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0|回复: 14

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的文化涵义在各地是有所差异的,并且在某些地区还具有极为鲜明的地方色彩。
我想请教各位老师:
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苏州市的端午节祭祀仪式中,除祭祀对象(屈原、伍子胥)不同外,其较为详细的祭祀仪式是怎样的,又有何不同?湖北省的宜昌市、秭归县、黄石市三地又是否有大的不同呢?

                   十分感谢!
[ 本帖由 alysaj 于 2007-1-29 14:5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7-1-29 17: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这个也许当地的地方志里有些记载的,当然用新编地方志要小心,有的不太好.还是明清民国的地方志好一些,<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里有一些.
还有就是要调查了,我不是湖广人,当地民俗不太清楚.也许其他兄弟会说一说.
发表于 2007-1-29 18: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应该是有不同的,黄石地区的,我比较清楚,但是其它省市的我不知道,也没有比较分析,分析了的话就你没必要做研究了哟。
[ 本帖由 kxj2005 于 2007-1-29 18:53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十分感谢,各位的指点!
请问《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在哪里才能找到?
另外,对黄石地区比较熟悉的那位前辈,请提供我一些详细的资料,好吗?
发表于 2007-1-30 1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有很多卷,有华东卷、西南卷、华北卷、东北卷、中南卷等,你要的内容是在中南卷里,中南卷分上下两卷,是1991年版的。这书原是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后来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重印的。由丁世良、赵放主编,我想,当地高校应该有的,当当网上也可去看看是否有卖的或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看。
但能看古方志最好,因为这个汇编只是岁时民俗、礼仪民俗为主。实际上是一个检索的方式。
[ 本帖由 xuanbingshan 于 2007-1-30 11:09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18: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好的,十分感谢你的指点!
发表于 2007-1-31 2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





















































/?

[ 本帖最后由 kxj2005 于 2010-3-6 13:0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31 2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龙舟点睛
7-4.jpg
发表于 2007-1-31 2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供奉龙舟
8-3.jpg
发表于 2007-1-3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上面2幅图片是大冶市金牛镇送龙舟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0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谢谢你的详细资料!我会细细品读的!
发表于 2007-2-1 2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申报项目代码:1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西 塞 神 舟 会





项目类别:  岁时节令

    申报省市:  湖 北 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二○○五年九月十八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        项目名称        西塞神舟会
申 报 者        湖北省黄石市
西塞山区委宣传部        负 责 人        李金洲
通讯地址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委宣传部        邮    编        435001
电    话        0714-6483741        传    真        0714-6481638
电子信箱        hstyb@163.com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西塞神舟会活动所在区域,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洑村,距黄石市区12公里。
    西塞山道士洑村,是黄石沿江最早形成的市镇,隋唐时期叫土洑镇,又叫楚雄关。初唐以前,长江自回风矶从散花洲奔驰而下,流经西塞山汇为一体,又与盆塘湖贯通,从此分出一条岔道绕穿道士洑,再经风波港与长江主河道汇合,形成了一个半岛形的村落,唐代符载《土洑镇保宁记》记载:“其山曰西塞,其镇曰土洑,相距百丈许”。历代皇朝都曾在这里屯兵,设置官府、粮仓、金库,曾是全国有名的盐仓集中之地。村内街道纵横,店铺毗连,十分繁华。明清时候,村子进入鼎盛时期,有居民1.7万户,形成“士民工商,连樯如云,必将沿于是沂”的繁华商埠。自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1967年的369年间,该村曾先后六次挖掘出金银、钱窖,最大银窖出土银锭共重270余斤,最大铜钱窖藏25万斤。一度繁华的道士洑后因战乱、水患,逐步走向废墟的边缘。
    西塞山,南依九十里黄荆山脉,北抵长江,断江雄踞。因地壳运动而形成了地质形态较为稳定的褶皱型山体,占地约60公顷,海拔176.5米。虽山不高,地不阔,却集古战场、古城墙、古金库、古墓葬于一体。胜迹与人文交融,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瞩目,故自古便是樊楚三名山之一。
    现在的道士洑村是黄石市西塞山区所辖的一个行政村,现有居民480 户,人口2762人,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该村主要以蔬菜种植和商贸服务业为主。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岁时节令        代 码        13

