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7|回复: 0

活在唇舌间的大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8 08: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在唇舌间的大书

刘绍本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6年9月13日

--------------------------------------------------------------------------------

  在燕赵大地上,石家庄东边45公里地方,有个藁城的耿村。在那里,不仅出产粮食和棉花,而且满村兴讲故事。讲着、讲着,成了“气候”:自打被人发现后,1987年5月村里首次进了普查队,到1991年已进行过8次普查,内部印行了《耿村民间故事集》五大本,一时蔚为壮观。在当年春天,召开了“中国耿村民间故事家群及作品和
民俗事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我有幸在会议期间来到村里聆听故事,一时间真有掉进“故事窝子”里的感觉,见到的大人孩子,张口就能来一段儿。1995年,文化部就把这个村子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又经数年的调查和整理,到了1999年底,更有450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问世。进入新世纪,抢救民间文化呼声日隆,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里,当地先后花去110多天时间,组织了新的3次普查,又获得各种文字资料2450余篇,共有270万余字。在此基础上广泛参阅原有成果,精选出1100余篇,共约200万字,印成《耿村一千零一夜》,不论白天或黑夜,每天讲一个故事,足够让人听三年的。

  称道《耿村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大书,一点也不妄言虚说。这不光是指全书的篇幅多,而且包涵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社会生活诸多事项,在所讲的故事里都有记述和回答,成了人们成长岁月中的“百宝箱”和挂在口头的“百科全书”。只不过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表述出来,有情有景,有来由有去向。书中所收进的近300篇历史人物传说,几乎占去全部四分之一的篇幅,从春秋战国到晚清近代,特别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明朝时期的朱元璋、刘伯温,还有清朝时期的康熙、乾隆、刘罗锅、郑板桥,留在青史上有所作为或留下“动静”的人物,均有列入,而且表现得有声有色,演绎得“有枝有叶”,活灵活现。这些卷帙,堪称为沿“史传体”铺写成就的燕赵版《史记》续篇。至于所收的另外一些类型传说,包括“四大”传说、佛道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等,无不寄托着广大民众的理想与智慧,展示着草根阶层对美好愿景的追求与向往。书中排列的别一“重阵”体裁要推故事:幻想故事、动物故事、鬼狐精怪故事、生活故事,还有成卷的新故事,洋洋洒洒、浩荡涌来,凡是生活中的物件与识见,故事里都有讲述,而且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就是这些故事,多少年来,伴随着村民们共渡岁月,消解着崎岖困苦,张扬着生活亮色。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一千零一夜”里的口头作品,不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故事,都是耿村故事家和讲述者们较为“原生态”的忠实记录。这个平原村庄里,近20年来,已先后确定67人为大中型故事家(或歌手),可惜的是其中12人已经“作古”。健在的男性34人,女性21人,中间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3岁。被命名为“全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的靳正新老人,这次又笔录下他陆续所讲的300多个故事,尽收书中,加上以前讲过的,累计起来他能讲807个故事,个个都挺精彩。还有村中已被确定命名的5个故事家庭,都是比较集中的故事讲述场所,在那里亲人间彼此启发和补充着,使得故事“丛生”。可以说,讲述就是耿村民众的传统“活法”。诚如这部大书主编之一袁学骏所说,讲述故事就是他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

  2006年春天,也就是在大型民间故事集《耿村一千零一夜》交付出版的时刻,传来一道令人惊喜的讯息:耿村民间故事与石家庄丝弦和井陉拉花一起,经专家论证和文化领导部门的批准,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遗产,都是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挥霍完了,也就没了;任它自生自灭,也就光了。特别是那些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它们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这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有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由此可见,对于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该有多么重要。对于千百年来,一直活在广大民众唇舌之间的民间故事,注意在尊重原有生态基础上,认真调查、记录和整理,无疑是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得以物化和留存的善举。记得1956年秋天,我刚读到中文系一年级课程时,便有华粹深教授开设的“中国人民口头创作”一课,他讲授民间故事的特征时,万分珍重的神态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便是我初始的民间故事理性价值观。如今捧读这部《耿村一千零一夜》,为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工作实绩,真是令人心情感奋不已。当年唐代的大文学家元稹在称赞白居易的创作成就时,写有《酬乐天见寄》一诗,诗句说:“前日诗中高蓋字,至今唇舌遍长安。”这里把在民间四处流行传诵,当成为评价作品的极高标准。愿这部本来就在民间一直讲述和流传不断的故事大书,永葆其鲜活的艺术魅力,在当今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耿村一千零一夜》(全6卷),袁学骏、刘寒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200.00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