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
传闻(anecdote)是一种具有久远传承历史的口头艺术(verbal art)形式,广泛流传在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地区。它所讲述的内容,故事性并不一定很强,却都是有着强烈现实色彩的事件:事件的主人公或发生地点,不仅是现实中存在的,而且往往是讲述者及听者经常接触和熟知的;事件则大多是作为主人公的现实生活中“那一个”或“那一群”确定的人所“亲自经历”,或至少是其“亲眼所见”的。这类内容,总是即时出现,并且通常只在熟悉所关涉的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一物的特定人群当中流传,会随着该群体成员的减少(亡故)而逐渐被遗忘乃至消亡。
神奇传闻,是与民间信仰观念有关的、讲述超自然力量显现事件的一类传闻。从主题来看,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因虔诚敬奉神灵或严格遵行有关的仪式而使某种心愿实现;其二,由于对神不敬而遭到神的惩罚;其三,由于违犯某些社会公德而遭受神的惩罚;其四,神灵或其他超自然存在的力量通过各种征兆显现出来。
从叙述特征看,这类传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情节,一类没有情节。前者都是叙述一个事件的经过——虽然这一事件的情节并不一定都很丰富、鲜明,后者则都是陈述一个在信仰世界里被相信是真实存在着的事实。
不过,情节的有无只是表面的差别,这两类传闻之间更多的还是相同的特点。其相同之处,除上文所言它们都是同讲述人与听众的“活着的记忆”相关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它们都对与讲述人及听众密切相关的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既有关系,起着重要的解释、说明乃至维护和巩固其合理性的作用,并作为实用的地方知识,直接指导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第二,它们都可以作为素材或源泉,为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的传说或狭义故事提供基础。
神奇传闻所讲述的事件,大都依附在现实的事件或事物之上,包含着丰富的真实的因子。但是,与客观事实相比,传闻中的事件又大不相同。这主要体现为:发生过的事件,被同某种在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来并无直接关系的解释联系起来,使得两种在科学意义上互不牵涉的事件,由于这种解释而相互具有了因果关系。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民间信仰(宗教)在人们观念中有着强大而深厚的影响。围绕着坚定的信仰观念,每一种宗教信仰中,都形成了一套自成系统的逻辑体系。它把一切问题都纳入到这一体系之中,予以了合理化的解释。尽管按照现代科学的立场来看,这种解释的前提可能是不成立的,但在信仰所流行的社会里,它却十分自然、十分合理地解决了现实中的各种困扰和迷惑。
口头信息传播的特点,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按照传播学的理论,传播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从发送者那里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播通常会受到各种“噪音”的干扰,信息本身也要经过几个环节的转换,即被发送者从“信息”转换为“信号”,又被接收者从“接收到信号”转换为“信息”,而每一次的转换,都有可能导致信息的增加或减少。因此,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和最终到达接收者那里的信息,其内涵实际上是并不一致的。
在传闻所涉及的事件被讲述的过程中,讲述者和听者的传统文化背景、观念基础、知识水平等,都会不知不觉地渗入到事件之中,为事件赋予意义,并往往使新的事件同古老的神话主题结合起来。作为传播媒介的口头语言十分活跃和易于变化的性质,则为事件在流传中适时地因人们的理解而发生变化,提供了基础和便利。在以后信息的传播中,事件被赋予的这种意义,始终作为“故事”的主题而不断流传。在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中,这一“主题”,会不断地同人们心目中相同的观念相沟通,并不断得到强化,成为影响“事件”传播的主导因素。它使得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在传递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富于传奇色彩,从而最终成为“传闻”。
总之,神奇传闻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民间信仰观念的影响。反过来,这种传闻对民间信仰观念又具有极大的强化作用。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为民间信仰活动的灵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次,它以诸多的“前车之鉴”强化着人们对于违犯社会道德、违犯信仰活动规则的戒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增强着人们本来已经具有的关于神灵无所不在的信念。
由于神奇传闻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件”,因此它具有十分强烈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很容易让讲者和听者都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认同。同时,它的内容又具有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非常”的特性。这种与自己周围的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特征,使得神奇传闻既乐于为人们讲述又易于为人们所倾听,也使它比一般的口头艺术在强化人的观念方面具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尽管人们讲述传闻的目的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客观上这种内容的经常讲述却起到了强化其中所包含的经验与教化意义的作用,从而为诸多民间信仰观念和行为提供了各种鲜活的证据,为民间信仰的不断延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5-9-1 9:59: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