分布区域:
   
    西塞神舟会分布区域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参加这一活动的除本地群众外,黄石周边的大冶市、阳新县、鄂州市、黄冈市、浠水县、蕲春县等地的群众每年也都来参加这一盛会。

历史渊源:
   
    西塞山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属吴头楚尾,《图经》云:西塞山“山高百六十丈,周三十七里,吴楚分界处也。”宋代朱熹诗咏:“春回楚尾吴头。”其地又处大冶、阳新、浠水、蕲春四县相交的边缘,且左邻鄂州,多种文化习俗交互影响。特殊的地缘,决定其民风民俗不仅具有楚文化的浓郁色彩,而且兼有吴楚文化的显著特征。西塞山地区旧时会社活动尤多,每年的龙灯会、牡丹会、神舟会、观音会、绅士会、圣帝会、捞江会和放生节,吸引四面八方的百姓,热闹非凡。本地最为典型、影响最广的民俗活动主要是神舟会。
    西塞山道士洑村的神舟会据民国二十四年浦月吉日立《龙舟绘图杂志》(游新亭订)摹本记载,神舟样式“紫府、圆桥、海岛、天台、方壶、蓬莱、明月、龙楼、仙境、清风、凤阁、云都”、“三层柱头式、牌楼式”等,人物剪贴样式、花瓶样式、满船物件、入门聚魂坛式、打树神咒、节符、五老旛式等,对神舟船的扎制给予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又据《乎有满船神像正六十四名》(1987年3月28日立新本)记载,是“计呈清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七日立”,此摹本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记载了64名神像的名字、排列、数量,如“忠孝王壹名,刀手贰名,千眼壹名,文忠军壹名,张元柏壹名”等;第二部分计满船物件,并于开头记载“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七夜,虔诚集本麦文订三两,寸丁三两,线麻四两……”;第三部分记载了“神舟船图像牌数”。
    再据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西塞山道士洑大端午活动就自然与祭吊屈原联系在一起。解放前,西塞道士洑村神舟会操办送龙舟活动的民间组织叫“厘头会”,负责每年的龙舟会事宜。解放后,放神舟活动就以纪念屈原为名义举行,承接民众驱邪消灾的愿望,所以现在当地村民就把以放神舟为主的端午节祈福祭祀活动也称为“龙舟会”。

基本内容:

