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9|回复: 0

農曆六月崇明民間節日窺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7 2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農曆六月崇明民間節日窺探

江南在梅雨季節過後,雖然有些許幾天的晴好天色,我們卻仍能深刻體味到打雷閃電暴雨狂風的滋味,更是飽受了斷水沒電的苦痛滋味。而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好幾個民間節日悄然而至。
弄曆六月的別稱有: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唐代王昌齡的《採蓮曲》,這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蓬,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在《易.系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禮記.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農曆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的誕辰(又成道日),每年都會有諸多香客去廟宇進行禮拜,以祈求觀音菩薩保佑他們在各個方面風調雨順。
【民國】印光大師(撰述),鄭金坤(譯白):
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名號“正法明佛”。但因悲心無盡,慈誓無窮,所以,又在十方世界,示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給眾生施無畏,慈悲濟度。
《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菩薩不僅現有情身,甚至山河、船筏、橋樑、道路、藥草、樹木、樓臺、殿閣,也隨機示現。總以使眾生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目的。人凡遇到刀兵(戰爭、殺傷)、水災、火災、惡病絕症、惡獸猛獸、怨家對頭、惡鬼、毒蛇,種種危險的時候,如果能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可蒙菩薩加被救度,轉危為安。
現在的世界,殺劫彌漫,全球都沒有安樂的地方,也沒有安樂的人。願中外同胞,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同以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世音菩薩利人利物的事業為事業。那麼,就會人、我念空,鬥爭平息,自然能夠同享太平,共用天常之樂。縱然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也可仰仗菩薩的大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雖然因過去的宿業而喪失了身命,卻也蒙佛力加被而出苦海了。凡我中外同胞,請共同見證我這份真誠。(《文鈔三編•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啟事》)
農曆六月廿三是娘娘菩薩的生日,但是根據我所能找到的資料來看,一般娘娘菩薩是專指天妃的,但是天后的生日卻是農曆三月廿三,而農曆六月廿三這一天著實與她無關,所以尚需進一步的田野調查才能夠找到崇明人口中的娘娘菩薩的真實面目。
農曆六月廿四是雷祖的生日。雷祖,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為其封號。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則稱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其率領之雷部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其中有道觀內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鄧元帥忠,銀牙耀目辛天君環,飛捷報應張使者節,左伐魔使苟元帥章,右伐魔使畢元帥環等天將,還有陶天君榮、龐天君洪、秦天君完、趙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設置雷部,並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其事,當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時期,道教神霄、清微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僅在於施雨,而且擴大到了主天之禍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就稱,要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屍,使之崩裂。《明史.禮志》稱,「雷聲普化天尊者,道家以為總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天尊現示之日,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道教的主要宮觀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進廟燒香,祈福消災。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齋醮禮儀中常設有雷祖的神位,並在科儀中有召請雷部諸天君的內容。據說,怕雷的人就要在農曆六月廿四這一天吃菜瓜(崇明所指菜瓜即甜瓜),且這天只能吃菜瓜,這樣就不會再怕雷了。
農曆六月廿五是火神的生日。火神是中國神話中火神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華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漢族古史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也互有分歧,相爭不下,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同時,農曆六月二十五日也是白族火把節。看來對於這一天的民間信仰的分佈是比較廣的,就其淵源以及傳播尚可作進一步的探討。火把節是白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紮一大火把,有的高 12 米,根據平、閏年紮 12 或 13 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火把紛紛點燃,在田野中如星斗閃爍,意在除害消災。青少年以互鬥火把取樂,認為可驅除身上“晦氣”並祝好運道,青年男女在這一天裏也紛紛互訴衷腸。
這些崇明的民間信仰自宋以來就存在了,但是就其起源,在我看來應該是外來的,因為崇明成為一個小島以後才有了遷移過來的居民,而這些居民正是民間信仰的傳承者。而且,在崇明地域劃分上,也受到了周邊地區的影響,當時被劃分歸啟東管轄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啟東的風俗習慣的影響,因此,現在的崇明的風俗與啟東的風俗基本是一致的,在研究崇明民俗的同時也可以研究啟東作為參考,這樣才可能有更完整的把握。
民俗學是一個很有趣的領域,民俗風情是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物件。現代人在忙碌追逐現代生活的同時,望不要忘記了你們的根,你們生活中的傳統非物質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