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3|回复: 2

[旧译重贴] 旧篇新章——美国都市传说略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6 1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篇新章——美国都市传说略谈

(美)J.H.布鲁范德


[译者按:布鲁范德(J.H.Brunvand)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曾担任美国民俗学会的主席,在民俗学园地辛勤耕耘三十余载,成就斐然,著述甚丰,其代表作《美国民俗学》已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布氏涉猎的领域相当宽泛,但影响最大的是他在都市传说方面所做的开创性搜集和研究工作。八十年代初,他出版了都市传说研究专著《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在学界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婴儿火车》等多部都市传说著述,他因此被人称为“民间侦探”、“都市传说先生”。本文节译自《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第一章,副标题为译者所加]

    我们对自己民俗的认识,并不比对自己语言语法规则的认识更多。当我们像过去那样,以非正式的“学识”传播方式——即将智慧、知识或认可的行为方式口口相传的时候,我们并不注意民俗的内容或形式,只是听取别人告诉我们的信息,然后再准确程度不一地传达给其他的听众。在这一不自觉的口头传统流程中,具有清晰故事线索的信息被称为“口头民俗”,那些据称是实有其事的故事叫“传说”。大致而言,这就是自古至今传说形成和传播的典型过程,不管传说的情节是有关洞中恶龙的还是有关可口可乐瓶子中老鼠的,这一过程是大略相同的。
    在当今这种教育普及、大众传播迅捷、旅游发达的时代,都市传说仍被创造流传,似乎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我们的拓荒者祖辈不得不主要依靠口头传统来传播西部的险情和事变,而我们当然已用不着依赖这些常常与事实有出入的“民间”报告了。然而回头一想,我们现在亦常常听到许多奇异趣怪、真假难辨的谣传和故事---逍遥在外的杀手和疯子,个人有趣或惊险的经历,不安全的产品,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奇闻怪事。有时,我们会碰到这类故事不同的口头版本,偶尔我们会在报刊杂志上读到类似事件的报道,但我们极少会发现或去追寻可靠的记载。查无实据并不能减少都市传说对我们的吸引力。我们或仅仅将之作为故事而津津乐道,或半信半疑。我们讲述的传说,是我们时代许多希望、恐惧和焦虑的反映。简而言之,传说无疑是我们当代民俗的一部分——其传统性、变异性和功能性与过去的传说别无二致。
    民俗学研究,包含几个方面:对诸多已具备相对稳定形式的、以传统方式在个体、群体乃至两代间传承的人类日常相互关系的产物进行搜集、分类和在完整的文化背景下的阐释。其中,传说研究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领域,因为人们信以为真的故事在其世界观中可谓举足轻重。“如果它是真实的,它就是重要的”乃是人们深信不疑的公理,尽管信以为真未必实有其事。认识到这种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都拥有的现代民俗是件新鲜事物,并进行比较研究,抽离出相应的主题并同文化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就会生发出有关我们当代文明状况的丰富见解。

作为民俗的都市传说

    民俗靠口头传统生存,但并非所有的口头传播都是民俗。大量的人类交流,从日常的随意谈话到工商业、法律或教学的正式讨论,鲜能构成口头民俗。然而,所有这类“交流事件”(此乃学者的命名)常常夹杂着各种传统材料的成分,这些成分是易于记忆和重复的,可以随机应变地取代原有的话语。诸如绰号、谚语、打招呼和告辞的套语、俏皮话、奇闻逸话、笑话之类,均可视为“传统”的“民俗”。实际上,这些只是美国民俗中广为人知的“交谈民俗”的一部分。更长、更复杂的形式——例如童话故事、史诗、神话、传说,以及歌谣等——只是在特定的口头传播情境中出现。所有真正的民俗最终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一般是在相对同质的“民众群体”内的口头传播,依赖于经过长时间而成为口头传统的内在模式和母题的保存。口头传统的稳定律是:所有的民俗类别,在保持其固有的中心内核的同时,亦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变化,从而在长度、细节、风格、表演技巧等方面创造出无数不同的“变体”。简言之,民俗是由变异着的口头传统构成的。
    都市传说属于民间叙事的亚类“传说”。与民间童话不同,传说是人们信以为真或至少是可信的故事;同神话不同,它与神或半神无涉,而是新近发生的、与芸芸众生有关的故事。传说是民间的历史或准历史。同其它民间传说一样,都市传说的可信性是故事中时间、地点的细节及故事来源的权威性使然。例如,一个广为人知的西部先民传说常常是这样开头的:“我曾祖母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奇异的经历。那时她正随着向西移民的车队穿越怀俄明州,一个印地安酋长想收养她。”尽管成百上千的曾祖母据说都有类似的可疑的经历(酋长因她有美丽的金色长发而想得到她),传说讲述者们却充耳不闻,如果有人质疑,他们会说这是因为家里的故事广为传播的结果。这个以“俄勒冈路上的金发姑娘”著称的传说,引发了民俗学家的兴趣,因为一个野蛮的印地安人使一个有教养的女子回心转意的故事,暗含着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个传说仅在白人中流行,而且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似乎完全是天方夜谈。
    在当代都市传说的世界中,在讲述者和所述事件之间,通常不存在地理的距离或“代沟”。故事是“真实”的,它确实发生过,就在最近,而且就发生在讲述者的熟人身上,或者至少是“朋友的朋友”。都市传说的讲述,有时是在日常谈话时,有时是在营火会、闲聊聚会、大学宿舍里的自由讨论等特殊场合进行。传说的背景通常是邻近的、真实的,甚至因为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而在当地广为人知。虽然故事中的主角通常是匿名的,但却是讲述者和听众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人物。
    民俗研究的最大谜题之一,就是口头传统的起源和创造者问题。人们可能期望在当代民俗中找到这一谜题的答案,但实际上也鲜能如愿。

