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4|回复: 2

谁 敢 “太岁” 头 上 动 土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9 19: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内蒙古太岁



2.埋在土中的“太岁”。


3.稀世“太岁”酒泉“出世”




7.兰州又现疑似太岁 重20公斤高53厘米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9: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 敢 “太岁” 头 上 动 土 ?

8.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正为疑是“太岁”取样


9.疑似“太岁”物体的背面


10.疑似“太岁”物体的正面


“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生活于土壤中,无任何异味,生命力极强。摸上去感觉像一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经水清洗后变得柔软起来,用手摸,感觉黏滑而有弹性,被放在水盆中时,水面就不时冒出一个个水泡。用手摸水盆中的水,也略有黏糊糊的感觉 ;放在土地上,它能够分泌出一种黏液,“用手摸起来,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条鱼,黏糊糊、滑溜溜的”。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 ”,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
  “太岁”的细胞结构和原生质生物的细胞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的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质生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样不动未经演变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他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约50%的蛋白质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
  
  至今“太岁”只有中国有发现,由于人类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局限,“太岁”目前还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上的定义,究竟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定论。
  
   2002年3月26日在西宁市大堡子镇朱南村,西湟高速公路工地云谷川河桥下,发现一桶状不明物,初步断定为"太岁",高约74厘米,直径43厘米左右,重约一百公斤左右,外表呈黑色,似牛皮,下午表皮变白,内部肉质类似蘑菇,纤维丰富,韧性极大,含水量较高,无味,该物有明显的生长现象,且该物在桥下经过长期的浸泡、风蚀,能够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青海某大学的微生物专家估计可能有百年左右的生长期..

 楼主| 发表于 2005-9-19 19: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谁 敢 “太岁” 头 上 动 土 ?

重达49公斤的特大“太岁”,在吉林桦甸被发现时,就是这个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