    西塞神舟会是当地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去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活动。从农历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作为民间庆祝大端午的神舟会主要活动有扎制神舟、唱大戏、祭祀、送神舟下水等活动,它旨在借助“送神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神舟会的举行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基本内容及过程如下:
    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扎制神舟的开工仪式。从四月初八到五月初五这段时间,扎船师傅要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扎制龙舟。通常他会带着两位徒弟先扎制船体,并对船上亭台楼阁的色彩、样式进行细致的制作,接下来扎制船上的64位神仙。这64位神仙各司其职、各管一方。
    二、农历五月初五零点是龙舟的开光之日。开光仪式由道士主持,道士是伙居道,即俗称的“在家道”。仪式开始时,主持道士将一只大公鸡的鸡冠扎破,放三滴血至酒盅内,用毛笔蘸鸡血,为龙舟点睛开光,之后又在龙舟各个重要部位分别点化,最后在四十位神仙脸部点红开光,并诵祝诰词,恳请神舟显灵、驱除瘟疫,满足人们消灾除病的心愿。经道士开光、点化过的龙舟,再不是一艘普通的龙型船,而成为了“神舟”。整个仪程都伴有器乐合鸣。伙居道士做道场使用的音乐,系道教音乐流派之一。由于伙居道士的特定身份和环境,因此所使用的音乐也更加贴近民间。伙居道音乐以演奏器乐曲为主,乐器的配备、取调的手法、调门的选择以及打击乐的运用,都有特定的艺术处理和传统习惯,以适应道场气氛的特殊需要。等到仪式结束时已近凌晨三点,前来参加神舟会的民众从这时开始请道士为其打平安醮直至天明。打平安醮是民间百姓为祈福消灾所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主要仪程有设坛摆供、上章、迎驾、赞颂、宣词等。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希望能够上达神灵,以求消灾祛瘟、祈求幸福平安。
    三、农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为神舟会的正式会期。这期间当地日日夜夜唱楚剧大戏。五月十五日零点,道士点香烛,做法事祭拜后开始占卜,其意在于恭请各路神仙上船。剩余的时间继续为参会的四方百姓打平安醮。这一夜要比农历五月初五的规模大,由于参与者的增加,因而打醮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在打平安醮这段时间,当地还有“偷红鞋”的习俗。所谓“偷红鞋”,是指在神舟上供奉送子娘娘的后仓里放置了一些纸糊的小红鞋,民间相传不孕妇女如果趁人不注意悄悄“偷”走船上的红鞋,并藏在枕头下,送子娘娘可以保佑生子。倘若今后果然得子次年一定要到神舟会上还愿,做双红鞋还到神舟上,并捐些钱财给神舟会。
    四、农历五月十六早上8点神舟出会巡游。巡游的路线即是整个道士洑村。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边悬挂菖蒲艾叶,门口设香案、燃香烛,摆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每到一家,村民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直到巡游完所有的街巷。
    五、农历五月十七晚,为神舟点燃48盏长明灯,通宵打醮守夜。
    六、农历五月十八日上午10点,在所有参会民众的簇拥下神舟出宫,并停放于宫前的草坪上,准备中午登江。登江之前,道士要主持仪式。首先将一只公鸡的鸡冠剁下,鸡头扯下抛入神舟之中,并将鸡血凃至神舟船体,然后,道士挑选一名神舟会成员,跟随其围绕神舟船奔跑数圈。临近中午时分,法事结束,道士和神舟会成员共同为神舟开路。由16名青壮小伙抬着神舟奔向江边,并将其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垛上,把船的底部固定好后推向深水区,再把牵引的缆绳与神舟连接,此时江上渔船在船头摆香设案,鞭炮齐鸣,绕神舟三圈,以示送行。牵引船将神舟拖至江心,于中午12点准时放走,任由水流带着神舟沿江而下。
    神舟登江处的大堤上,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双手合十、跪拜神舟,至此,当年神舟会的所有仪程全部结束。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龙型舟船长7米、宽2米、高5米,楼台亭榭,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整个舟船除少量木料外,主要用茅草和油菜杆填起内充,外用红布裹其身,船舱除主骨架外,全部为篾骨纸糊,工艺非常精致。舱中的两座亭台楼阁供奉着忠孝王、女娲氏、福禄寿三星等神像。神舟正仓内居中者为“忠孝王”,后世一般人看其面善,又是文官模样,便尊其为“屈原大夫”,神舟扎制完成后安放之地也叫“屈原宫”。船甲板、船尾、两侧船弦供奉的神像分别有春瘟神张元伯、东西南北中五方神、鸡鸭虎马四瘟神、送子娘娘、都天府、千里眼、顺风耳等64名栩栩如生的神像,各代表求财、求子、求消灾除病、保吉平安之意。按照船头、 前甲板、仓门牌楼、正仓、后仓、后甲板、船弦两侧的前后顺序,这 64尊神像在船上所排列顺序分别是:船头----杨泗将军; 前甲板-----忠孝王一名、张元柏一名、彩女一对、圣母一尊、四卅和尚一名、框埠先生一名、刀手二名、千里眼一名、顺风耳一名、文忠军一名、武忠军一名、京锣一名、镜手一名、皂班四名、排希四名、中军一名、鸡鸭虎马四名、都天盖一名、东西南北中五名、大夫一名;仓门牌楼----福、禄、寿三星;正仓-----屈原、老少太监一对;后仓------女娲氏(当地人称之为送子娘娘);后甲板------黑爷菩萨;船尾---舵公一名;船弦两侧-----每侧各12名水手共24名。船中前方竖有七米高的桅杆,桅杆上挂有旗斗,旗书“代天宣化”、“收灾缉毒”,斗为方形,意为所经之处确保四方平安。船上设有风车随风转动,以测风向。

