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诸位
哪位同好亦读过陈学森君的大著《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能否从民俗与传说的研究角度点评一二?谢了。关于陈学霖先生的介绍文字
功夫文章学子书□王春瑜
(出处:《中华读书报》)
陈学霖教授的新著《明代人物与传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
版),由《明太祖文字狱案考疑》、《明初都督宁正父子传记辑补》、
《〈明史·徐贲传〉纠谬》、《刘伯温建北京城传说探颐》、《〈真
武神·永乐像〉传说溯源》、《王景弘下西洋之史事与传说》、《李
贤与“土木之役”史料》、《漆工杨埙事迹考述》、《暹罗贡使“谢
文彬”事件剖析》等十篇学术论文组成。即使是史学圈外的人,看了
这些文章的标题,也能感受到其学术分量。这些论文虽然都发表过,
但此次结集前,每篇都经过著者的修订和润饰,而有几篇文章,由于
新史料的发现,著者更作了大幅度的增删改动。
学霖先生的这些研究成果,对明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海
内外有相当一批明史著作,包括影响巨大的吴晗《朱元璋传》,述及
明初文字狱,都依据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初文字之祸》等资料。说
朱元璋炮制“表笺之祸”,在名士徐一夔、释来复等所上表章或诗文
中,寻寻觅觅,因文字声音触犯朱元璋对“僧”或“贼”等词忌讳,
如以“则”嫌于“贼”,“生知”嫌于“僧知”,“法坤”嫌于“发
?”等而惨遭杀戮,并由此而给朱元璋下结论:“其初学问未深,往
往以文字疑误杀人”。学霖先生对此未敢轻信。他旁征博引,钩稽史
实,以史源学为突破口,发现此类案件,明初文献并无记载,嘉靖以
后的野史稗乘,才议论纷纷,而到万历末年的《国朝谟烈辑遗》则更
写的有鼻子有眼,像煞有其事,至清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则已集
大成,俨然定谳。经学霖先生考证,徐一夔寿终八秩,何尝死于明太
祖刀下?来复涉嫌与胡惟庸同党而死,亦与文字狱无关。如此等等,
所举证据,均确凿、过硬,堪称铁板钉钉,有力地廓清了明初史研究
中的几重迷雾。尤忆十几年前,明史学界的老前辈王毓铨教授访美归
来,示我以学霖先生这篇大作的抽印本,研读之后,茅塞大开,始知
海外对此类问题,五十年代初即已注视,而以学霖先生用力最勤,故
成果最丰。正是在这篇佳作的启迪下,我也开始考辨明初文字狱某些
史料的真伪,写了《明初二高僧史迹考析》(参见拙著《明清史散论》)
,纠正了《七修类稿》的相关谬误。学霖先生的其它论文,或考辨,
订《明史》、《明通鉴》之讹;或钩沉,使湮没不彰的人与事,重见
天日,如指出在土木之变中,图谋行刺王振者为李贤,弘扬漆工杨埙
在中国漆艺史上的独特地位等,无不显示出他治明史的深厚功力。同
样引人注目的是,学霖先生用第三只眼睛看明史。这指的是他以社会
学、民俗学、宗教学的独特视角,审视刘伯温建北京城的传说,小中
见大,指出传说故事虽然荒诞不典,但从中仍可窥知某些蒙古习俗、
明初在北京和南京建城的史实,以及蒙汉两族民族传说的相互交流,
显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史家垂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
的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以为,此文与他在1970年发表的
研究烧饼歌的大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学霖教授原籍广东新会,1938年生于香港,后负笈美国普林斯
顿大学,获哲学博士,专攻宋元明史,著有中、英文《宋史论集》、
《刘伯温与哪吒城》等十种,可谓著述宏富。学如积薪。他是个拾薪
不辍者,厚积薄发,与轻薄为文者有天壤之别。“道路随缃帙,乾坤
到彩毫,丁年无旷日,乙夜有燃膏。”(李因笃:《顾亭林先生二十
韵》。《寿祺堂诗集》卷6)学霖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勤奋、坚韧的史学
家。
陈平原先生关于《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的评论
“……陈学霖的《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之以史家学养处理一则表面看来荒诞无稽的传说,将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宗教学等眼光重叠起来,虽然结论“传说所见大小传统的交融”并没多大震撼力,但其选材之巧妙,以及步步为营的论证,还是很令人愉悦。 ”——引自陈平原:《“五方杂处”说北京》
RE:请教·诸位
Redbud 于 2003-10-15 12:38 写道:虽然结论“传说所见大小传统的交融”并没多大震撼力......
