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2|回复: 0

看《黄花赋》引起的思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8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我刚看完《黄花赋》,似乎感到有很多话说,但又不知从哪儿说起,脑子里乱哄哄的,书里的那些人物走马灯似的在我的脑子里来来去去,我的情绪也忽悲忽喜,说不清是激动、愤怒还是亢奋、沮丧,总之,这本书搅得我思绪乱飞,不自觉地就胡思乱想,不由得就想对历史给以假定、推测,书园这儿号召搞《黄花赋》的评论,可我想来想去无法下笔评,这部书的内容过于丰富,其中引人深思或者遐想的问题也实在太多,这些都不是一篇两篇文章所能涵盖或评述的,但看完这部书真的很激动,不由得想说些话。想来想去,我将这书引得我胡思乱想的问题列出来,或者还有和我一样喜欢思索这些问题的人,那么,同好之间就可以商搓了。

问题一:
中国的进步除过暴力革命外,渐进式的民主演进算不算另一条路?如果算,那么清末的立宪尝试就应该予以肯定了。“依法治国”的口号就是那个时候首次提出来的,那时颁布的法律,其体系之完备令我吃惊,如果没有武昌起义打断这一进程的话,那么今日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像英国那样在君主立宪的旗帜下人民享受高度的民主和自由?如果真会那样的话,那我们也不必在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提“依法治国”这个老口号了。
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假如没有孙中山黄兴等一干人闹革命,清朝的王公重臣们会不会同意君主立宪制?即使同意了,他们会不会只做些假动作,并不真心立宪?

问题二:
假如光绪皇帝真的大胆逃出了瀛台,逃出了北京,逃到武汉去托庇于张之洞,那么中国会不会因此而分裂,形成南北对峙?

问题三:
八国联军进北京,二万人的洋兵,将十多万的中国军队以及数量更多的义和团众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当然这是近代中国的灾难,但这件事是否也是中国人的耻辱?
梁启超说中国人:一有奴性,二愚昧,三自私,四虚伪,五怯懦,六麻木(见《黄花赋》第24章,全本的),百年后的今日,中国人的这些劣根性还在。章太炎说革命可以改变中国人,可以让大家变得无自私之心、无怯懦之性,可是百年间中国的革命几乎没有停止过,包括那场文化大革命,但是中国人好像并不因为革命而迷失本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呢?

问题四:
义和团运动是狂热的、壮烈的、悲剧性的,《黄花赋》虽然没有全面的正面描写义和团,但从侧面对义和团作了精微的扫描,将那种狂热、壮烈以及悲剧写得让人既咬牙切齿又禁不住潸然泪下。义和团当时的口号是“保清灭洋”,这口号和文革时期“誓死保卫毛主席”何其相似呀。
在义和团运动蓬勃而起的时候,孙中山正在海外谋求推翻满清,并通过各种途径力图获得洋人的支持,这和义和团的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我们的意识里好像一直认为义和团是爱国的,而孙中山的所作所为也是爱国的,可是这样一来大家都是爱国的,那么谁不爱国呢?恐怕只有慈禧那个老太婆了,但我总觉得这个逻辑古怪得很,谁能一解我的疑惑呢?

问题五:
汪精卫在北京刺载沣前夕,陈璧君流泪要汪表明态度,这是汪陈两人定情之夜,汪精卫此刻却想起了远在香港的方君瑛,作者在这儿暗示什么?
方君瑛在民国后一直在汪精卫办的学校里任教,最后自杀身亡。关于汪、方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或者传说,但作者对此一个字也没提,却莫名其妙的在汪陈定情之夕,写了一句汪精卫想起方君瑛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是心中有所顾忌吗?

问题六:
从孙中山倡导革命以来,中国进行了很多次革命,每次革命所提的口号都是“争取民主自由”等等,可似乎那一次革命也没有争取到民主与自由。《黄花赋》中的康有为说:“革命不是旧中国的良药,而是乱中国的狂药。一人服药,执刀狂舞,然后分药与他人,辗转相传,众人服药后,人人执刀而舞,先杀异己,然后自相残杀。”康有为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又感叹说:“革命祸乱神州,大同之梦看来是遥不可及了。”
康梁师徒和孙黄等人为应该不应该革命进行过多次论战,各持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不明白,革命本来是个好事情,可为何中国的革命总是达不到目的呢,甚至总是和革命之初所定的目标背道而驰呢?
好,先写这些,愿同好高人指正。



《黄花赋》网址;http://novel.hongxiu.com/a/69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