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1|回复: 4

【论文】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8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贴一篇读书体会在这,占个位置先。很想来开会,但没有为会议专门写篇论文。好在叶涛兄的第一期《民俗研究》还没出来,我可以打个擦边球。这个议题似乎可以与宗迪、爱东以前的争论形成呼应。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7-8 23:52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23: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关键段落摘要

   1、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地区殖民遭遇的论述,意图传达一个基本的理念:人类学家所称的“结构”——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乃是一种历史事物。他指出,历史乃是依据事物的意义图式安排的,在不同的社会中,其情形千差万别。也可以倒过来说:文化的图式也是以历史的方式进行安排的,因为它们在实践展演的过程中,其意义或多或少地受到重新估价。在人们进行的创造性行动中,人们依据对文化秩序的既有理解,来组织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赋予其行动目标以意义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文化在行动中以历史的方式被再生产出来。按照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说法,一个事件是一个普遍现象独一无二的现实化,是一种文化模式的偶然实现,另一方面,人们会创造性地重新思考他们的惯用图式,也就是说,文化在行动中以历史的方式改变了。他试图证明,人们认为结构人类学强烈地排斥历史,重系统、轻事件,重共时性,轻历时性等等都是一种偏见,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发现结构,反之亦然。可以这样说,萨林斯的一系列论述,真正把握了列维-斯特劳斯关于历史/结构辨证关系的精髓。

    2、列维-斯特劳斯一生追求的志业,就是要从现在寻找过去。他的创见在于他并没有把人类本性和文化变迁对立起来,而是力求将前者置于后者的背景之中,把它当作一种抽象统一的结构,来统摄具体可见的变异现象。他试图在挖掘文化特殊性意涵的同时,建构出一种人类知识的统一体。他认为,人类学家的目标乃是超出所持有的那些有意识的和变幻无常的想象,去把握全部无意识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并不是无限制的,并且相互之间皆有联系的一些相容或不相容的关系为历史发展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这个框架虽然也许是不可预见的,但决不是任意的。
   
   3、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列维-斯特劳斯探讨了图腾神话及其相关的仪式,认为图腾及其相关仪式的神圣性——结构、系统——来自于图腾神话、图腾的象征性图案在历史以来就已经形成的特定意义,图腾及其相关仪式的神圣性作为一个分类系统、一个不断转换的共时性结构,如同一个巨大的时间黑洞,吸纳了绵延的历史,包容了众多历史事件的逻辑偶然性与情绪波动性。因此,历时性存在于共时性之中,人们可以从共时性的结构、系统中追溯历时性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为野性的思维所支配的神话、图腾、仪式等等人类文化现象,其中表现的时间观念是一种可逆的时间观念,而可逆的时间则具有“前后一致性”和“无限扩展的可能性”。
   
    4、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开始注意到对“文化”或“结构”的非历史性分析存在的严重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历史人类学的兴起,以及整个社会文化人类学转向时间的导向,关注事件、行为、实践以及人的能动因素,标志着“文化”这一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已起了根本的转变。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反思历史/结构之间的关系,萨林斯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萨林斯认为,首先,在夏威夷人的行动中,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延续性:即作为传统运作器官的观察世界的眼睛。从康德到索绪尔再到博厄斯、列维-斯特劳斯,他们的研究告诫人们,人类主体的经验,特别是当它们在话语中进行交流的时候,包含着一种以先验的概念为媒介的对事件的占用。夏威夷人正是通过将世界视为文化类别的逻辑事例来认识世界的:“库克船长是一个神”这一对于陌生人的认识,伴随着感知与概念,他们运用既有的、先验的概念感知库克船长,使其可以被自己理解,并传达给其他人。库克船长的从天而降是一个真正史无前例的事件,夏威夷人从未见过,但是通过将存在的独特性包容于概念的熟悉性,人们把他们的现在嵌入到过去之中。对于夏威夷人来说,在库克成为他们眼前的事实之前,他已是他们传统中的一个存在了。
   
    6、其次,经验的真实(感知)在它们所有的特殊性上从来都无法与神话(概念)完全吻合,就像库克船长无法与夏威夷人赋予他的高贵地位完全相称一样。客观真实的赌博就在于词语与事物之间的不对称性。现实世界中每一个文化概念的运用都将使这些概念服从于情境的限定,这就是对于符号的功能性再估价,比如夏威夷禁忌概念的再评价。实际上,禁忌之类的符号具有多义性,但是当他们在现实中被运用的时候,禁忌泽被固定在某些有选择的意义上,它的某一种意义被强调,在所有可能的意义中被凸显出来,同时,其关联性也被制造出来,以凝结出一些与此前所有的运用中都不相同的特殊命题。因此,在人类具体的行为中,作为概念之载体的符号纳入到了不同的逻辑运作过程,如隐喻与类比、内涵与外延的再界定、意义的特殊化与普遍化、转移与置换,以及对于符号的创造性“误解”等等。
   
