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2|回复: 3

2004年民间故事研究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7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雨露


在平稳中不断开拓的故事学研究
2004年,在民间故事研究方面,共发表论文约90篇,相对近几年的故事研究现状来看,略显下降。概括观之,本年度的民间故事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故事类型学在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对象,但是,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代表性的成果有刘守华的《关于民间故事类型学的一些思考》(《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该文作者是故事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在已有的故事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以故事集成国家卷为基础,编纂一部含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大型类型索引,进一步明确立型归类的标准,使类型划分规范化;以类型作为故事文学完整叙说的标志,吸取和改进历史地理学派方法,在纵横交错的中国民间文化网络之上追寻民间故事生活史。杨晓勤的《略论剑川木匠故事中的木匠形象》(《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5期)是针对某一类型故事的研究。剑川白族自古木工艺术久享盛名,本地区木匠故事流传甚广,而研究者却甚少,作者对剑川木匠故事的类型、社会功能、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入解释了民众如何运用民间智慧丰富完善木匠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认为剑川木匠形象已远不同于传统的鲁班式的木匠,在剑川白族地域文化的浸染下,这个形象既是现实生活总的平民英雄,豪气与瑕疵具在;又同时具有神奇的技能,承袭了原始巫师的部分功能。基于弗雷泽的人类文化学理论,作者对这一丰富的木匠形象进了详细分析。祝秀丽《皮匠驸马”型故事的格雷马斯符号学解读》(《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秦博《灰姑娘故事类型的结构主义分析》(《赤峰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则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分别对皮匠驸马型故事和灰姑娘型故事进行了解析。此外尚毅的《民间巧女故事形成的思想基础及艺术特征》(《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王青、蒋明智《机关算尽太聪明,学样不成一场空——从长鼻子故事看“赏善惩恶”模式构成要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等故事类型的研究均提出了一定的新见。
民间故事的流传演变以及传承人的研究在本年度呈现出活跃态势。热依汗·卡德尔的《析“双角王”类型故事的母题演变》(《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对“双角王”类型故事的母题演变进行分析。作者重点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在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中所起的作用来解剖了此类故事在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对螺女型故事的研究是近年来故事类型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刘魁立的《论中国螺女型故事的发展历史进程》(《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一文从历时的角度,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故事集成浙江福建卷里的资料基础之上,分析了此类型故事产生流传的历史脉络,成为民间故事历时研究的力作。今年郑土有《中国螺女型故事与仙妻情结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则对螺女型故事久传不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螺女故事之所以得到民众的喜爱是和中国民众心灵深处的仙妻情结有密切关系,就是男性心底里希望娶一位仙女或仙女般美貌的女子为妻的一种愿望,该情结的产生源于对仙人的信仰。作者从诸多方面分析了仙妻情结的文化来源。施爱东的《故事传播实验的报告与分析》采用现代科学实验的中的模型实验和合情推理等方法,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故事的变异特征,这种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研究故事传承流变的特征并不少见,但其采用的科学实验的方法及其由此得出的数据、结论,非常值得学界的重视,它一反纯文本的推理判断,为我们开拓故事变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王青的《天鹅处女型故事渊源再探——兼谈召树屯的情节来源及其流播渠道》对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传播源流的探讨,得出了天鹅处女型故事在中国的异文之一《召树屯》(《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源于印度佛教,并详尽地分析了该异文的情节来源和自印度流传到中国的路线。此外许辉勋《老虎母亲”型故事之流变——以汉族与朝鲜族的民间故事为中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黄洽《人生如梦悟道成仙——谈古代文言小说中悟道成仙故事的发展流变》(《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6期)、李丽丹《民间故事“口头性”引起的再思考——从民间故事的存在方式与特征谈起》(《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韦晓娟《民间口承故事的表演性研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4期)等均从不同方面对民间故事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注意,2004年也不例外,其中代表性的文章有刘晓春的《一个故事家的记忆与想象——孙家香和她的故事》(《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该文以土家族女性故事家孙家香为范例,从分析孙家香讲述故事的风格、语言以及文化内涵方面,探讨了书面文化的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作者认为孙家香的故事讲述体现了故事家在民间的历史观念、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意义。江帆的《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以故事家谭振山的叙事活动为对象》(《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一文是作者在长期追踪研究一位民间故事叙述者的田野考察基础之上,分析了民间叙事的知识构架、叙事情境对叙事文本的作用与影响,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特点及其关系,以及对民间叙事者进行长期追踪研究的学术意义。这种个案长期的田野追踪考察是故事学研究中学人应当加以重视的,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传承“生态路线图”。江帆的另一篇文章《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满族三老人的故事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则是以白山黑水间的三位满族老人故事家的叙事为研究对象,认为他们的故事里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满族民众对东北区域历史和自然环境的生态认知与生存体验,体现出满族民众特有的生态思维和生态哲学思想。三位老人的故事叙述内涵的文化财富,对满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民间故事和佛教文化的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民间故事学研究兴起的一个热点,也是本年度民间故事研究富有创见的方面。