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9|回复: 0

警惕启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18: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警惕启蒙
——萨林斯《何为人类学启蒙?》读后感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03级硕士研究生  梁颂谦

   启蒙是西方中世纪的一个大思潮,也是中国晚清民初时期讨论得最为热烈的焦点之一,把人从上帝的微笑中抢回来,把愚昧从人的认知中赶出去,启蒙在启蒙主义者口里被认为是用理性战胜愚昧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是一个现代的过程。于是,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问题,都多少与启蒙相关联了,而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猛然助启蒙普及了一把。到了现当代,启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自我反思的工具,究竟什么是启蒙,启蒙的意义在哪?启蒙是否进步的过程?启蒙是否真的具有启蒙的效果等等。从人的自身,到学科的建设,启蒙都在作为一个永远都在讨论中的问题,没有答案。
    读完萨林斯的《甜蜜的悲哀》的附录中的《何为人类学启蒙?》,领略到一种比较正确的对待启蒙的这一个可以成为知识体系的领域的态度,那就是萨林斯式的警惕。警惕的由来,在于一种对于人类学科内的体现出来的什么是启蒙,启蒙的意义的自身的反思。
    何谓萨林斯的人类学启蒙?在文章的结尾引用了陶尔的话:“非洲人永远不再屈从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不存在有任何价值的模式。”接着萨就得出结论:“啊,这就是人类学最后的启蒙。”不存在有任何价值的模式,这就是萨林斯的人类学的启蒙。这里比较比较重要的是两个词语:价值与模式。而这两个词语所引起的关于人类学的启蒙,就来自于启蒙自身的矛盾。文章中分四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引导到萨林斯的人类学的启蒙的这一观点上。而这四部分中,其核心的问题就是价值与模式,启蒙的价值与文化的模式。
    启蒙的价值,是基于人类学对于非西方落后地方的一种人类学的认知而提出来的。当人类学家以西方中心的眼光,以西方/非西方,先进/落后,文明/野蛮的对立眼光去看待非西方民族的时候,就充满了西方中世纪那种启蒙的伟大感,非西方民族被认为是一个极需要启蒙的,需要把他们的无知与愚昧赶走的民族,于是,这种认知下的知识体系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文化霸权,基于这种文化霸权,萨林斯质疑了启蒙的意义。因为他认识到,这种文化霸权意识慢慢在西方人的意识中清晰的时候,非西方人慢慢地被文化霸权侵占的时候,另外一种愚昧就出现了。来自于原始思维的“愚昧”被来自于西方文明的“现代智慧”所代替,非西方民族陷入了另外一种愚昧之中。如果说中世纪的启蒙还是一种开放性的启蒙的话,那么西方对非西方民族的启蒙就是一种封闭式的启蒙了,而这种启蒙在多少层面上还存在着启蒙原来的价值意义呢?这只不过是把非西方民族从原始思维的迷信中进入到西方中心的迷信中而已,出于一种真正的人类学家,萨林斯对这种人类学的思维方式或者写作方式作出了警惕性的自我反思,质问了启蒙的价值所在。
    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的讨论是基于人类学家对城市与乡村及其移民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对于从乡村移民到城市的人,他们是否仍保留着乡村的文化思维模式呢?大部分人类学家认为在城市的现代工业或者技术的影响下,这种乡村的思维模式不再存在于移民者身上,但萨林斯却认同那些认为移民者身上仍与乡村的思维模式保存着联系。这种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以及城市思维会代替移民中的乡村思维的前提,可以说是启蒙人类学家基于文化模式的结构性存在的思考而提出来的。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思考,也是一种固定的思考方式,也可以说是结构主义人类学。这是一种时间性思考在空间性发展上的误用,萨林斯用空间的联系来代替时间性的思考,讲究实际的调查与操作,那种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固定模式就受到了很大的质疑,而其中所内含的西方对非西方民族的启蒙也就显得没有启蒙的意义了。这样看来,萨林斯是基于解构的思想上去理解其当时的人类学的学科建设的一些问题的,他对于这一学科的反思态度正如其在民族志写作的所努力的态度一样,是一种力求客观,讲究融入式调查的态度。
    也就是说,基于解构思想对于萨林斯其当时的人类学的学科建设的反思,他认同“不存在任何价值的模式”这一结论作为人类学最后的启蒙,这一有点后现代意味的结论,是一种具有自我警惕的反思。
    而这种人类学的启蒙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具有什么启发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都是处于宏大叙事的历史演变之中,清末明初的人的文学的启蒙主义叙事,三十到四十年代的革命叙事,五六十年代的国家叙事,八九十年代的现代后现代叙事,如果用萨林斯的意思来理解,这些宏大叙事就是一种文化模式,一种时间性的书写,固定的结构。但是,这是否能更好的地达到理解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呢?是否理解到作家作为一个人处于当时的环境中的思想呢?我觉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从走出宏大叙事研究的阴影,把作家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去理解他的作品,理解他那个时代,甚至是理解他与这种种宏大叙事之间的关系。而现在比较热门的对于文艺期刊杂志的研究,正好体现了一种对于社会原面貌的加归,也可以说是一种萨林斯般融入式的研究。至于结论将会是如何,那是个未知数,但这是一种基于反思的角度去进行的研究,是一种警惕的态度。
     以上是我在萨林斯的《何为人类学启蒙?》中所看到的与想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