传承谱系

   “神舟会”是本地有史以来最隆重的传统民间习俗,其规模胜过传统的“春节”,历来参与民众之多是其他节日难以比拟的。 解放前的“厘头会”,是募集建造神舟资金的民间组织。解放后,因各种因素,该会所有活动曾一度中止,直至1984年才恢复“神舟会”,负责每年的神舟会仪式活动。
    解放前“厘头会”常设8名负责人,每年以其8人为首,率16户轮流主办至解放,1950年为最后一次。1984年由几个老人从扎一只小船开始恢复,规模逐年扩大,现今“神舟会”成员一直保持在40人。
    艺人传承谱系古代部分已失传,很难查找。目前仅存的是光绪十五年传承的神舟制作图谱。据称光绪年间由艺人陈兴旺师傅为首扎制神舟,后传于陈祖华、游宏思、叶本如。民国时期由他们(陈祖华、游宏思、叶本如)三人扎制,叶本如传给瞿学保(2003年去世),瞿学保传给游红喜及另一传人岳保汉,游宏思传给游宏安(已去世)。
        历代“神舟会”成员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        文  化        传承方式        传承时间        住  址
                        杨如山        男        1886        不详        公推        不



详        本地
                        董三峰        男        1883        不详        公推                本地
                        李发智        男        1885        不详        公推                本地
                        黄朝贵        男        1881        不详        公推                本地
                        贾树春        男        1887        私师        公推                本地
                        刘正柏        男        1889        不详        公推                本地
                        黄治中        男        1889        不详        公推                本地
                        游绪玉        男        1889        不详        公推                本地
                        刘加和        男        1913        不详        公推                本地
                        游功申        男        1906        不详        公推                本地
                        李详元        男        1906        不详        公推                本地
                        黄煌开        男        1908        不详        公推                本地
                        黄朝经        男        1910        不详        公推                本地
                        卢万金        男        1910        不详        公推                本地
                        贾仁同        男        1905        不详        公推                本地
                        黄朝兴        男        1910        不详        公推                本地
                        何国华        男        1931        小学        公推        1984        本地(亡)
                        刘会元        男        1933        小学        自荐        1984        本地(亡)
                        游桂姣        女        1926        文育        自荐        1984        本地
                        肖宽心        女        1929        文育        自荐        1984        本地
                        袁作皇        男        1926        小学        自荐        1984        本地
                        游加宏        男        1925        初小        自荐        1984        本地
                        李远斌        男        1929        初小        自荐        1984        本地
                        黄细喜        男        1924        初小        自荐        1984        本地(亡)
                        李远和        男        1931        初小        自荐        1984        本地(亡)
                        王泽炳        男        1929        初小        自荐        1984        本地(亡)
                        游文卿        男        1929        初中        自荐        1984        本地(亡)
                        卢启发        男        1931        小学        自荐        1984        本地
                        贾德生        男        1942        小学        自荐        90年后        本地
                        黄太征        男        1936        中专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潘自来        男        1931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炎春        男        1957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朱银光        男        1934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易会全        男        1961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卢启元        男        1930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伍延寿        男        1945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开亮        女        1946        中专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来喜        女        1931        初小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朝旺        男        1938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远福        男        1934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董良才        男        1931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又来        男        1960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卢邦基        男        1944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朝元        男        1939        初小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朝才        男        1937        初小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宋月洲        男        1947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游宏贵         男        1946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石显加        男        1958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正兴        男        1938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孙三保        男        1948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刘会东        男        1939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春民        男        1960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贾仁兴        男        1934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李  兵        男        1959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卢启胜        男        1948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朝容        男        1936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陈昌元        男        1941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肖国志        男        1938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孙桂姣        女        1948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张桂兰        女        1948        初小        公推        90年后        本地
                        黄金莲        女        1934        文育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明幼安        男        1935        初中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柯善家        男        1934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亡)
                        卢启发        男        1931        小学        公推        90年后        本地
                        游加宏        男        1935        初小        承续        90年后        本地
                        李远斌        男        1925        初小        承续        90年后        本地
                        袁作皇        男        1926        初小        承续        90年后        本地
                        肖宽心        男        1929        小学        承续        90年后        本地
                龙型舟船扎制艺人传承谱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
程度        传承
方式        学艺时间        住址       
                陈兴旺        男        不详        不详        师传        不详        本地       
                陈祖华        男        1895        不详        师传        不详        本地       
                游宏师        男        1906        不详        师传        不详        本地       
                叶本如        男        1919        私塾        师传        不详        本地       
                岳保汉        男        1925        私塾        师传        民国        本地       
                瞿学保        男        1924        私塾        师传        民国        本地       
                游宏安        男        1924        私塾        师传        民国        本地       
                游仁喜        男        1975        初中        师传        现代        本地       
                                                                       
