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比老彭 2006-1-23 06:39 PM
看来知北游先生已经拿不出新的东西了,那我就把自己的观点略作归纳,作为最后的回答。在知北游先生拿出新的证据之前,不再浪费时间。
[B]1、争论的缘起。[/B]
知北游先生在贴中写道:“据学者研究,《山经》本来叫《五藏山经》,《海经》本来是《禹本纪》,本来是两种各自独立的书,是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把它们合编在一起,题名《山海经》的。”
窃某跟贴,指出:“不对!刘向、刘歆父子都生活在西汉末年,而比他们早得多司马迁就看过《山海经》,只不过不信里面的记载而已。”
知北游先生答道:今本《史记•大宛列传》里面的“《山海经》、《禹本纪》”不是司马迁原话,而是被人改动了的。“证据就是《论衡》里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是‘《山经》、《禹本纪》’,而且引用了不止一次,所以司马迁看到的是《五藏山经》和《禹本纪》(《海经》),而不是《山海经》。”
以后的争论就围绕着《论衡》之“《山经》”是不是《山海经》,《禹本纪》是不是《海经》这两点进行。
[B]2、《论衡》之“《山经》”是不是《山海经》?[/B]
《论衡》一书反复引用或提到《山海经》,一直使用《山海经》一名,仅在《谈天篇》驳斥邹衍“九州说”时连续三次使用《山经》。为使不方便翻书的网友了解实情,照抄于下:
邹子行地不若禹、益,闻见不过被、吴,才非圣人,事非天授,安得此言?案[B]禹之《山经》[/B]、淮南之《地形》,以察邹子之书,虚妄之言也。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其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以辟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华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B]《禹本纪》、《山经》[/B]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夫弗敢言者,谓之虚也。昆仑之高,玉泉、华池,世所共闻,张骞亲行无其实。案《禹贡》,九州山川怪奇之物、金玉之珍,莫不悉载,不言昆仑山上有玉泉、华池。案太史公之言,[B]《山经》、《禹纪》[/B],虚妄之言。
王充在这段话里说了两层:一是拿“禹之《山经》、淮南之《地形》”考查邹衍之书,可知其为“虚妄之言。二是拿“太史公之言”考查“《山经》、《禹纪》”,可知也是“虚妄之言”。
争论之一:王充这段话里三次使用《山经》一称,除了中间“太史公曰”将“《禹本纪》、《山海经》”写成“《禹本纪》、《山经》”之外,另外前后两次使用“《山经》”应作何解?是王充自己的称呼,还是引用司马迁的?我的看法是:这两处都是王充自己的话,不是引用司马迁的。而知北游先生则说这都是引用司马迁的,但其具体说法前后却有变化。先说“引用了不止一次”,然后又说“王充[B]两次引用[/B]了司马迁的话,一次是‘《禹本纪》、《山经》’,一次是‘《山经》、《禹纪》’”,但是对于王充自己在书中称《山海经》为《山经》,却一直予以否认。
既然《论衡》三次使用“《山经》”称呼,而知北游先生承认其中“两次引用了司马迁的话”,对于第一个“《山经》”之称不再坚持是引用司马迁的,那就等于承认王充自己将《山海经》称作《山经》。但知北游先生却不愿公开认可这一点。因为知北游先生知道,在王充那个时代,只有由《山经》、《海经》(其实还有《大荒经》)合在一起的《山海经》,并没有单行的什么《山经》,王充自然也不可能看到所谓单行的“《五藏山经》”,那他所称的《山经》就只能是《山海经》了。
对于第三个《山经》:“《山经》、《禹纪》,虚妄之言。”在我的追问之下,知北游先生被迫承认“虚妄之言”四个字是王充的话,却又不愿意承认“《山经》、《禹纪》”也是王充的话,而是含糊其词的说什么“引用(或引述)”。但是这八个字构成一个主谓句式,“《山经》、《禹纪》”是主语,“虚妄之言”是谓语,如何可以割裂?况且知北游先生也承认《史记》只有《禹本纪》,而没有什么《禹纪》,只好说:“只是他(王充)把《禹本纪》简称为《禹纪》罢了。”那么所谓“引用(或引述)”就只剩下“《山经》”两个字,有这样“引用”的吗?《禹本纪》能简称,《山海经》为什么不能简称?王充偏要说“禹之《山经》”,偏要说“《山经》、《禹纪》”,有什么办法?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会出现传写之误,甚至混入后人的言语。《史记》也不例外。三家注及后人研究《史记》的著作,曾经指出《史记》存在版本差异,以及一些后来混入的东西。譬如三家注多见“一作某某”字样。但就本段而言,迄今尚未发现有人见过“《山海经》”一作“《山经》”的。王充《谈天篇》何以引作“《山经》”,可以作各种解释:1、简称;2、漏字;3、传写之误;4、如知北游先生所说。我自己[B]主张简称说[/B]。因为这段话前后都使用了简称,引文涉前涉后而简,并无不可。而知北游先生所说则漏洞百出,难以成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3:03:18编辑过]
窃比老彭 2006-1-23 06:47 PM
(接上)
[B]3、《禹本纪》是不是《海经》?[/B]
知北游先生认为:“《海经》本来是《禹本纪》”。我根据司马迁引文予以反驳,指出:“司马迁引《禹本纪》:‘河出昆仑。……其上有醴泉、瑶池。’然而今《海经》并无此语,则《禹本纪》非《海经》明矣。”
知北游先生回贴辨解,说:“他(司马迁)引《禹本纪》之言实际上是隐括的用法,里面还包括了前人对《禹本纪》的解释,不是原文,因为古人引用古书常常经传不分,正文和注文不分。”
针对知北游先生的辨解,我着重指出:“按《艺文志》所记,[B]经传都是分开的[/B],何以《禹本纪》例外?”并请知北游先生“明示”:司马迁的引文“是‘隐括’今《海经》那一部分呢?”
