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7|回复: 0

2007.02.0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7 18: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2.0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剪花娘子库淑兰 土窑洞里剪出五彩世界(图)
库淑兰是陕西远近闻名的剪纸大师,也是我国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民间工艺大师”。1989年秋天,我第一次和她结识,在那个低矮的土窑洞里,那时我才21岁。那个布满了剪纸、庙宇一样的窑洞,曾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2、双起翔与“兔儿爷”民间彩塑奇葩(组图)
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双起翔老人出生于民间工艺世家,从14岁起便从师泥人圣手李荣山,学习民间手工艺。最开始是做泥人,后来师傅看他挺有天赋,便慢慢地开始带着他画一些脸谱,于是双起翔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脸谱生涯...

3、16口人四世同堂 优秀民俗文化应尽快保护(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东北民俗学家曹保明表示,一人管理式的大家庭现在社会中已经很少了,这种大家庭仍适合于现有农业的生产力模式,农安王家大院16口人组成大家庭,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现代延续...

4、方言有可能、有必要得到复兴吗?
方言有复兴的必要吗?笔者认为没有。在地球村——公共语言主宰交流的时代,方言的“阵地”逐渐萎缩,萎缩成为语言的“活化石”,是它的宿命,这一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所谓复兴...

5、春节民俗日历——腊月三十  除夕(组图)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6、春节“申遗”能否拯救渐淡的年味
近年来,有专家指出我国年味越来越淡,过去的一些固有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们因工作忙、拖不开身甚至“大年三十”不得不值班...

7、古代女子献初夜五奇俗 新郎不占第一夜(组图)
古埃及有崇拜“金牛”之风,所谓“金牛”是体上有特别的斑纹的黑牡牛,据说这是生殖之神奥色里斯的化身。凡有“金牛”出身,祭司们就把它小心饲养,等过了四个月头,就送进“金牛庙”。“金牛”初到庙堂的40天内,男人不能去,只让女子在庙内裸体供奉...

8、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候选名单各省限推荐2个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透露,2007年中国将建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候选项目的预备名单,每个省份推荐2个项目...

9、河南方言如何突围(图)
目前河南方言的“失语现象”比较严重,而一种方言的流行程度,可以说明其所代表的文化是否强势。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流传媒介,河南方言和深厚的中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并跟随着文化本身而不断发展...

10、寿宁北路戏:一个县剧团的生存样本(图)
“也许北路戏不该绝,当初我们借了1万元完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而且评上了。”缪清奇说起参评有些感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寿宁北路戏剧团就开始完全沉寂,“10多年了,我们形同消失,生存都不容易。”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春节风俗: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中国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其实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7 11: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