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回复: 0

2007.03.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9 18: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3.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民间艺术呼唤天使投资人(组图)
“基础教育”是在中小学开设民间艺术兴趣课,从民间艺术中挑选上手容易的品种,比如捏面人、剪纸等普及到学生中。“品牌店铺”则是针对民间艺术多而杂

2、质朴粗犷:“洮岷花儿”还能吟唱多久?
“花儿”,又叫“少年”,是产生并流行于甘、宁、青、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其唱词蕴含丰富,从农家的日常生活到祈雨消灾,从火辣辣的男欢女爱到辛酸悲苦,几乎无所不包...

3、斯人已逝 谁来传承“老成都”遗志?
昨天,久违的阳光终于光临蓉城。宽巷子里喝茶的人又多了起来。不过那位花白头发、每天拿着一个老式茶杯的可敬老人冯水木,却再也不能享受这样的阳光了...

4、京杭大运河:跋涉在申遗路上(图)
我们既要保护大运河的古代文化遗产、现代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其当代的工业文化遗产。一些1949年前后建的工厂,如果有历史价值的话,也要加以保护...

5、民间舞蹈:翩跹贝壳舞 几多沧桑情(多图)
回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由洞头县文化部门发掘、民间艺人搜集改编的民间舞蹈《贝壳舞》,在观众和舞蹈行家的阵阵喝彩声中,从县里演到地区、从地区演到省里...

6、泥塑逢春展新容--对发展吴川泥塑的思考
吴川泥塑历史悠久,城区梅菉街道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据传梅菉的泥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与梅菉发达的陶器砖瓦业有关。据传唐朝末年...

7、邝淑云:48年痴迷岌岌可危“一勾勾”
在临邑县,有一位48年痴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勾勾”地方剧种,为传播“一勾勾”鼓与呼的老艺人,她就是原县“一勾勾”剧团演员...

8、河南:村民自发抢救保护濒危剧种“怀梆”
怀梆源于隋唐,形成于明代,为梆子腔大系中规范于怀庆府语音、语调的一个地域流派,是较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广州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示(附名单)
老民俗新观念有了新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到今天,自然有新的问题。“五羊传说”濒临灭亡?听到康保成这一说法,记者也吃了一惊...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之“祭敖包”
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秋色灯

  佛山秋色灯源于明代,为庆贺风调雨顺,农民、手工业者、小贩等民众相约于秋夜举行“秋夜会景”游行,展现各自运用匠心巧手制作的工艺品,秋色灯便源于此。

  秋色灯种类繁多,有用芝麻、瓜仁、稻谷、豆类粘砌成各种图案纹样,串扎而成的芝麻灯、瓜仁灯、稻谷灯、豆灯;有用通草、八角、灯芯(灯草)、木刨花等剪刻成各种纹样图案、诗画花鸟、粘砌而成的通草灯、灯芯灯、刨柴灯、八角灯;有在厚纸上用钢针一针针按设计图案刺出纹样、粘摺而成的变化多端的针口灯;有用鲜南瓜雕刻成的南瓜灯、鲜冬瓜雕刻的画舫;还有鱼鳞灯、鹅蛋灯、羽毛灯、竹支灯、墨鱼骨灯……等。数不胜数、无奇不有、独具匠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