传说的讲述

    不管都市传说源自何处,它们的传播却无秘密可言。与早期文化中的神话、童话或歌谣的扩散方式一样,它们被广为传播、被不断复述,不同之处在于当代传说开始借助大众传媒进行传播。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办公室、俱乐部、宗教团体及娱乐界均是美国传说传播的重要渠道。有些人对街谈巷议颇为关注,他们掌握的最新“消息”,常常使聚会和旅行变得活跃起来。故事的讲述又引发听众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版本,细节互为补充,时间不久,一个新的故事变体可能就产生了。
    当然,这些传说的讲述者很少能认识到自己充当了“民俗表演者”的角色。传说讲述的目的,无非是传述一个真实的事件,或只是娱乐听众。讲述者绘声绘色,辅以微妙的手势和眼神,使故事桥段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但如同笑话讲述一样,有些讲述者可以如此,有些则难以做到。被动的讲述者可能只将传说作为怪谈而复述,主动的讲述者则将之作为悬疑或幽默故事而加以再创作。

“男朋友之死”

    1964年,民俗学者从堪萨斯大学一位18岁的新生处,搜集到著名的都市传说“男朋友之死”。通常,此传说的讲述者是青少年,讲述地点一般是在大学的宿舍里:
               “这事就发生在几年前,就在59号高速公路往假日酒店
           的岔路上。这对年轻人把车停在岔路的一棵树下。该是姑娘
           回宿舍的时候了,她就告诉男朋友该走了。可是车子怎么也
           发动不起来,他就让她呆在锁着的车里,他自己到假日酒店
           去打电话求助。等呀等呀,他一直没回来。不一会,她听见
           车顶上有抓挠的声音:嘶拉,嘶拉,嘶拉……她越来越害怕,
           可他还没回来。最后,天快亮了,路人把她救出来。她抬头
           一看,自己的男朋友竟吊在树上,原来正是他的双脚刮擦车
           顶。这就是这条路为什么叫‘吊人路’的由来。”

    这一传说很快传遍全国,其传统的、相对固定的元素是泊车的男女,被弃离的姑娘,神秘的抓挠声(有时还有滴水声和挡风玻璃上的影子),天亮后的救援和可怕的高潮。变异的元素是地点、弃离的原因、谋杀的细节和地名的解释等。民俗学家邓琳达从印第安那大学学生中搜集到19个此传说的异文,讲述者有的深信不疑,有的将信将疑。1973年在加拿大安大略搜集到的版本中,传说的开头交代得更为详细,如这对男女在车里听到收音机广播,一个出逃的疯子杀手正在附近等。这个广为人知的都市传说的产生、流传和变异,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性,引起了民俗学家的浓厚兴趣。

