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回复: 0

2007.01.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1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1.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神鬼面具的舞动 神秘神圣的傩戏(组图)
夜幕降临,有人戴上狰狞恐怖的面具,手舞足蹈,直到天亮。在贵州省东北部的德江县,至今盛行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活动——傩戏。当地人相信,这些带着面具的人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与鬼神沟通,还能够治病救人。为什么这些扮作鬼神的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跳舞?这些木头制作的面具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2、纪事: 时光隧道中的“跳会” 走进甘肃傩戏村
傩事原是古人求神驱疫、季节性很强的农事祭祀活动,后来发展加入了新的内容,成为傩戏。傩戏在鳌头村俗称“跳会”。原为“六月会”,或“六月黄会”,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至二十四,主祭祀二郎神。何谓“黄会”?

3、青海湖祭海目击:烟雾燎绕 信徒跪拜 人欢马叫(多图)
藏族牧民自发举行的“祭海”,这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很多的民风民俗以及对大自然认识的哲理——体现人与自然长期共存、和谐平衡的渴望...

4、龚滩古镇:乌江悬崖上的千年绝唱 最后一瞥(多图)
千年的江风,吹过沧桑的吊角楼,拂过光滑的青石板,留下如耳语般的声声叹息,有欢娱,有悲歌。风,亘古未变,龚滩古镇,曾与何人倾诉?

5、今起可参与城门春联评选 福客网邀您慧眼选春联
昨日,“西安九城门全球征春联”活动进入撰联作品的复评阶段。从5万件应征作品中初选出的3000件作品,经过专家评委的评议后,选出300余份精品进行公示,并在下一阶段以专家和公众的PK结果来确定最终的入围作品

6、老成都民俗艺术走廊 生动古朴 富有情趣(多图)
走在人南立交桥的老成都民俗公园里,仿佛回到了老成都。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老成都的样子,但在这里,已经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古朴而富有情趣的青石小桥...

7、人头涌动 绵延500年 再见 三水旧牛市!(多图)
2006年12月22日凌晨4:00,西南耕牛市场。周围还是漆黑一片,附近的人们还在熟睡,牛场上已是人头涌动。当天是冬至,天气特别的冷,在停车场土坝上的人抽着冷气,不断地搓手,低声交谈。牛车马上要来了,买牛的早已在牛场里等候多时...

8、白河:淹没于百年老街的民间手工艺(组图)
老街上的很多店铺是手艺人开的,他们的手艺大多承传自上辈。祖辈迁居此地后,一家几代人一住就是几十年甚至百年。如今,当我们步入这条古老的街道,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手艺人苍老的身影...

9、新疆:维吾尔印花土布 绽放在岁月的尘埃中
印花土布,维吾尔民间一种古老的手工制品。历史上,维吾尔族土印花布曾有刻版印花和模戳印花两种,但流传至今的是以木章戳印的方式,即在白棉布上进行工艺图案装饰...

10、北京八大胡同里的陈缘旧事 妓馆密集 声震南北
八大胡同“风月场”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民间诸神  

  是民间奉祀的神灵,他们既不同于加载国家祀典的神灵, 也不于佛道两教诸神;但是民间神灵崇拜又与「国家诸神」、「宗教诸神」有密切的关连。它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和国家 、宗教诸神交相涵化,互相吸收的过程。广为人知的灶王爷、门神就属于民间诸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