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0|回复: 0

【原创】“叮当咣”――“玉莲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4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叮当咣”――“玉莲环
                                柯小杰
    楚天都市报载:鄂州玉莲环原是鄂州牌子锣中的一个曲牌,后经文艺工作者的潜心研究,成为独具鄂州特色的曲艺品牌,为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其实,玉莲环是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它在黄石地区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蕰。
   “玉莲环”,是鄂东南农村婚丧嫁娶时的一种吹打形式,用发出“叮当咣”三种不同声音的乐器伴奏,是一种没有唱词的民间音乐,一般有十几人参加表演。原来就叫“叮当咣”,只是经过音乐工作者整理后才定名为“玉莲环”的。
    湖北鄂州“玉莲环”的整理者邱发强先生在大冶工作时,他在多种场合听到“玉莲环”,深深被这种音乐所吸引。当时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如果把这种节奏性很强、很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加入唱词,就很有戏曲的风味,像说书一样,起伏大,波折多,能吸引人。他一直沉浸在这种音乐中,最后将十几个人所执的乐器融合成一个可同时发出“叮当咣”的小道具,一个人就可以举在手中,他给这个道具取名就叫“玉莲环”。这样演出的人数可自由安排,既可多人,也可两个人。同时,将纯音乐改成说唱形式,加入故事性强的唱词。相对于普通的说唱,“玉莲环”到了紧要关头,“叮当咣”乐器一敲,渲染了气氛,让节奏变得十分激越,将一段唱词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像说书一样扣人心弦。他给自己创新的这种曲艺形式也命名为“玉莲环”。他编导的一男一女表演的“玉莲环”一出现在大冶就引起了轰动,连续3年在全区农村汇演中获奖。
   “口诀”是中国民族传统中特别富于人民性的一种记录或记载动作方法、窍门、特点、要领的口头教材,往往是言简意深,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表达方式,通常在戏曲、武术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艺诀”是学舞蹈掌握民间舞风格特点的最好提示。大冶玉莲环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服饰、道具、表演行当的体态动律特点、基本动作、基本动作的特点,黄石的陈宗善先生运用“艺诀”这种方法,把鄂东南大冶玉莲环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及掌握舞蹈的要领概括出来了。
    表演形式
马锣一抛歌声扬,一人启齿众人帮,姑娘胸前挂花鼓,击鼓传情站中场。小伙手执玉莲环,轻敲快点咚叮当,大冶花鼓人人爱,演完东村赶西乡。
    服饰
女青年:头上扎独辫,辫上缠红绢,红底大襟衣,白花起点点,绿色中式裤,短兜缀花边,粉红绣花鞋,姿色赛天仙。
男青年:金黄彩服颜色鲜,对襟上衣缀黑边,中式松紧褶腰裤,红色绸带系腰间,头戴抓巾手握环,足蹬云鞋轻如燕。
    道具
花鼓:花鼓架,竹篾扎,长约二十五,直径不超八,蒙棉布,缀朵花,长绸穿鼓环,系腰颈上挂。
玉莲环:玉莲环架铁丝编,编成三个圆圈圈,圈内安上定音锣(三个小锣音高为:上5,左3,右1),上下左右支架连。
    表演行当的体态动律特点
女:含胸拎肘勾脚尖,夹膝辗跟踝外旋,腰活肘活手腕活,击鼓咏歌舞翩翩。
男:姿似雄鹰腾空起,轮臂犹如虎添翼,耳闻鼓声眼盯环(玉莲环),伴随花鼓步不离。
    基本动作
辗转步:脚从踏步起,踝骨相擦提,脚跟找脚尖,辗转胯不移。
扭摆步:含胸夹膝正步蹲,塌腰架肘气下沉,脚跟离地脚掌辗,屁股扭摆顺边跟
梭腰:下身如钉之木,上身如织之梭要想梭得活,下田撒种找感觉
点环:晴蜓点水瞬间飞,扣腕点环手臂挥,点环好似弹单音,一板一眼莫离位
串环:环棒交叉靠后背,移动重心弓步变,串环犹如三连音,甩臂连击有回味
   基本动作的特点
1、相反运动:欲后先向前,逢开合必先,一切反做起,牢牢记心间,起步脚先翘,落地脚跟旋,吸气腰上提,莫忘下沉肩,上身向左移,双肩右伸延,胸肩舒展开,先要双缩肩。
2、顺边运动:左脚辗转左脚旋,左手向左划平圆,击鼓反弹带上身,向左梭腰左肩颠
3、韧中脆:击鼓一瞬间,感觉似触电,肩肘反拎弹,犹如拉弓箭
4、协调配合:步伐轻盈脚腕活,击鼓轻巧手腕活,梭动自如腰间活,动作协调全身活,全身活,靠什么,肩、肘、腰、腕相配合。
    陈宗善先生把这种形式运用于记载和概括于民间舞蹈的特征及要领,无疑是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积累,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匠心的艺术成果。他编制的“艺诀”,构思精细,体例完整,语言通顺,而且内容实际,不是一般的“顺口溜”,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表达方式,有利于民间传承。
    “叮当咣”也好,“玉莲环”也罢,是鄂东南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样式,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