作为文化符号的都市传说

    如果传说具备以下三个基本元素,它们就可以作为活着的口头民俗保留在我们的文化中:强烈的故事吸引力,实际信仰的基础,以及训诫意义。“男朋友之死”这类流行故事,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而且确有人信以为真。传说的主要训诫通常是直接明晰的、以警告的形式出现,次要训诫则多以暗喻象征表现,对社会环境和人类行为进行更深入的批评。
    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传说传达了真实的、有价值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信息,换言之,这些故事是以吸引人的方式传达给我们的颇有深意的“新闻”。都市传说与电视台等媒体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关注死亡、伤害、绑架、悲剧、丑闻等。很显然,大众传媒和流行文化不能完全取代人类互相接触交流的基本需要。我们必须从面对面的交流中,部分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件。
    从字面看来,“男朋友之死”这样的故事只是警告年轻人躲避类似的危险情境;但在更具象征意义的层次上,传说反映了社会对人类(特别是妇女和青年人)远离安全范围、处于陌生黑暗环境的恐惧。 一般的民间传说,其主要功能通常是试图解释自然界不寻常的、超自然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市传说也有此功能,但它们在当今更常见的功能,是显示当代生活中也会发生令人震惊或有趣的事件,而且你的朋友或熟人就是当事人,当然人们也能找出些似乎合理的理由来加以解释。我们一方面希望这些传说慑人心魄,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或结论。因此,青少年们讲述的恐惧故事中的杀人犯是一个在逃的疯子,而不是外星人或佛兰克斯丁所创造的怪物。
    与未经证实的报告(“谣传”)相似,都市传说满足了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奇异的、恐惧的、有潜在危险的事件的求知欲。非正式的谣传和传说填补了专业新闻报道所留下的空白,这些丰富多彩的“真实”故事(尽管通常是虚假的),可谓是当今高科技世界中传播的民间新闻。

都市传说的研究

    从自然语境中搜集完整的口头文本,辅以传说讲述者和听众的背景资料,是可靠地阐释民间叙事社会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从大众传媒采集的文本,需要鉴别其发表日期、地点和和受众。应根据搜集的样本,尽可能弄清故事的历史和分布状况。过去的民间叙事研究未能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当今和未来的搜集者应以此为目标,保存完整的故事及讲述者资料。就都市传说而言更应成为标准的程序,因为它们是易于观察的、正在发生进行的事象。
    即使是不完整的资料,亦有可能通过评析比较而获得有价值的关于其意义的结论。民俗学家认为,不存在缺乏意义的文化资料,任何来自某一文化的资料,都有助于了解同一文化中的其它资料。
    任何现存的口头传统,如故事讲述,都包含特定的固定元素,同时包含另外一些经常变化的元素。在集体再创作的过程中,某一民众群体中的人们将新的材料吸收到自己的口头文化中,然后通过创造性的复述加以再造。由此产生的口头叙事不免有类型化、公式化的特征,但其细节却是变化活泛的。对都市传说之类口头叙事传统进行鉴别和分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区分其固定元素和可变元素。都市传说的固定部分,通常指情节中基本进程的概括描述,如“男朋友之死”中泊车的男女,外面的危险,救援,真相大白的结局等。将这些抽取出来的元素与其它传统传说的故事单位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它们的内在结构样式,例如常见的二元对立:老人/青年,生/死,在家/出走,好/坏,现实/幻想,等等。另外一个典型的样式是三段式叙事,高潮在第三段出现。从这些样式中,我们可以发现或隐或显的故事意义的线索。
    同其它口头民俗一样,都市传说有两种变异。许多传说的变化,是意料之中的为适应当地环境而进行的改动。既然把传说看成实有之事,讲述者会细述人名、地点、时间和情境。超越地方色彩的变异是:对新角色、物件或情节元素的描述,以及讲述者对传说的解释(有时被称为“口头文学批评”)。当其他讲述者复述或扩展这些可变元素时,它们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入到更宽泛的传统之中。比较民俗学研究表明,诸如“破禁”、“头发因恐惧而变白”等古老母题,也进入了“男朋友之死”这样的新传说中。除了都市传说的本文材料,与传说主题相关联的当代生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亦应纳入研究的视野。民俗学家会考察:民俗之外的其它文化表达方式是怎样表述同一主题的。在大众文化、机构(如学校和教堂)、家庭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可能找到证据。
    都市传说的自然语境是研究的重要方面。了解谁讲述传说,什么时候讲述,对谁讲述,为什么讲述等,对我们阐释传说的功能和意义大有帮助。通常,我们的语境和背景资料只局限在姓名、年龄、性别、地址等,很少见到对实际讲述事件进行详尽描述的学术研究。都市传说的研究应在广泛搜集社会、文化和讲述语境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深入。
                                            原载山东大学《民俗研究》
发表于 2003-6-16 19: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旧译重贴] 旧篇新章——美国都市传说略谈

早就看过李老师翻译的的『美国民俗学』,大为敬佩,在此仅表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03-6-16 2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sunny

汗......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