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出版的拙著《吴越文化新探》,对防风氏提出一个新观点:“防风氏是山东土著。”(第185页)当时只是简单一提,没有进行论证,算不上研究。
上世纪末80年代, 全国性的民间文学采风活动,在钱塘江流域采集到大量关于防风氏的口承传说。北京《民间文学》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浙江省防风氏口头传说九则和题为《珍贵的发现》的编者按语;1991年12月全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在德清举行。民间文学界为防风氏研究敲响了醒世的晨钟。正是这阵阵钟声激励我去研究防风传说,写成《〈国语〉“防风氏”笺证》一文,发表于《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这是我研究防风氏的第一篇论文。如果没有民间文学界的采风活动,我不一定有这篇论文。
从古代典籍,到地方史志与民间传说 ,都说防风氏居武康封禺,别无它说。我提出防风氏是山东土著,最初有点顾虑,因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经常会受狭隘地方感情干扰,使历史失真。近年来有些地方争历史名人,争文化遗产,闹得不可开交。幸亏德清人民气量大,富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学术独立。我提出这个似乎“对德清不利”的新说法后,他们对我仍然十分友好与尊重,不但没有干扰我的研究工作,还出资为我出版论文集《防风氏的历史与神话》,这种情况在有些县市是很难做到的。
万事要有领头人,德清防风氏研究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 与首肯 ,除了德清政府重视与支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钟伟今、欧阳习庸等几位老同志的热心组织。他们的年事已高,希望有年轻人继起风流,使得薪火相传不衰。民间传说 的生命力在民间,如果民间不再传说 ,或很少传说,这朵文化之花也就枯萎了,“遗产”也就被子孙败掉了。德清有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要把防风传说印成小册子,在下渚河、莫干山等旅游景点免费赠送。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希望还有更多更好的主意出来,并付诸实现,使防风传说长传久说,深入人心。
对于防风神话传说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德清、湖州等当地专家学者曾提出过不少很好的意见。如收录在本书“卷四 论述”的钟伟今在“中国防风文化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防风文化二十年回顾》中“对防风文化建设今后要做的工作的一些设想与建议”,我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切实可行的。希望这些设想与建议能逐步有所落实。
在中国,现代化似乎与继承历史遗产有矛盾,现代化多了,历史遗产就少了;社会富裕了,文化遗产就贫乏了。近年我跑了五大洲,看到一些与我们不同的情况。欧洲是地球上最早富裕起来的地方,却又是怀旧情结最浓重的地方。那边的老房子很珍贵,象绍兴老酒一样, 越老越值钱。拥有老房子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普通老百姓只能住住新房子。前几年暑假,中国有个中学生代表团到欧洲旅游,看了很失望,说“欧洲破破烂烂”。 德清的莫干山与新市等地还保留着不少老房子,它们都是未来的宝贝,希望德清的年轻人,不要嫌它们“破破烂烂”,把它们好好保护起来。
我在奥地利 一个湖畔乡村,看到一次传统节日活动, 搞得既古朴又热闹,参加者除老太婆外,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那么怀旧,使我很感动!当时 我就想到德清,想到防风氏。希望有生之年能到德清民间看一次纪念防风氏的节日活动,热烈程度与文化品位能与奥地利比一比,年轻人的比例也与奥地利比一比。我相信,德清有这个条件。
最近几年来,钟伟今、欧阳习庸两位老同志,在《防风氏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收罗资料,精心编纂了“增订本”。从原书的19万言,增加到约48 万言,大大丰富了这份文化历史资料,完善了防风文化的基本建设。他们将编就的“增订本”书稿邮寄给我,向我索序,我就义不容辞地写了以上这些话,不妥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3月13日凌晨3时杭州楼内楼
(《防风氏资料汇编》(增订本),预计六、七月份, 即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