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9|回复: 8

刘锡诚老师的学术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4 2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锡诚老师的学术博客:
http://www.blogcn.com/user80/liuxicheng06/index.html
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的资料,仔细阅读,在中国二十世纪民间文艺学等方面的收获会很多,特推荐分享。
[ 本帖由 田兆元 于 2006-6-24 21:2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8-3-27 22: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在今天晚上在您的《给我一把竖琴》一文里的两个帖子。原来没看到这里有个回复栏,再贴到这里吧。


给我一把竖琴--刘锡诚  
老头子的这篇文章发表在《文汇报》,我拿回家后,给您的大外甥姚永生看了,他出去复印了好多份。

啊,我是刘福新,按咱们家族的辈分,叫您爷爷。您是24世,我与刘其安都是26世。  

  
作者: 221.1.98.*  2008-3-27 21:4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给我一把竖琴--刘锡诚  
今天晚上,我把您的《洋槐树》转发到我的博客了。已经在中午与您通了电话。

另外,从百度查询您的博客,以前的忘记了,只查到了【中国民俗学会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我登录不进去,已经注册成功了。
用户账号:山东昌乐文辛
个人签名档:一个史学与文学道路上的奔波者!
是第5454名会员
注册时间:2008-3-27,21:30
发表于 2008-3-27 22: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事多,以后再来学习。
请老头子抽空到我的新浪博客里指导。
我的博客名:以前是“文辛之页”,现在改为“刘福新的博客”

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wenxinzhiye
发表于 2008-3-27 2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网址是:https://www.folkcultur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71&pid=45531&page=1#NO.45531

还是一楼上的那个?我先试一试吧?
发表于 2008-3-27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在田兆元老师的帖子里,有个网址,我已经点击,过去了。但只能看,登录不上。
发表于 2008-3-27 22: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这两个网址都链接到我那里去吧。
发表于 2008-4-15 0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向刘老师请教两个问题,但不知如何与先生联系,就贴在这里吧。一、我刚刚通过网上书店购得先生《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书,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对目录已是浏览了几遍。我有这样一点感想:这部著作的一些部分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譬如,抗战时期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的民间文学研究活动,以前很少有人论及或根本没人论及,先生都作了介绍。但对文革十年,先生未著一字,学生想知道为什么。是先生写了被删减了,还是没写。学生觉得这十年的民间文学活动虽然乏善可陈,但也不是一块空白。希望先生能发表点相关文字,不然,我们这些后辈更是无从知晓了。二、先生在一些文章中将民间文学活动的式微归因为社会转型,学生非常赞同,但我不认为它是民间文学研究式微的原因,事实上是,很多东西不用了,反而人们对它兴趣更大了,研究它的人更多了。从目前看,民间文学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我不知道是为什么,这种现象会不会有转变。
    某孤陋寡闻,不知所提问题是否浅薄,请先生谅解。希望有朋友把我的问题转达给刘老,当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8-4-15 1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金文老弟关注拙著。借此场地就您提出的两个问题,说一点我的想法。

第一,文革十年,民间作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依然如地火,如岩浆,民歌民谣、讽刺故事传说到处都有传播,尽管也是秘密的,一般是不敢公开的。但我不知道有什么学术研究。以我个人的经历说,文革爆发之初,我们虽然还坚守民间文学的刊物等,但已是强弩之末,不能不说那些空话大话,几与民间文学无关了。很快,红卫兵攻冲进机关,实行专政,刊物停刊,工作中断,抓革命是真,促生产是假。哪有什么生产?1969年9月30日离开北京下放到干校,一去多年,脱胎换骨,再回来时,已物是人非,另一翻天地了。我写的是学术史,不是民间文学创作(作品)史,我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材料,只好留着空白,让读者或后来者去填补吧。

二,仅就民间文学而言,既包括作品的搜集采录,也包括理论研究,90年代以来,显然是在弱势化,处于逐渐的式微之中。作品的搜集,到现在为止,可用的材料,仍然是“三套集成”时代的成果。现在大张旗鼓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抢救工程,据我所见,基本上没有人做认真的搜集,过去的主力是文化馆及基层文化干部,少量是大学中文系的师生。现在这两部分人都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成绩。我们没有读到21世纪收集的、能够反映21世纪当下民间思想的民间作品被发表出来。以高校而论,60年代,有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以及一些民族院校……等,都有可载入史册的成果问世。1959年向建国10周年献礼时,高校发挥的作用不可抹杀。到80年代,云南的几所高校,辽宁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以及民族院校,在民间文学搜集和研究上成就非凡。研究工作,主要靠的是研究所和高校。50-60年代以至80年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北师大,北大,武大,华中师大,中山大学,……都有人在研究,成绩很大,且代有人才。90年代后,高校学科转向民俗学,有的甚至转向人类学、社会学,民间文学作为学科逐渐衰微了。学科也从一级(北师大)到二级到三级,虽然培养了硕士博士,在一些专题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就整个学科来说,处境毕竟是到了最低点。许多硕士博士连我国民间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品选集、体裁都没有接触过。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经辉煌一时,原来是以搜集和研究为宗旨的。现在呢,忙着搞民间文化的活动,承担了旅游公司或文化公司的职责,放弃了安身立命的“本体”,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更无从谈起了,学术界的活动,似乎与他们少有关系了。

百年前,民间文学学科起于北大,现在北大已无法起到登高一呼的作用。80年代,北师大在钟老先生主持下,曾经辉煌过,也多有建树,但老先生百年后,兄弟分家,或转向人类学、或转向社会学,只有个别老师还在从事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怕是难成气候。要振兴民间文学学科,希望有个单位能成为堡垒和阵地,能起振臂一呼的作用。但寄希望于哪所高校或研究所,已成为民间文学界翘首以待的事。我曾就学科地位一连写过两篇文章,《就民间文学生存问题——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一言》、《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但毕竟人微言轻,如空谷足音。北师大王泉根先生很同情我们,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了长文为大学语文、民间文学、儿童文学这三个弱势学科呼吁,声情并茂,大快人心。听说,最近教育部已决定,恢复民间文学在高校文科一二年级必修棵的地位,不知是否属实?这是我所愿意看到的。

我那本书里的毛病很多,有上级领导部门提的,有出版部门提的,去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为我联合举行了一个座谈会,主要是在京的朋友和同行给我肯定,也提了许多意见和批评。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港奥台民间文学研究,前详后略的问题,等等。我时时在考虑怎样修订。但因工程浩大,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至今没有下决心。毕竟上帝留给我的时间毕竟不多了,要写的东西又颇有一些。要好好安排时间。但对大家对我的关心,给我提出的意见,我真是很感谢,也在用心思考。
希望寄托在您们这些年轻的学人身上!
刘锡诚  4月15日

[ 本帖由 xicheng-liu 于 2008-4-15 11:0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8-4-15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的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