的民族曾经那么急切而执着地试图斩断与“传统”之间的所有联系,消灭与“传统”相关的一切符号载体。出于对屈辱历史不堪回首的记忆和对脱胎换骨地新生之后的无限遐想,上述的一切都做得那么决然、凛然,不留任何余地。而不管是发起者还是参加者,大概都没有来得及想一下,当这一切完成之后,获得“新生”的民族,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而幸或不幸,这一难题于今天交到了我们这一代面前。受到韩国人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刺激,也曾有人发起“捍卫端午”的热闹运动,可真“捍卫”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端午节已经和大部分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大多“只剩下吃了”。而且我们还得感谢我们永远健旺的口腹之欲,如果再没有了吃,我们可能甚至找不到仅存的线索,来寻觅一息尚存的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呼吁将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期,当然不是为了再多一天无聊的时间用来聚餐。而是希望以国家的认可,确立这些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以更多的时间,为这些传统的节日重新找回、恢复那些曾经意蕴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作者:张天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