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3|回复: 2

12月份有关“公共民俗学”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1 05: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共民俗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在这里我引用美国知名公共民俗学家Debora Kodish的界定,所有的民俗都是公共的(What folklore isn’t public?),而公共民俗学是泛指一切致力于民主的文化参与的工作(public folklore as an occupation committed to broadly democratic cultural participation) (2012, 579)。有关讨论的参考文献如下:
中文文献
[美] 罗仪德 、游自荧(著), 丁玲(译). 2013. 《美国公共民俗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美国民俗学会理事长Timothy Lloyd(罗仪德)访谈录》。《民俗研究》,2013年11月15日。
英文文献
Kirshenblatt-Gimblett, Barbara. 1988. “Mistaken Dichotomie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01 (400): 140-155.
Kodish, Debora. 2013. “Cultivating Folk Arts an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26 (502): 434-454.
Kodish, Debora. 2012. "Imagining Public Folklore." In A companion to folklore, edited by Bendix, Regina, and Galit Hasan-Rokem, 579-597.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第一篇英文参考文献可以在Ba r b a r a K i r s h e n b l a t t - g i m b l e t (简称BKG)在纽约大学的个人主页上下载 thttp://www.nyu.edu/classes/bkg/web/dichotomies.pdf
BKG是美国非常出色的民俗学家,她打破了美国民俗学学院派和公共派的壁垒,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她的重要成果在她个人主页上都可以下载,http://www.nyu.edu/classes/bkg/web/
第三篇英文参考文献已经上传QQ群,最新的一篇,第二篇,也将上传。

另外,美国公共民俗学的几大主要机构及其代表项目请参见:
1.  “Heritage Projects and Place-Based Education” at the American Folklife Center website: http://www.loc.gov/folklife/edresources/ed-heritage.html
2. Video about the 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 at http://www.folklife.si.edu/center/festival.html
3.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description at http://www.afsnet.org/?page=2013AM2

如果有其他很好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补充。
另外,我们多次讨论到知识分子在面对政治强权时的两难处境,正好今年全国最火的一出话剧《蒋公的面子》很好地展示了这个主题。这出剧目是基于南京大学一个一句话的传说演绎而成,以南京大学校史为题材,通过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史实,形象地揭示了知识分子面对强权时的复杂心态。这出话剧本来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为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所创作的学生话剧作品,没有想到火得一塌糊涂,演出了一百多场,后来全国巡演,目前在美国演出。有关视频在网上有传播,大家在刻苦读书之余,也可以稍作娱乐一下。
这一次的讨论准备换一种形式,从12月8日到12月18日,该讨论将在网上延续一周。当然前后时间大家仍然可以跟帖留言,畅所欲言。因为我梳理的都是美国公共民俗学的材料,如果大家有任何中国相关领域的材料,欢迎补充。大家在阅读完参考文献之后,可以将自己的读后感或问题张贴在论坛上,哪怕是一句话两句话都行,这样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另外,关注民俗节日的同仁也可以多多关注一下史密斯民俗生活节,筹备小组将在明年组织一个有关中国民俗的专门展演与活动。目前,小组成员正在收集大量的有关中国民俗的材料,在刚刚过去的美国民俗学会的年会上,他们参加了所有有关中国民俗研究的小组讨论,只可惜今年有关中国民俗的小组讨论有点少,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发表于 2013-12-28 0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之于你我

很高兴在这里又见到竹子。
讨论“公共民俗学”不要忘了“语境”。
在中国,“公私”从来就是一个模糊地带,美国的“公共民俗学”恐怕很难“成为”中国的“公共民俗学”。


[ 本帖最后由 Karin 于 2013-12-30 10: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Karin 的帖子

谢谢LZ的点评。“公共民俗学”本身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一些学者转而使用“应用民俗学”一词。有关“应用民俗学”在中国的本土实践,我和一些同仁有不少的讨论,详情请参见https://www.folkculture.cn/forum ... &extra=page%3D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