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2-11-25 1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陈泳超先生《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读后
1.早该有人将民俗学界、神话学界对人类学田野研究概念的误解和滥用好好清算一下了,此文来得及时,打得稳、准、狠,伏羲、女娲神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成功”的典范,好几代人都在上面添砖加瓦,俨然一座七宝楼台,现在让陈兄拆得七零八落,痛快。
2.神话来自邃古,保存到现在的只是只鳞片爪,残篇断简,而要理解这些片断的意义,就必须重建其所在的整体系统,重建这个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传统文人是将之纳入正统的三皇五帝系统中,其功夫主要是考据,这被现代学者称为神话的“历史化”,现代文人既然缺乏古人的文献功夫,没有了钻故纸堆的耐心,正好又从西方传来了人类学,人类学就成了现代学者横渡岁月鸿沟、重返邃古之初的方舟。
3.可是,要证明现代田野考察所发现的口传神话是原始的,朴素的,必须证明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其讲述人和流传人从来没有读过或听说过古书中记载的此类故事,我想这是不可能证明的。而我倒宁愿相信,那是从书上看来的,想想那些数千年来游走在中国城乡中的的说书艺人吧,他们确确实实在“说”“书”。当一个现代口传文本与古书中的记载越相像,我们对它的田野可靠性也越应存有戒心,因为它越有可能是从书上看来的。
4.在中国这样的一片强调诗书传家的文明故土,如果相信还能发现纯朴的未经文字“玷污”的田野,那可真是太天真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生活于前人的教化和故事中,这两个世界早已水乳交融地结合到了一起,大地早已被书上的教化和故事赋义和命名了。举一个例子,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讲的,说泰山脚下有个地方叫老虎洞,当地人说孔子当年就是在这里遇到了被老虎吃掉儿子的妇人,才讲出了“苛政猛于虎”的名句。先有“老虎洞”还是先有“苛政猛于虎”,还用说吗?再讲一个故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年过年回老家,除夕日,看老母亲辛辛苦苦地向列祖列宗神位上贡,我说了句:凑合一下就是了,反正他们又不知道。老母亲说了句:“敬神如神在,不敬是泥块。”听罢此言,吓了一跳,这不是孔夫子“祭如在”的遗训吗?我总不该相信是当年孔老夫子从我母亲的母亲的母亲……那里听说这个道理的吧?
5.田野材料不是不能用,问题是怎么用,这正是民俗学、神话学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因为,民俗学和神话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实是“礼失求诸野”,现代民间口承文本对于古代文本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像现在许多民俗学科从业者所相信的那样,通过田野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一个较之古代文本更完整更原始的口传版本,也就是“善本”,从而用它代替或“校点”古代文本,而主要是在于通过对民间口传语境、文体、修辞、流传、接受等等情况的整体把握,重建我们理解古代类似文本的语境。
6.陈兄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只是有一点,下手未免狠了点,你把前人的七宝楼台打个七零八落,不能就这样算完了,得建一座新庙,给伏羲、女娲找个住处,别让两位尊神成了孤神野鬼。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2-11-25 12:50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