    7、夏威夷的个案表明,将变与不变,或者历史与结构,或者事件与结构看作是两种互不相容的对立观这一观念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变迁,仅仅将它看作“事件”,而与“结构”对立起来,是十分有害的。其实,一个事件并不仅仅是世界中的一个偶发事实,它是这一事件与给定的象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尽管一个事件作为一次发生有它自身的“客观”属性以及来自于其他世界(系统)的原因,但是真正对事件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并不是这些属性本身,而是它们从某些图式中所投射出来的意义。比如,“发现”号船长克拉克与夏威夷土著头人卡尼奥尼奥的初次见面,夏威夷的女人在船上与水手同餐共饮,随后夏威夷女人与英国水手之间的性关系,对于英国人来说是这一系列事件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当事件放置于它所从属的价值(夏威夷文化系统)中来理解的时候,这一系列简单的事件却转化成了一个个至关重要的并接结构(“发现”号船长克拉克与卡尼奥尼奥相遇时的矛盾关系,夏威夷女子与英国水手的性关系,英国人的力量与夏威夷平民的意向联手,让后者反抗他们自己的头人)在夏威夷的文化系统中,产生了特定的意义:这是一种对于男人的污染,外来者的神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以及女人对于禁忌的破坏。
   
    8、萨林斯认为,超越人类学与历史学之理论分野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类学家从抽象的理论转而解释具体的事件,历史学家降低对独特事件的热情而钟情于潜在的反复出现的结构。现在,人类学家强调历时性的前景,与历史学家强调共时性的现实一样多。人类学家只有从不同的文化秩序中理解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才有可能建构一种结构的、历史的人类学,唯有通过多样性的结构,才能增强我们的历史观念。
    因此,萨林斯的理论雄心在于,论证不同的文化秩序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生产方式,正是多样性的结构,才使世界历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正是由于存在着各种他者的时代、他者的风俗、以及遵从风俗的他性,才需要人类学发挥其独特的功用。萨林斯从人类学的初衷——理解他者的文化——出发,理解夏威夷群岛殖民遭遇的历史进程。他以韦尔南(Vernant)的论题作为他的基本论点:诸多不同的文化拥有它们各自关于历史行为、意识和目的——它们自己的历史实践的——模式。而在以市场为最大理性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数量化、民粹论和唯物论的种种预设,无法理解他者的文化,也就无法产生真正的人类学。

    9、萨林斯发现,在夏威夷和斐济,神圣国王主宰着历史的进程,这就是夏威夷岛文化秩序(结构)的独特性。神圣国王包含社会,又超越社会,他能够调节社会与宇宙的关系——宇宙同样也以它自身自然的秩序来回应他的统治权,简言之,神创造了人类和宇宙秩序。民族志的材料表明,毛利人的头人“过着整个部落的生活,”在这样的英雄政治中,国王成为制约社群可能性的因素,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条件,如社会形态和集体命运一样,是由掌权者一手强制地安排的。

    10、一如库克船长被杀的历史事实,在毛利人起义期间就任新西兰总督的乔治爵士发现,除非对毛利诗歌和神话有充分的了解,否则无法同毛利的头人们磋商战争与和平的关键问题,毛利人正是从神异的过去寻找满足当前存在所需要的方法。毛利人是睿智的神话讲述者,他们能够按他们自己的构想,从灵活的传统体中选择那些最切合当前利益的部分。他们以神话的结构方式应对世界体系的遭遇,这种神话-实践的突出之处,不在于这些利益的存在(或缺失),而恰恰在于他们是那样被构想的。毛利人“在历史中找到了他们自己。”毛利人的过去是关于生活-可能性的巨大图式。

    11、马凌诺斯基一再地用工具理性的刻薄真理消解了象征秩序。马氏把象征和系统排除于文化实践之外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否认文化自身有资格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通过这种方式,马氏将文化秩序与人类主体分离开来,把一种本体论的精神分裂症引入了人类学——而这种分裂症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通常的社会科学思想,造成了人类实际行为与文化规范的对立、个人利益与社会秩序的根本对立。在人类学领域产生的影响是,运用西方普遍的实践理性否认不同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抛弃人类学关注异文化、理解他者文化的本质,以西方人的常识、意义以及先验的理解方式,发明他者文化。因此,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正是要颠覆以资产阶级现实主义作为常识的西方历史编纂学,他指出,如果不尊重那些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我们自身之物的各种观念、行为以及本体论,就没有人能够写出好的历史,甚至当代史。这才是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真正要义之所在。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7-9 00:0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8 2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刘晓春 于 2006-7-8 23:41 写道:
关键段落摘要:
1、萨林斯的关于南太平洋地区殖民遭遇的论述,意图传达一个基本的理念:人类学家所称的“结构”——文化秩序的象征性关系——乃是一种历史事物。他指出,历史乃是依据事物的意义图式安排的,在不同?......

呵呵。
值得效仿。减轻读者许多负担。
以前听老大夸过这篇文章。
发表于 2006-7-8 23: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还是读全文吧,我发现读你的“关键性段落”也是受罪。
不了解你的前因后果,孤零零地看你的“关键性段落”,等于雾里看花。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0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先看第一段的历史事实,再看关键段落摘要就可以了,节省宝贵时间。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6-7-9 13:38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