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0|回复: 4

端午节不必申遗 (南方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2 09: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不必申遗

2005-06-06 08:17:49   来源:南方日报   潮白  


 ?本周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有北京民俗界专家忽地透露说,在那天,他们将和韩国的民俗专家搞个研讨,韩方将全面介绍他们的端午,并希望与我们联合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也是一位民俗界人士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报世遗,引发国人大哗,随之一片捍卫之声。那么,不知道是不是此后每到端午,都要遭遇“韩流”不可。

  去年的,闹得沸沸扬扬,结果是虚惊一场,没那么回事;未几始作俑者也告诉我们,那是他“出于未雨绸缪的心理”。今年的,恐怕是真的了。不过,像端午节这么重要的民族节日是否以及怎样申报世遗,“北京民俗界的十几位专家”猫在屋子里可以和韩国人探讨,但却不是他们能够商定得了的,恐怕还得征询国人的意见。笔者无意认为联合申报会让韩国在文化上占我们的便宜,也无意将此举上升到国家荣誉的高度,但倘若征询到我的头上,看我前面的口气也知道:不赞同。

  去年《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标题,至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端午祭,我的端午节。印象所以深刻,因为这区区十个字把问题讲得非常清楚,端午祭、端午节,双方各自的名字虽然叫得差不多,实际上却是两码事。就算端午祭是从咱们这儿传出去的,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了。首先,节日祭祀的对象不同——一个主要是屈原,一个则是“山神”金庾信;其次,节日的起止时间不同——一个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不过一天时间,一个则是农历四五月间的一段时间;第三,节日里的活动内容不同——一个是吃粽子、划龙舟,一个则是由几十个游戏组成,投壶、摔跤、打秋千比赛等等。不是一回事的“祭”和“节”现在要联手,双方应该各有所图才对。韩国的确是有所图的,“希望借助中国两千年的端午节历史底蕴”;那么咱们图他们什么呢?不知道。如果说是“借鉴韩国经验,逐步恢复一些端午节的老传统”,那么,联不联合申报都可以借鉴。

  人们那么热衷于端午节申报世遗,应该源于现实中的尴尬事实:别人认为重要的,我们才觉得重要。国际上有没有评定为某种称谓,是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发生在物质遗产上的大量事实已可资佐证,只有世遗标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形成文物的坚强“保护伞”,其威力胜过国内的任何法律法规。但我们的世界遗产一共才有多少?不过区区30来个;我们祖先的遗产又有多少?数也数不过来。可见,单纯地依赖世遗来保护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

  去年有报道说,我国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上的各地遗产,已经排到100多号,按照有关章程,每年成功一项的话,这个申遗大队也已经排到了下个世纪的门槛。端午节还申报吗?不必了。我们真的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足够重视的话,就从内心深处去做文章吧。国人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只有“世界的”,才能对我们醍醐灌顶?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09: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端午节不必申遗 (南方日报)

这位仁兄把端午节的日期搞错了,应该是“本周六”而不是“本周五”
发表于 2005-6-14 09: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端午节不必申遗 (南方日报)

申遗是手段,目的是引起国人重视传统节日,所以申遗还是要申的,具体申遗的方式可以讨论
发表于 2005-6-14 1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端午节不必申遗 (南方日报)

赞同不必申遗,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05-6-15 0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端午节不必申遗 (南方日报)

      申报成功后是不是联合国会给钱?
    如此说来,申疑真是为了保护?是为了钱?亦或是为了我们的面子——咱是天朝上国,宝贝很多,以至于在家里没人理,蒙了厚厚一层尘土,每年拿出来亮那么一次。一日,临家也拿出来相同的宝贝,并且要在邻里之间光耀一把。这时,咱家掌柜的才想起来,咱也有啊,那还是宝贝哩!于是也赶紧拿出来,扫掉灰尘,做个漂亮的包装,再找几位平时被冷在角落只给几口饭吃的长老来,说说她的历史;更有家人喊出来,邻家的“宝贝”是假的是照俺家的做的赝品云云……后来看看,人家的也是如假保换,于是没了词儿,谁让咱不识货呢!
    在邻家启发下数出家珍,结论有三:一,一直以来对非物质遗产没有概念,更别说保护;二,申遗成功后会有联合国拨款入帐,同时发现原来这也能成为政绩,可谓名利双收;三,邻家拿出的东西,咱也有,人家说这是宝贝,咱要是不懂这宝贝,岂不显得太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6: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