对于我指出的直到东汉初年“经传都是分开的”,知北游先生[B]回避[/B]了,却继续发挥他的“古人引书经传不分”的高论,利用“古人”一词,混淆时代变迁。并以《周易》为例,说“他们引《周易》卦爻辞称‘《易》曰’,引《十翼》里的文字也是‘《易》曰’,要知道《十翼》可是《周易》的传解啊。”
对于“隐括”《海经》一事,知北游先生告诉我们:“司马迁引述的内容见《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我回贴指出:《海内西经》那十一字与司马迁所引《禹本纪》“毫不相干!”因为“‘高二千五百馀里’与‘高万仞’相差甚远。”并说:隐括“只能是因原文过长,或不在一处,故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叙述。哪有‘隐括’之语反比原文长出几倍,内容又与原文全不相合呢?”
对于所谓“古人引书经传不分”一说,我回答道:“经传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是有变化的。《十翼》本来是‘传’,但后来成了‘经’的组成部分。你见过没有《十翼》的《易经》吗?不独《易经》,《春秋》三传现在不都是‘经’吗?既然是《易经》的组成部分,说‘《易》曰’又有何错?”并强调指出:“[B]你应该证明的是《山海经》或者说《海经》在司马迁时代有传、注,而司马迁所说‘《禹本纪》言’,引的不是《海经》本文,却是‘传’或‘注’[/B]”。
知北游先生对于《海内西经》那十一字的反驳无法回答,挂了免战牌。只在第二点“古人引书经传不分”上继续纠缠,说:“你的这番话可正说明了古代的传解是可以被当成经文来引用的”。继续混淆时代变迁,以后来的《十翼》上升为经,比附司马迁时代,说:《海经》“本来也是没有传解的,可是古人给它做了,而且做的很早,所以有一些甚至被融入到经中了,司马迁引用的时候把经传的内容放在一起说难道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样一来,知北游先生却不得不再次面对我在前面提出的难题:[B]既然已经“被融入到经中”并被司马迁所引用,哪为什么今本《海经》找不到这些内容呢?[/B]或许是我读书粗,发现不了,仍请知北游先生明示:司马迁引用的《禹本纪》这些内容,到底在今本《海经》什么地方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2:57:42编辑过]
窃比老彭 2006-1-23 07:07 PM
(接上)
[B]4、知北游先生的“幽默”![/B]
知北游先生在与我争论的时候,几次拿自己的见解冒充古人的观点,譬如说:“《山海经》也不能简称为《山经》,这一点王充比你明白。”王充何曾就《山海经》能否简称为《山经》表态?他只不过在文章中把《山海经》写成《山经》而已。我不想直接批评知北游先生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古人,于是幽默了一下,写道:“你这是用王充来压我!可惜王充已经故世,不能为自己辩白了!”想不到这样明白的话知北游先生看不懂,反倒跟我来个更大的“幽默”:“正因为他故世了,所以你才可以钻空子,硬说是《山经》就是《山海经》,要不你还会这么有词儿?用王充死了来搪塞我?”这样的“幽默”,可真让人笑不起来!
知北游先生在争论中,有时会发出莫名其妙的话语。譬如有一次突然质问我:“明白地说着‘《山经》、《禹纪》,虚妄之言。’是‘考查太史公之言’,难道和司马迁么有关系?”这话问得义正词严,然而却是挺着长矛和风车搏斗!“考查太史公之言”是我对“案太史公之言”的解释。既然我正在讨论“案太史公之言”,又如何能说与司马迁没有关系?又何曾说过与司马迁没有关系的话来?王充已经故世,不能洗刷自己了;我还活着,写的文字还在,难道也不会辨白了吗?
知北游先生有时辨着辨着就分不清谁是谁了!譬如有一次这样写道:“他(王充)可没有把《禹本纪》当成《海经》,更没当成《山经》,那是你的设想。”天哪!“把《禹本纪》当成《海经》”正是知北游先生自己,我正是不同意这种看法才进行这场争论的,如何却成了我的“设想”?
还有更妙的!知北游先生拿不出证据,只好用“袁珂等学者认为是秦汉间人做的,果真如此,当然比司马迁的时代要早”搪塞。我因此反问:“充分理解你‘果真如此’的迫切愿望,然而‘果真’吗?”这话可能刺痛了知北游先生,于是在回贴中反戈一击:“我也‘充分理解你“果真如此”的迫切愿望,然而“果真”吗?’”知北游先生说了“果真如此”,我才表示“充分理解”!我自始至终没有说过“果真如此”,知北游先生的“充分理解”从何而来?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套得妙不妙。”知北游先生想套用我的话,也该套得妙点才是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3:16: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