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8|回复: 1

春节晚会:一道伪民俗的杂碎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6 15: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晚会:一道伪民俗的杂碎汤

2005年02月05日10:22:16网易社区 新京报 肖复兴
http://culture.163.com/editor/news/050205/050205_109957.html

  春节晚会年年被骂,却也年年在搞。近日的《新京报》有评论认为春节晚会已成了一种民俗,看春节晚会,吃大年夜饺子,成了过年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

  说春节晚会是民俗,这民俗也实在太容易了点儿。

  它才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毛头小伙,民俗的味儿还没有闻到呢。民俗应该是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民俗又应该是所有百姓都能够参与进去的东西,同时,民俗的内容和形式又应该是多元化的。一台晚会能够成为一种民俗,就和以前那个时代只有八个样板戏横行天下相似了。

  春节本身就是民俗,由于我们经历的农业时代很长,二十四节气都和农时密切相关,其中的民俗,实际上含有农业社会中和土地相连的特有的丰富内涵,春节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华彩乐章。春节中的各种仪式和各种饮食,都在漫长的时间磨砺下演化成了约定俗成的民俗,即使我们并不太懂,但是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命里。比如,放鞭炮、吃饺子、蒸年糕,其中含有的民俗意味,洋溢在过年的所有日子里,表达出所有人心里的祈愿,那就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是一种和自然的关系、和土地的关系、和亲情的关系、鞭炮、饺子和年糕,是过年的三位主角,过去的年代里,鞭炮是为了驱邪,年糕是年年高升,在一锅沸腾的水中游动的小银鱼一般的饺子里,必须要有一两枚包着铜钱的饺子,图个发财的意思。它们的三重唱,是从古到今人们的一种世俗化的梦想和祈盼。

  春节晚会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吗?春节晚会的语言类和歌舞类号称两大支柱节目,能够将春节所蕴涵的民俗的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承载吗?别的不说,它能够把北京城禁放鞭炮的作用替代吗?记得前几年,曾经有人发明一种“欢乐球”的东西,可以用脚踩破发出声音,来替代燃放鞭炮的轰鸣,但是,毕竟没有流行开。虽然都是声音,声音和声音的内涵与效果不同,“欢乐球”怎么也替代不了鞭炮,原因很简单,鞭炮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才成为真正的民俗,而“欢乐球”毕竟只是伪鞭炮而已。说到底,春节晚会不过就和“欢乐球”相似的一种伪民俗而已。

  春节晚会中的歌舞节目,能够和民间的狮子舞绣球或划龙舟相媲美吗?那些整齐划一的服装和舞步,像是笔管条直的学生的操练而已。

  春节晚会中语言节目,更是已经沦为浅薄的笑料,成为人们大年夜里就饺子下肚的一碟开胃醋。赵本山一个人孤胆英雄一般独自支撑着一年又一年的春节晚会,能够是民俗的一种必然存在的要素和元素吗?

  当然,本来不应该对春节晚会要求那么高,那毕竟只是一台晚会,而且是惯常以宏大叙事为模式的晚会,那么多人力物力折腾在一起,能够让人乐一乐,就已经不错了。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说成了今天的一种新民俗。隔着电视的屏幕,人们无法参与,只是模拟着虚拟空间的欢乐,本身就已经不会是真的民俗,更何况,春节晚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锅各种节目拼凑的杂碎汤一般,它可能确实味道还不错,但毕竟无法和鞭炮、饺子、年糕或过年的任何一种真正民俗的味道相比。那才是一锅老汤呢。

发表于 2005-3-9 15: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春节晚会:一道伪民俗的杂碎汤

晚会是否可以叫做民俗,这个问题似乎是个学者们的问题,在学者们眼里,晚会就那么二十多年,实在承载不起厚重的春节文化。晚会不过是权利话语体系下的宏大叙事。晚会也不过是蹦蹦跳跳。说它是民俗,实在有些勉强,最后,就称做“伪民俗”吧。
其实,晚会本身算不上民俗,但是看晚会愚以为就是民俗。大年三十的晚上,谁能不想到春节晚会呢?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在电视前度过这个晚上。别看只有二十多年,百姓已经形成了一种民俗心理,那就是看晚会,学者承认不承认没有关系,老百姓已经把看晚会很自然地纳入除夕的一项重要活动。从这里,可以生动地体现出现代社会民俗是如何产生、传承的。晚会的内容似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在晚会的歌舞声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叙家常、品评节目。看春节晚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目欣赏的问题,它是一个中介,作为团圆的一个重要中介。纵使我们还可以说春节晚会不是民间的,不过是主旋律的强势话语在控制民间的节日话语表达,可是细细想来,民俗从来是在主流与底层、边缘的互动中生存的,哪有那么纯粹的所谓民间呢?想想元宵节是怎么来的?难道我们把从汉到宋以来皇室活动对该节俗活动形成的作用一笔勾销?
怀旧的情结可以理解,对晚会节目的批评也可以。但说到民俗,我想应该考虑至少两个问题:第一,看晚会和晚会是两个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问题。第二,在评说前,先问问老百姓是如何看待的,毕竟,民俗,她是民的生活文化,而不是学者的理论和情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5: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