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1|回复: 0

六、夷羿是日本人之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8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夷羿是日本人之祖

《淮南子。本经》言:"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契窳、凿齿、九婴、大风、封豕、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契窳,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豕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里。"如果将这段记载与《山海经》相对照,我们就会发现,这是经过后世文人修饰过的一段古史,它的本来面目应如《山海经。海内经》所言:"帝俊赐羿彤弓素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一)、夷羿

《西山经》言:"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羿曾被称为有穷后羿,而这里称"有穷鬼",可见羿即鬼,亦即《海内北经》所言"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的"鬼国",卜辞所言"鬼方",《西山经》所言"主司反景"的鬼氏。羿杀契窳,与危与贰负杀契窳事迹相合,羿当即危。羿,疑纽脂部;危,疑纽微部,羿危双声,且脂微韵近。鬼与危古音亦通。鬼,见纽微部;危,疑纽微部,见与疑同属牙音,鬼危同部。鬼与危又即委、倭。委与倭都属影纽微部,与鬼、危亦同部。
《海外北经》有“一目国”,即《海内北经》“为物人面而一目”的鬼国。《大荒北经》言:“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威姓即鬼姓。威,影纽微部,与鬼同部,与委、倭更是同音字。知一目国人为少昊之子,则羿亦为少昊之子。羿“去恤下地之百艰”的过程,也就是羿从中国大陆向日本九州迁徙的过程。

(二)、凿齿

《海外南经》:“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郭璞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淮南子。本经篇》:“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高诱注:“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
《淮南子。地形篇》有“凿齿民”,高诱注:“吐一尺出口下,长三尺也。”
都解“凿”为名词,形容齿的形状,而非如后世解“凿”为动词,谓凿去牙齿,未知孰是,但寿华(或作畴华)之野在昆仑虚东(即祁连山)东则是可以肯定的。
屈家岭和大汶口文化都有拔牙的习俗。如今,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也仍然存在着拔牙的习惯,当属凿齿族的后裔。而在日本绳文文化的中期,也有一种处理牙齿的方式,就是把门齿锉成像吃西餐时所用的叉子那样的形状,即所谓"叉状研齿",当即受中国古文化影响的结果。
《大荒南经》言:"有人曰凿齿,羿杀之。"知凿齿本位于南海之外,也就是青海湖以南地区,畴华之野不过是其战场而已。

(三)、九婴

九婴当即《海外北经》所言"拘缨之国"。九拘同为见纽。婴、缨当为"瘿"字之误,瘿为囊状肿瘤,多生于颈部,俗称"大脖子病",为碘缺乏症。九婴之国在《海外北经》,也就是在北海(今黄海)之外。原北方许多地方因水中缺碘而生大脖子病的很多,经过党和政府的合理调配,将富碘地区的食盐运往这些地区,现已基本根治了这种疾病。
《淮南子。本经训》:“(羿)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当即凶水所出。

(四)、大风

《淮南子。本经训》:“(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大风,不知何物,青丘之泽有九尾狐。
《海外东经》言:"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大荒东经》言:"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淮南子》所言“青丘之泽”当在青丘国内。"而《东山经》有“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垄蛭。”知九尾狐名叫垄蛭。《南山经》中也有"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的记载。紧接“青丘之山”条后即是“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浚于东海,多沙石。”知青丘之山近东海(即日本海)。“大风”当即"九尾"(狐)之误。

(五)、十日

《大荒南经》言:"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海外东经》言:"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言:"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羿射十日当即少昊族的羿与帝俊争斗的反映。《海外东经》“黑齿国”,郭璞云:“《东夷传》曰,倭国东四十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知黑齿国在东海之外,也就是在日本境内,故十日亦当在日本境内。在日本关东地区的茨城县一座名为虎冢的古坟墓室左壁上就画有九个实心圆和一个新月形的纹样,皆使用红色,当即此传说的形象描述,其年代为6世纪末或7世纪初。
1902年,日本著名学者鸟居龙藏注意到,中国云贵高原地区的文化与日本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际文化中心的梅原猛认为,居住在华南地区的彝、苗、傣、仡佬、壮、黎等少数民族在稻作祭祀、对歌、纹身、舞蹈形式、蹲踞姿态、穿"贯头衣"以至于饮食习惯上都与古代的日本列岛居民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而产生这些共同状态的时代也十分巧合,都是在相当于中国大陆的秦汉时代。

(六)、契窳

《北山经》言:"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契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海内经》言:"有契窳,龙首,是食人。"《海内南经》言:"契窳龙首,居弱水中,在猩猩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海内西经》言:"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契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契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贰负即帝喾。贰,脂部日纽;帝,锡部端纽;日端同为舌音。负,之部并纽;喾,觉部溪纽;之觉韵近。
有关契窳的记载都在《山经》和《海内四经》与《海内经》,且契窳为"龙首",显然处于中国境内。弱水源出昆仑山(祁连山)东南,北流入内蒙古额济纳旗,故契窳当位于内蒙古境内。契窳为羿所杀而为众巫所救,众巫在开明东,而开明兽守昆仑山,知众巫位于昆仑山(即祁连山)东。

(七)、修蛇

修蛇,《路史后纪十》注引《江源记》谓即"巴蛇"。《海内南经》言:"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海内经》言:"西南有巴国。大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巴国在今四川、重庆及湖北一带。《淮南子》言羿断修蛇于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与巴国同在长江流域。
或以为修蛇即《北山经》长蛇,较巴蛇近是,而本人以为修蛇当即肥遗之蛇。
《北山经》:“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郭璞云:“《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沩,一头而两身,其状如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龟。’亦此类。”
《西山经》:“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肥遗之蛇较巴蛇为害更烈,故羿去之。

(八)、封豕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言:"昔有仍氏生女真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戾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显然,这也是一段经过修饰的古史。伯封当即并封(屏蓬)也。伯、并同为帮纽。
《海外西经》言:"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大荒西经》言:"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也。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伯封妻为玄妻,而并封亦黑。而屏蓬所在之山为"日月所入"之山,其"黑"可想而知。
羿禽封豕于桑林,或以为在宋地,不确,应即《海外北经》“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的“三桑”,《北山经》言:“洹山。。。。。。三桑生之”,而范林当即《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的汜林,也就是在祁连山以南。《大荒东经》言:"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东海即今日本海,必是封豕传说进入日本后的反映。日本绳文文化时期的各种动物"土偶"中就有野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