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8|回复: 0

2007.01.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18: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1.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昔日名家专用 江西永丰毛边纸兴衰探秘(组图)
林业资源丰富的江西,有一大半县市生产纸张,其中著名的有铅山连史纸和永丰毛边纸。据记载,永丰的手工毛边纸在明朝是著名藏书家毛晋的印刷专用纸,还在唐宋时被列为贡品。只是这里的手工毛边纸生产规模近年来日益萎缩,目前连保存完好的纸棚也不多了

2、溱潼会船 祭奠祖先也要热火朝天(组图)
“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这就是溱潼会船。我们似乎看到溱湖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数百上千条会船云集溱湖,百舸争流,千舟竞发,而岸上则是人声鼎沸、喝彩声如潮,锣鼓喧天...

3、竹泓木船 一脉相承 永不散箍的精致民俗文化
这是一种古风,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致的民俗文化。竹泓的钉造船只,以小巧的农船、渔船和渡船为主,鲜见艨艟巨舸,故,作场一般都不是那么宽阔辽旷,地头场边,街首巷尾,庭院堂屋,几乎无所不至。在一位热心长者的带领下...

4、新鲜!传承扶持“非遗” 无锡市掏钱招徒捏泥人(图)
精美的惠山泥人已经世代传承了四百余年,“代代有名师,各自有传承”,是该镇泥人工艺的真实写照。但近年来,无锡惠山泥人却一直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

5、你龙,我龙——谈文化图腾的亲和力
1988年,北京播放了一系列六集,以文化反思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河觞》。片名中的“河”,即黄河,片子质疑,黄河、长城、孔子与龙这些经历数千年之久的中华图腾,到今天是否已经斑驳疲惫?改革开放之际,中华文化是否应该寻找新的精神象征?

6、“非遗”项目确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迎良机(图)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非遗”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在这紧要关头...

7、回族风情之窗:中华回乡文化园演绎回族独特习俗
在这里,你可以集中了解到中国回族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伊斯兰文明进程、中国回族的形成与独特的文化习俗、回族在华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宁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8、畅游互联网买卖臊子面 岐山农家冬闲忙(组图)
只需打开网页轻击鼠标,一桌特色臊子面的买卖即可做成,坐在电脑前的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党支部书记郭拴魁和弟弟郭定录笑言,自从把自家的面"挂"在网上展销后...

9、西安城门春联114晋80激烈进行中...待您慧眼选!
备受世人关注的114件入围城门春联作品,经过为期6天的大众网上和短信投票评选,以及7位专家评委两天认真、细致的把关评审,于昨日19时30分终评产生,幸运地成为5万件应征作品中的佼佼者...

10、靓丽民俗甲居藏寨:镶嵌在金川河畔的人间仙境(多图)
甲居藏寨,是康巴高原上一张靓丽的民俗风情名片。属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聂嘎乡的一个自然村,该村有140多户人家,600多人,所有村民均属嘉绒藏族,石头藏房如山城一般建在坡上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

    春节,古代称为“元旦”、“元日”等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改称“春节”。

    春节时,各地的节日食俗因地而异。北方人普遍吃饺子、面条和年糕。南方普遍的风俗是吃元宵、面条和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肠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取吃年糕,有“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11: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