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活动不应作秀
■田兆元
●现在不少旅游活动中的民俗开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社会与文化建设的推动造成的,而是来自另一方面的动力,即经济因素,通过吸引眼球以招徕游客,从而拉动消费
●民俗不仅仅是用来出售的,它是民众的有序的有文化传统的生活规则。从本质上讲,民俗不是作秀给人看,而是个体自我对生活传统的热爱和对群体生活的参与,体现的是人与社群的和谐关系
●假日本身是一民俗事象,让假日里形成社区广泛参与的“庙会”及其各种仪式和表演,逐渐成为传统,而不是每年都要所谓“重新策划”的一般活动,这样便真正成为民俗
近年来,有一现象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旅游活动中,民俗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民俗风情游成为招牌。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里,许多景点或景区,几乎很少不推出民俗表演以吸引游客的。
对民俗的热衷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如民俗工艺产品、民俗出版物、民俗歌舞表演、民俗影视制作等,同时,还将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民俗学慢慢带红了。这一切都是民俗文化和民俗学科发展的幸事,民俗受到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说,民俗的复兴是本土文化觉醒的体现,是民族精神重振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标志,这些是我们当前旅游中的民俗开发的背景。我们对民俗的认识比以前有了显著提高,假如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所谓破除“封建迷信”的时代,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民俗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现在不少旅游活动中的民俗开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社会与文化建设的推动造成的,而是来自另一方面的动力,即经济因素,通过吸引眼球以招徕游客,从而拉动消费。简单地说,通过民俗活动赚更多的钱。
这当然也没有什么错。但是,民俗招牌的效果究竟如何呢?从一些地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的经营情况看,不少所谓的民俗文化馆,在旅游区里其实基本上不大受欢迎,门可罗雀。有的地方的民俗馆实在办不下去了,只好关门了之。为什么民俗是那样吸引人的旅游对象,做起来又是那样的困难呢?
一个众所周知的因素是,经过“文革”破坏造成了相当的文化断层,许多优秀的民俗传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已基本中断了,以致我们很难简单地恢复起民俗传统的面貌。而没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不对独特民俗事项作深入发掘,简单的一些民俗文物摆设是不可能调动游客的兴趣的。还有,在一个民俗文化的土壤已经失去的场所,硬是将已经死亡的民俗贴到景区,这种民俗被唤醒的可能是有限的。这就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我们的民俗开发是对那些已经死亡的民俗起死回生,还是直接面对生生不息真实的民俗生活呢?假如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资料和能力,恢复曾经有过的民俗事象,让观众唤起对悠远的生活的怀想,增强对人生人事的情感,或者展现一种奇特的习俗,极富观赏性,那么即使是已经逝去的民俗生活,也是美好的。但倘若既做不到对既往民俗生活达到某种深刻理解,又拼命去粗制滥造,那么这种对既往民俗的所谓“开发”,最好三思而行。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民俗不仅仅是用来出售的,它是民众的有序的有文化传统的生活规则,它应该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从本质上讲,民俗不是作秀给人看,而是个体自我对生活传统的热爱和对群体生活的参与,体现的是人与社群的和谐关系。安居乐俗是和谐生活的前提,因此,个体只有加入到所在群体的民俗之中,人才会获得幸福,才具备安定感。那种邻里间行同陌路的状态是丧失了民俗生活、失去社区认同后留下的不良状态。我们的民俗建设如果不注重社区群体的民俗生活建设,而一味用于旅游赚钱,这显然有悖于民俗生活的本质。
“黄金周”一过,不少地方的一些机构和媒体都在盘点黄金周赚了多少钱,却一点也没有注意到:非景区的社区里,菜场、小饭店和商场门庭冷落,销售额大幅下降,也没有注意到那些没有社区活动的人们的生活的寂寞和无聊。这不也恰恰表明:我们的许多民俗活动不是面对民众的,而是面对金钱的。
事实上,总体来说,我们的“黄金周”,也有些被金钱异化了。“黄金周”是凸显假日文化的良机,但我们很多地方仅仅将其作为单一的旅游活动,以旅游门票和出行人数来衡量“黄金周”取得何种成绩,这就未免有些将假日文化庸俗化了。如果把假日调节个体身心、团聚家人、和谐邻里社区、培育文化氛围,以及形成社区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都丢失了,这岂不是一种金钱难以估量的损失?事实上,通过那种煽动起来的“旅游热”,在那种人山人海的环境中,即便有些地方有好的民俗表演,要想认真欣赏,实际上也变得不可能。这种民俗就会变得只有外壳,说重一点,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破坏。
假日本身是一民俗事象,让假日里形成社区广泛参与的“庙会”及其各种仪式和表演,逐渐成为传统,而不是每年都要所谓“重新策划”的一般活动,这样便真正成为民俗。一种文化只有成为习俗后,才算真正进入了民众生活,也才能算是成熟的文化。而像国庆这样重要的节日,培育出有传统而又有吸引力的民俗活动,是构成国家认同的重要要素,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往外赶,而不注重在当地社区开展民俗活动呢?如果真正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活动,社区成员广泛参与,消费又何尝不能刺激起来?对美好风俗的建设和培育是历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还面临许多问题和课题,而树立醇和的民风,也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愿来年的黄金周里,民俗活动不再成为作秀的手段,而是成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汇报》10月12日“文汇时评”栏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