刘守华的《<生经>故事的持久魅力——佛经故事札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一文是以西晋高僧竺法护汉译的一部佛教经典为范例,就其中的三个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比较,探寻了中国民间文学受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台湾学者金荣华的《禅宗公案与民间故事》(《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一文从我国古代佛教典经中记载的禅师经典言行入手,以几例禅宗公案为例,认为禅师的这些言行,多是应机而出,不拘常格,易为民间乐道,但其间妙旨有非局外人所易悟者。长而久之,这些言行便难免有所增减转移而另成故事。此外,张煜的《佛教故事群中的女性——以<经律异相>之记载为中心》(《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一文从佛教故事群的女性形象角度来分析成书于南朝梁的《经律异相》,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佛教故事类书。其中的女性故事,写得也是多姿多彩,往往通过生动、通俗的故事形式,向信众宣传布施、持戒等佛教基本教义,并让今天的读者得以了解印度当年的妇女生活状况。王青的《天鹅处女型故事渊源再探——兼谈<召树屯>的情节来源及其流播渠道》(《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则从该类型故事的传播渠道和情节来源等方面探讨了印度佛经文化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王立、史璞的《禽兽义感母题的跨文化溯源——佛经文献中野生动物故事的教谕意义》(《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张鸿勋的《拈花微笑:古代印度《百喻经》与民间故事的比较阅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等也都就佛教文化和民间故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之,研究宗教与民间故事的为我们拓展了故事学研究的空间,为我们解释故事的生活史和流变规律提供了新的视野。
民间故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故事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年度除了佛教文化和民间故事的跨文化研究研究成果外,还有顾希佳的《中韩“旁■”故事比较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自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了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民间故事《旁?》以来,在中韩两国民间的口头叙事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大批“旁?”故事的异文。从对这些故事作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其传承、发展、变异的轨迹,作者探讨了故事类型学方面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了亟待建立适合东方民间故事类型的索引的想法。韩国学者李慎成的《韩中“义狗说话”比较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以韩国和中国民间长期以来流播着大量的“义狗说话”。对两国同类型故事的梳理和分析比较,发现韩国“义狗说话”既受到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同时也在许多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创性。朱道卫的《宗教情绪与人伦精神:中西蛇女故事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4年第9期)以蛇女故事为例,通过该类型故事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的流变历程,折射出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民间故事的流传有着很大的影响。董秀团《汉族和白族目连救母故事的异同比较》(《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从目连救母故事在汉族和白族的流传现象的相似性入手,在重要人物、故事发生地、基本情节等方面进行了异同的比较。蔡春华的《中日异物婚恋故事的产生及其类型》认为此类故事产生的原因最早源于图腾崇拜,人与动物虚拟的性爱关系是其中的核心主题。中日文学中的异 物婚恋故事存在着多种类型,作者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将其类型可归结为五种,并对此一一进行了阐释。
本年度民间故事学的研究文章中较有代表性的还有西村真志叶的《民间幻想故事的素材选择及其形成》(《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这是一篇以体裁学为研究对象的一篇文章。作者民间幻想故事在素材的选择和形成两方面所体现的独特性为例,认为民间故事的素材属性在故事研究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幻想故事里,从那些范围里选择素材,选择什么样的素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去塑造整合素材,对体现幻想故事的体裁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构造作用。在民间故事的研究范围里,人们的视野大都集中在幻想故事和生活故事上,而对于寓言和笑话的研究显得薄弱。本年度刘荫梁的《浅谈阿凡提笑话在各民族间的流传与演变》(《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从中亚各国以及我国新疆地区流传的关于阿凡提的笑话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对于民间故事史的研究,也有相关的研究文章。毛洪文、孙正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探索与缺失》(《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一文回顾了20年来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探索历程,深入探讨了叙事学理论作为一种方法对于民间故事研究的有效性及重要意义,并且思考了当代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得失。
本年度的民间故事研究文章数量虽然不及前一年,而且对于故事叙事理论的研究不及以往,显示出故事学研究的一个软肋,我们期待着对于民间故事叙事学的研究,学界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也发现追踪民间故事传承线路的研究仍旧困扰着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对于这个纷扰的故事生活史问题的探讨具有价值,如果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考证这些带有推测性的结论上面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个别文章往往就事而论,重复式的论调,缺乏深度和开阔的视野。此外,本年度有关作家文学和民间故事的关系方面的研究鲜有文章出现,至少说明民间文化在当下写作中有许多的困境。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本年度出现了宗教与民间故事关系研究的新的学科增长点,围绕着这一增长点学界从诸多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反映了民间故事研究的视野和空间还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总之,我们期望并努力着使故事学的研究能有新的突破!





发表于 2006-4-17 21: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4年民间故事研究概述

资料性工作做得不错,但即使是综述,也应该有作者的思想和评价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21: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4年民间故事研究概述

呵呵!谢谢!这是一个缺点!不过我写的只是概述不是评述!我现在还不太不敢说三道四呵!呵呵!
发表于 2006-4-19 0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4年民间故事研究概述

呵呵,有道理,翅膀长硬再评述也是一计.不过学术中的"纸老虎"也有的,没啥好怕的,个人浅见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0: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