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0

2007.02.2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18: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2.2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民俗吉祥符号 面孔百变看门神(组图)
当门神在现代社会仅仅成为一个吉祥符号时,木雕版刻印的门神已然随着“破四旧”的烈火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还能让古老的木雕版门神复活吗?

2、民俗专家潘鲁生:让传统也时尚起来(多图)
简洁的中式服装,配一副玳瑁眼镜。44岁的潘鲁生,保持着一种传统的儒雅风度,初见的印象,瘦削如老照片上的剪影。 但他一开口,听者很难不被吸引...

3、年画给您讲述传说中的历史故事
不少年画是根据历史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某一情节绘制而成。在又一个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将各地不同风格年画中的故事再讲述一遍,以飨读者...

4、花媳妇日记:在山东农村过大年(多图)
最初的几天,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给我带来的诸多新鲜和好奇,烧柴做饭、压井打水、赶集购年货、放羊、拔萝卜、欣赏日落下的炊烟……

5、走燕赵看年俗 目睹河北易县清西陵“满族年”
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带着这些传统民俗大步走进我们中间。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了满族群众聚居的易县清西陵,对太平峪、忠义村、凤凰台等满族村的过年风俗进行了探访...

6、陕西关中葬礼 仁孝仪尽 古风乡俗
给冥间的亲人“送钱”,然后将尸体安放妥当,差人向死者的娘家、舅家报丧。待亲戚子女到齐后,举行入殓仪式:先给死者剃头、洗身、然后再穿寿衣,往舌头下压一小硬币...

7、忆佛山灰塑往日风流 憾民间工艺无人承继(组图)
“清末民初时,佛山几乎每个泥水匠都能制作灰塑。”布氏家族的第三代灰塑传人布才说,他的爷爷布锦庭就是当时从平洲到佛山镇开始学习这门技艺的...

8、别样风情的传统 佛山大塘水上婚礼(图)
江边沙滩设宴,围炉“叹歌”传情,炮仗声声,笑脸盈盈……昨日,三水大塘一对新人以传统方式举行了一场别样的水上婚礼。这项渐行渐远的风俗...

9、寻访鱼灯传承人 后继乏人但一定要传承(组图)
但制作鱼灯耗时长、工夫多、经济效益低,扎一盏普通的鱼灯就要3个多小时,还未计削篾备料时间,只卖10多元。由于经济效益低,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李伯显得很无奈...

10、兰州社火中的傩:气氛热烈 内容神奇
五千年前的傩,再现于今天现代化的城市,是对傩文化的继承吗?尚待研究。不过,古老的文化现象再现,这对于历史研究或对原始艺术探索来说,都是极为新奇、宝贵的活材料...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元宵迎灯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又称元宵,“元宵迎灯”是民间艺术活动中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相传西汉时道教祈神活动中,就出现“传灯”、“五色琉璃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明帝诏下,官府百姓一律须于元宵节(其夜称“元霄”、“元夜”)张灯敬佛,祷求国泰民安。此活动传至宋代,观灯风俗渐盛。古人放灯本来只十五一夜,到明万历年间推迟五日,提前两天,即十三日起灯,二十日卸灯,十五、六日最盛,也有十八落灯,称“残灯”。各地灯会时间,大都是根据传承日举办。传统元宵灯会,一般分两种,一为挂灯,各家各户扎了各式各样灯彩高悬门前,供众人观赏;一为迎灯,有组织地结成舞队游街串户和广场表演,如龙灯、狮灯、花灯、马灯等,往往以几十人为一组,并配有锣鼓丝竹伴奏,并伴有“高跷”、“荡湖船”、“地戏”、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热闹异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9: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