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77|回复: 10

朝戈金的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6 12: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头史诗的五个基本问题

口头史诗的五个基本问题.doc

179.2 KB

发表于 2003-7-14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各位好,抱歉文章写得长了,头绪又多。从没有人跟帖这点来看,话题大概不吸引人。
我还犯了个错误,将不是最终修订版传了上来。
下面的文档,才是“修订版”。
题目也改动了,叫做“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

口头诗学五题.doc

195.58 KB

 楼主| 发表于 2003-7-14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朝大侠的会议文章以他新贴的为准,请大家讨论时注意别用错版本!
朝大侠谦虚了,只是因为大作贴得晚,正好会议开始了,大家注意力更多集中到当日会议论文上,所以有些寂寞汉宫秋的意思;大作正是本次会议的压轴,不太遥远地谛听豹尾的响鞭。
发表于 2003-7-14 2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已经写了几条,藏着见面再说。
发表于 2003-7-16 16: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关于这篇文章,我想说明几点:
1,        写作方法上进行了尝试——开放的结构,开放的观念。在五个方面平行罗列了相关要点,读者要参与进去,自己总结。
2,        对当今的诗学观念,进行了适度的修正——提炼了新的尺度和新的视阈。
3,        特别重分析和阐释过程——不同意结论没关系,方法是否靠得住呢?
4,        不试图“构造”口头诗学的法则,而是让法则通过样例自动“显现”,结论自然“生成”。
5,        在组织材料上,运用了某种综合的方法。
6,        这是中西结合的成果。
发表于 2003-7-16 19: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好像两位合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在密大口传中心的黑板上完成的?这种合作方式很有意思,哪天也让马克学学。
发表于 2003-7-16 19: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不是黑板上,是并肩用两台手提电脑完成的。挺怀念那种工作方式。
发表于 2003-7-16 22: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我怎么记得你说过“诗句例段”的分析都是写在黑板上的?
发表于 2003-7-17 07: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由于密码的关系,很遗憾我看不到朝戈金的大作。不过您的论文的标题使我想起西方口头文学研究中的“荷马问题”(Homeric Questions)一说,不知道您认为这个西方研究传统(比如Milman Perry)对中国口头史诗研究曾经有过或者可能具有什么一样的影响。多谢。

fieldworker

[ 本帖由 fieldworker 于 2003-7-17 07:5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7-17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你好,田野工作者:
按说在会议期间,所有的文章密码都取消了,所以,你应当能直接下载这篇文章。当然,在我所翻译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我写的序言里,对荷马问题有所交待。该书出版于200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另外,帕里的理论对中国史诗研究的影响已经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可以参阅最近的若干相关成果。
发表于 2003-7-17 13: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朝戈金的论文

多谢朝教授的指导,我一定认真阅读有关文献。(也许是因为我注册迟了,无法直接下载论文。)

有关荷马问题,我其实是从Walter Ong有关口语和文字的论述中间接接触到的。Ong认为字母印刷术打破了口语文化时代的心理和认知机制,同时(至少是附带)指出汉语方块字印刷并没有象欧洲(特指由闪族人发明,由古希腊人完善的)字母那样对人的精神和意识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且不论其中的文化隔阂和优越(这是另外一个问题),Ong的论述至少提醒我文字以及以文字为基础的媒介跟口头文化之间的冲突。我想问朝教授,在充满了各种媒介内容的现时代,口头文学(尤其是史诗)的原生态究竟受到了(除了口语以外其它)媒介的多少影响?


[ 本帖由 fieldworker 于 2003-7-17 13:21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