虽然“结论”或许“没有多大震撼力”,其互动与交融的具体呈现,则非日积月累的资料梳理无以完成。或者这一领域目前急缺的不是理论提升、而是实绩显现。
顾颉刚先生(1929,2,13)日记:
“孟真谓予上等的天分,中等的方法,下等的材料。又谓予所用方法只有历史的和结帐的两种。又谓历史方法不过一个历史观念而已。权予向民俗方面发展。——材料是客观事物,其价值视用之者何如耳。岂能分高下乎!七三年七月补记”
RE:
《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国际研讨会。将于2003年10月22-24日召开。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附上本次会议日程安排。
RE:请教·诸位
家兄,这是很有意思的会议,在北大哪里开,请赐告。RE:请教·诸位
萧放 于 2003-10-17 21:13 写道:家兄,这是很有意思的会议,在北大哪里开,请赐告。
大哥!小弟这两天忙于会务,失于照应了。抱歉!
会议地点:北京大学勺园七号楼会议厅(就是多功能厅。彼时小弟将充任“姿客”、恭迎大驾)。
另外,对会议有意的英雄不妨告知萧某一声、另有若干资料可以奉上。
[ 本帖由 萧云从 于 2003-10-19 12:36 最后编辑 ]
RE:请教·诸位
听说在勺园廊道中同时还有号为“古城残片”的老北京摄影图片展出,不妨转转。RE:请教·诸位
看到招贴了!北京民俗百图“开脸”、“垫底”。陈师曾抢尽风头。呵呵。RE:请教·诸位
萧云从 于 2003-10-17 17:45 写道:《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国际研讨会。将于2003年10月22-24日召开。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附上本次会议日 ......
主题新颖,话题有趣,很想去听听。
谢谢萧大侠!
RE:请教·诸位
1、空間、地域與文化 : 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 主编李豐楙, 劉苑如.Publisher Taibei Shi : Zhong yang yan jiu yuan Zhongguo wen zhe yan jiu suo, 91
台北市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民國] 91
2、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edited by G. William Skinner ; contributors, Hugh D. R. Baker ... .
Publisher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感覺這兩本書與《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国际研讨会,代表了近年治文學史、社會史、民俗史的一個方向。
RE:请教·诸位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已经有了中译本,大陆学子也可以方便找到。[ 本帖由 萧云从 于 2003-10-20 22:34 最后编辑 ]
RE:请教·诸位
滑不留手 于 2003-10-19 20:45 写道:听说在勺园廊道中同时还有号为“古城残片”的老北京摄影图片展出,不妨转转。
滑兄真是个眼疾手快的!另具小可的小道消息,据说作家莫言也要莅临圆桌会议。未知确否? :D
RE:请教·诸位
游园惊梦 于 2003-10-20 23:07 写道:据说作家莫言也要莅临圆桌会议。未知确否? :D
确。
RE:请教·诸位
“学霖先生用第三只眼睛看明史。这指的是他以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的独特视角,审视刘伯温建北京城的传说,小中
见大,指出传说故事虽然荒诞不典,但从中仍可窥知某些蒙古习俗、
明初在北京和南京建城的史实,以及蒙汉两族民族传说的相互交流,
显然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史家垂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
的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以为,此文与他在1970年发表的
研究烧饼歌的大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史学家的进路旁征博引民间文学、社会学、戏曲等材料,陈家霖先生这本书从史学角度看,确实值得注意。好处就不多说了。但是俺在看的时候,觉得他引的材料总是隔了一层。比如用佛教之材料说明哪咤崇拜之来源,感觉没说到点子上。哪咤如何与北京本地龙王崇拜合谋,从而成为独特的北京城建城之传说,这个过渡他交待得不清楚。
另外,毕竟是海外学者,对大陆的民俗资料还是掌握得少了些。我看他最后一章讲到北京清代祈雨民俗,中有小童歌谣“摩诃罗”,这其实是哪咤崇拜的一个有力证明。作者似乎还只是限于利用物理(physical)层面的民俗资料,还有不少话可以说得更准确些。
不过,还是一本好书。居然是在我们学校的建筑系图书室借到的。那些画图纸的工科生,哪里懂得它的妙处!
一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