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回复: 0

2007.01.1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 16: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1.1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城市记忆下残酷现状:“拆”字下的老北京变迁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

2、别致的风景:华蓥山上抬幺妹偷走心勾走魂(组图)
走近华蓥,走近华蓥,不说它的人杰,不说它的地灵,要说它的幺妹儿哟,华蓥山的幺妹子最多情。她在青山里长来,绿水里生,十八的幺妹悄悄长成人。华蓥山的幺妹是满山的红杜鹃,看也看不尽来,数也数不清...

3、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绝后”困境
有媒体报道,山东省确定将“八仙过海”传说作为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中,大部分遗产后继乏人,面临“绝后”的窘境...

4、与民俗相辅相成的“活化石” 陕西话的救赎
陕西话———乡音———民俗母体———文化载体,在各自领域中都是著名人物的两个人,游戏般有滋有味地执著搜寻各种存活形态的方言之一的陕西话。更要命的是,他们把话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刀光剑影的“鏖战”..

5、纪念毛主席诞辰113周年 女神剪办个人剪纸展览(组图)
栾淑荣正是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民间艺人。她的母亲是远近有名的剪纸高手,两个姐姐也都身手不凡。正是在她们的熏陶下,栾淑荣八岁的时候就迷上剪纸。她白天剪,晚上剪,有时吃饭、做梦都在剪...

6、深圳民俗:“非遗”沙头角鱼灯舞迎新春(图)
一位63岁的老人,手举鱼灯,时而蹲下时而跃起,手里的鱼灯仿佛变成海面上跳跃的鱼儿,轻盈灵活。这是1月10日在沙头角回归广场举行的“2007沙港迎春文艺晚会”上的情景,老人名叫吴观球,在他的努力下,极具渔村特色的传统舞蹈“鱼灯舞”在沙头角得以传承...

7、塞上回乡文化符号 纳家户的回族风情民俗(多图)
纳家户清真寺是宁夏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每逢礼拜时辰则由阿訇在门楼上敲打木头梆子,呼唤村内穆斯林前来履行宗教功课,其声其景,常使宾客们感到肃穆异常。时至今日,永宁纳家户已成为银川作为“塞上回乡”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文化符号...

8、书院 中国文化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图)
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等学者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在山东办起了万松浦书院,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在天津办起了北洋书院,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与西安思源学院联手又在古长安的白鹿原上办起了白鹿书院。书院仍然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9、绣球王 轻抛绣球香海外(组图)
如今,绣球已从壮家爱情信物发展到代表友情、吉祥幸福生活的象征。为了制作漂亮的绣球,壮家巧手下足了工夫。绣球由12个球瓣拼接而成,朱祖线把绣球越做越精。现在直径20厘米、80厘米甚至2米多的绣球都能做出来...

10、一代宗师 宁陵高元钧与山东快书(组图)
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不起眼的一个干巴老头,但是一登台就能呼风唤雨。他其貌不扬,在北京军区总政战友文工团享受军级待遇,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了山东快书的璀璨辉煌……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丧葬习俗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但是在以往几千年的历史中,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死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途的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到“阴世”(冥界)。

  我国的丧葬习俗往往被视为将死者的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既要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要让死者的灵魂安居于另一个世界,不要在家中作祟,因此丧礼在中国历来是繁文缛节、诚惶诚恐。

  丧礼的程序包括:

  一 断气后要招魂,

  二 是要设床停尸,

  三 是要沐浴、更衣,

  四 是报丧,

  五 是大殓,

  殓后多种祭奠仪式就开始了,如朝奠、朔望奠以及俗称的“做七”。所谓“做七”是指死者临终之日算起,每过七日设奠一次,直至“七七”结束。最后是选择墓地及葬日,中国人很重视选择墓地及葬日,有专门的风水先生负责查看目的及选择葬日。

  而葬俗有包括:土葬、水葬、天葬、树葬、墓葬、塔葬、悬棺葬、火葬、瓮葬(先用土葬,待尸体腐化之后拾骨如瓮,正式埋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