                                                                       
                                                                       
                                                                       
                                                                       
                                                                       
                                                                       




三、项目论证

基本特征

    西塞神舟会是当地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活动。从农历四月初八到五月十八,作为民间庆祝大端午的神舟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送神舟下水等活动,它旨在借助“送神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该活动历史悠久,群众的自发参与性强;龙舟的扎制极具特色,楼台亭榭,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整个神舟会活动从农历四月初八进宫设计造神舟至五月十八送神舟,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期间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主要价值

    西塞神舟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参与面广,世代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该活动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目的,借助“送神舟”的形式,开展系列祭祀活动,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表达了古代民众生活智慧的诸多信息,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领悟了端午节俗的本身内涵,既显示了自然规律对人生活的制约,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顺应与调适。神舟会将端午节活动与祭吊屈原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着力弘扬民族精神,对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神舟会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心扎制的神舟工艺精致,气势宏伟,极具文化价值,在长江中游地区有较大影响。

濒危状况

    西塞神舟会历年活动的经费完全依靠群众自觉自愿捐款,近年送神舟活动的经费开支每年已达6万余元,但活动组织者只能筹集到3万多元活动经费,不足部分只能以往年盈余及活动组织者多捐款来补充,活动资金入不敷出。制作神舟和举行主要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屈原宫”年久失修,简陋狭小、阴暗潮湿,已难以为继;放神舟的江边码头以及当地项目建设挤占土地和居民活动空间,制约了开展活动的规模;扎制神舟、祭祀程序被简化,扎制工艺、精致程度不如以往,比如神舟上的64位神仙,逐年减少,2005年减至40位,而且工艺粗糙;现在神舟会活动的主持者均年事已高,村里年轻人对该活动参与热情不高、缺乏细心和耐力,主持、组织、制作者后继乏人。

四、项目管理

管理组织

         组织名称        西塞山区委宣传部        责任人        李金洲
        通讯地址        黄石西塞山区委宣传部        邮编        435001
        电    话        07146483741        传真        0714648188
        电子信箱        hstyb@163.com

资金投入情况

    西塞神舟会活动的经费主要依靠群众捐款。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部门已加大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西塞山区政府今年追加2万元进行申报推荐和保护,西塞山街道办事处以及道士洑村委会也各出资5000元,在广泛的宣传发动下,西塞山街道办事处周边企业和广大居民对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首先,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组织专人对西塞神舟会这一民间文化活动,进行普查、收集、整理;明确申报的程序和办法;拍摄、记录、制作神舟会文字、影像等资料,对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把西塞神舟会保护工作纳入市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保护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团体、民间协会以及个人多方筹资,扩大经费来源,为保护工程提供有力保障;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大了神舟会后续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西塞神舟会活动的管理,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五、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对西塞神舟会的历史沿革、神舟制作传承图谱进行确认;2、利用文字、录像、图片等形式,详细纪录龙型舟船的扎制过程、神舟会的祭祀程序、送神舟的各项活动;3、制定相关保护措施,维护道士洑村开展神舟会活动的合法权益;4、培养神舟会活动的后续传人,并传授神舟制作、祭祀活动程序的相关知识;5、维修神舟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屈原宫”;6、扩大放神舟的江边码头、江滩活动空间;7、确保神舟扎制工艺、祭祀程序,精确到位,保持原来风貌;8、深入挖掘神舟会民俗文化内涵。

