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回复: 0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0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

周和平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9月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努力以文化建设的突出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主持会议。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牛弩韬、黄山市市长李宏鸣等出席了会议。

  周和平说,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有力指导了保护工作的开展。许多地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从2002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达2.36亿元,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两年多来,各地的普查工作正在积极稳步展开,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并且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建立,保护机制逐渐完善,“文化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

  周和平指出,虽然开端良好,但从总体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认识有待提高、保护工作机制尚不健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等。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保护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保持清醒认识,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按照确定的规划目标,抓住重点,落实措施,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新阶段。

  周和平强调,要突出重点,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提高认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培养民族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努力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对于拓展文化工作领域、提高文化工作的社会影响、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开创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各级文化部门一定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重要工作任务,认真研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机构建设、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工作手段等方面落实具体措施,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内容、方式和方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努力开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周和平指出,要加快推进普查工作。普查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又是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确定一批具有较大历史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的项目,建立科学的保护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反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传承保护机制,继续抓好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认真筹备、精心策划组织“文化遗产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活动,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认真做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遴选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民族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并有重大影响,且有濒临灭亡危险的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机制。

  文化部、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厅(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并展开讨论,并实地考察了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来源:文化部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