五年计划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6年        维修活动场馆,对屈原宫进行修缮;组织普查,收集、整理神舟会历史资料。活动设置条件得到改善;初步建立神舟会资料档案。
        2007年        对违章码头和船舶进行清理;成立区民俗协会神舟会研究会。        活动场所环境得到改善;学术研究工作得到开展。
        2008年        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
组织开展神舟会活动传人的培训。        健全神舟会资料档案库。
        2009年——
2010年        举办西塞山文化节,将神舟会作为西塞山文化节重要内容;
    总结五年工作经验,制订后续工作计划。        神舟会活动更加普及。

保障措施

    1、对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活动进行普查、收集、整理;2、纳入市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的保护投入机制,为保护工程提供经费保障;3、将西塞神舟会的保护推介工作与西塞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紧密结合,打造西塞山区的旅游品牌;4、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加大神舟会后续人才的培训力度;5、举行专题研讨会,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

建立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建立保护投入机制,形成合力。列入西塞山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并将该项目纳入西塞山风景区整体保护和对外推介工作之中。

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1、申报经费将以政府出资为主,每年投入2万元;2、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动员西塞街道办事处和道仕洑村委会加大投入;3、每年活动经费预算6万元,除群众自发募集的3万多元外,其余不足资金由相关企业捐助。
       
六、省级专家论证意见


    西塞山道士洑的“神舟会” ,是我所见过的端午习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湖北很多地方过去都有过大端午的习俗,然而传至现代,多只是名存而实不再。道士洑大端午的“神舟会”居然完好地保留传承至今,实在难得。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参与人数之多,活动内容之丰富,都让人惊叹,引人深思。
   “神舟会”全过程向我们清楚的传达出古代民间生活智慧方面的诸多信息,让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领悟了端午节俗的本真内涵。端午时节恰值夏至前后,此时高温多湿,毒虫孳生,是各种流行病多发季节。人们感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调适自己的生活内容,寻求应对方式:一方面挂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采药煎汤沐浴,防病于未然;同时,又借助于“龙舟会”的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前者是经验性的保健措施,后者是心灵上的诉求。两者结合,共同表达了民间端午节俗的核心主题:驱瘟、除恶、消灾、去病,以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这实际上是民众基于生命健康考虑的、带有某种祈愿性心理诉求的一种民间生活习俗。它既显示着自然规律对人生活的制约,也表达着人对自然变化的顺应与调适。它历传千百年至今在民间依然有这样强劲的活力,说明老百姓需要它。这是人与自然之间交流、对话的一种特殊方式,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神舟会”是当地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活动。看到会期各项程序的编排,村头墙上的各种公约、告示、轮值名单、以及戏码海报,你不能不佩服民众的组织才能和自律精神。当地政府对于民众参与龙舟会的热情,给予充分的理解,不乱加干涉,很有领导智慧。
    道士洑大端午的“神舟会”,承载着西塞山地区民众的生活智慧、生活情趣、以及祈福求祥的善良愿望,从遥远的古代,一直走到了今天,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民俗生活史价值、乃至天人之际关系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其活动虽然传承至今,却也迫切地需要人文关怀,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尊重与爱护。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屈原高尚的人品及强烈的爱国精神,世世代代影响着生活在故楚大地的百姓,自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起,楚地就将端午活动与祭吊屈原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解放以后,这种联系更是得到进一步认同和加强,甚至有的将二者说成因果关系,而端午习俗本身内涵的岁时基因,反而常被忽略。特别是“神舟会”活动中的一些祈愿性心理和活动的表达,常被主流意识所排拒,因而人们把屈原大夫请到“神舟”上:一则让他承接民众驱邪消灾的愿望;更重要的是,有了“纪念屈原”的名义,民间这种“打平安醮”的活动也就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不至于被禁止或取缔,“神舟会”也才能得以流传至今。这种现状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以为,实事求是地认识、解读大端午“神舟会”的活动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知岁时节日习俗产生的真正根源,把握传统节日发展的规律,使传统节日文化为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天人关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经专家组研究,同意申报。

专家论证组组长(签字)
                                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省级论证专家名单

姓 名        性别        年龄        单    位        职称        专业        签  字
李惠芳        女        63        武汉大学中文系        教授        民俗学
民间文学         
张正明        男        77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人类学         
韩致中        男        75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研究馆员        民俗学
民间文学         
杨凤仙        女        66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        一级编导        民间舞蹈         
刘守华        男        70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民俗学
民间文学         

[ 本帖由 kxj2005 于 2007-2-1 20:2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7-2-1 2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

[ 本帖最后由 kxj2005 于 2010-3-6 13: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很感谢你的资料!
发表于 2007-2-3 2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请教各地端午节祭祀仪式的详细情况!

西塞山前送龙舟
张承良
  
“西塞山前白鹭飞”.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留下的诗句。西塞山前送龙舟.这可是当地百姓一年一度之盛事。
  五月端午赛龙舟,自古有之.其缘由都说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五月十八送龙舟.这就少见了我的家乡西塞山脚下的道士袱村,至今还延续着先人的五月十八进龙舟的习俗。
    《资洽通鉴》中说:“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家乡的此习俗有着它自己的特色.
    先说龙舟。冠此美名,其实是用篾扎纸糊的一条龙.艺人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用半个月的工夫将龙扎得栩栩如生.虽说是一条纸糊篾龙.但龙头高昂.龙身粗壮,龙尾摇摆自如。
龙舟内.还摆放若用彩纸扎成的各种人物像,以及鸡、鸭、鹅、羊、猪、牛等动物,作工精细.形态逼真&#8226;
    舟应行于水.可家乡的龙舟先耍行于陆地.五月十五龙舟扎好之后.在深夜子时开光安放。五月十六.由百姓推选出的八名强壮之汉将龙舟从龙宫内抬出,铜锣开道.喇叭吹奏,接家挨户地将道士袱村游上一周。父老乡亲早就摆好香案,燃放鞭炮,恭恭敬敬地迎接着龙舟.后因城市禁鞭不再有这一习俗。
    送龙舟前后.要唱乡戏助兴。自五月十六起至十八的午夜。要连唱乡戏三天。方圆百里的百姓走亲访友,你接我迎.都来看戏.每日看戏者都在数千人之多.戏迷凑到一块儿,少不了聊戏,什么喷口儿.什么字正腔圆.什么翎子功袖子功翅子功,什么京汉楚……聊到兴头.老先生边拍打叮腿的蚊子.边潇潇洒洒地跟着戏台的演员唱开了《借东风》,闹得其它戏迷忘情地把锣鼓点儿也”叫”出来——“呛啷‘茄子’呛!”
    送龙舟重在“送”宇上。如何送呢?可有讲究.五月十八这天中午,是这一活动之高潮。上午十一时.领送者身着道袍.头戴道帽.在龙舟前摆起香案,口中念念有词.尽言龙为劳动者带来的欢欣和富足。此时此刻,有不少女性.随领送者微微拜之.默默求之。约一刻钟.领送者一声令下.八名汉子抬起龙舟,向长江边走去.人群如潮水般地在龙舟后涌动.一到长江防洪堤顶,领送者停步.壮汉细心地将龙舟头朝长江。横放在堤坝上.领送者再次诵经膜拜.这时,堤坡上.坝脚下,跪下了一大片女性.那份执著.那份投入,就是拥有万众欢呼万岁,人海旗林中尽享尊拜的古代皇帝.也未必有龙的这份荣耀.就是“鞭敲金蹬响.人唱凯歌还”的得胜将军,也未必有龙的这番得意.十二时整,领送者手一挥,八壮汉抬起龙舟.直奔长江边.将龙舟安放在用树枝、麦草捆扎成的龙舟底座上.此时.有一小船前来向龙舟抛出一根牵引绳,一壮汉将绳子牢牢地系住龙舟底座.小船牵拉着龙舟慢慢地向江中游击。忽然,从四面八方围上来一只只鱼船、农用船.绕着龙舟转着圈儿.三圈之后。欢快地离去。此时的江边、堤坝、防护林上。站满了观看龙舟的人群.多达万人以上。他们目送着龙舟渐渐地驶向长江主流。龙舟到了主流后.牵引船迅速地解下牵引绳.欢送龙舟自行地向东方脶去.
    西塞山前送龙舟,体现出了人们对“龙”的崇拜:体现出了人们乞求社会安宁、天下风调雨顺、世间人寿年丰。自居易说过:“俗齐则和.心一则固。”《明史》中写道:“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此言不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