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难忘的悲歌
难忘的悲歌——“孙美瑶招安”试说
虎夷
劳动人民的文艺创作从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应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举凡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大事件,都能在民间文学作品中找出人民的反应。⑴当年发生在枣庄地区的“孙美瑶临城劫车案”,鲁南民间就有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予以记述和评论。其中,《孙美瑶招安》便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孙美瑶招安》(以下简称《招安》)是一种叙事民间小调,当年在城乡广为流传,至今仍民间传唱。从《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中可以看到,五区一市的“歌谣谚语集”里都有这种小调。“劫车”和“招安”这一事件已过去了七十多年,为什么人们仍未淡忘,为何仍在社会上传唱,当地的老百姓究竟作何评述?由此看来,《招安》的确值得我们研究一番。
从已收集、整理和入集的多首《招安》来看,大都采用同一调式,讲述同样的一个故事,即: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孙美瑶等人造反作乱,为官军所困。孙带人下山劫车绑架了洋人。在洋人的斡旋下,孙被北洋政府招安,并带队出山受编。招安后,新军倍受官军刁难和歧视。最后,孙也中计被杀,被招安的人最后终于被遣散。故事平铺直叙,语言朴实通俗,篇幅简短,大都是五十多句。
《招安》历数十年而未泯,并得以流传,其原因之一,就在事件本身,——它是发生在枣庄的大事件,是震惊中外的大劫案,是父老乡亲的大手笔。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别人怎么避讳,老百姓认为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最让枣庄人露脸的一件大事。就今日来看,中国的百年近代史对此事有记载,山东省志有记载,本市的第一部志书也有记载。当然,民间广为颂扬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招安》借用的是传统民歌《十二个月》的曲调和格式,这是得以流传于民间的原因之二。从一九八六年进行的“民间文学三集成”普查中可知:《十二个月》是流行最广、各区(市)收集最多的一种民歌。人们熟悉它的曲调,动听上口,易传易承,一经传唱,便于流传。在七十年代的滕南乡村,无论是挖河、打井,还是大田农耕,大凡集体劳作的时候,时常便有人唱上几段,中、青年男女,也大都能随之唱和。《十二个月》,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流行”歌曲。《招安》流行的奥秘,就在它旧瓶装新酒,使用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招安》经久不泯,仅此一点也就说明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着深厚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影响。从这个小调的流传区域来看,既有当年孙美瑶的控制区,也有为官军所绝对控制的统治区,还有彼此渗透的“拉锯区”。因而说,《招安》的小调不是由“马子”或他们的后人所作、所唱、所传,《招安》的流传是“匪区”的,影响也是超“匪区”的。
《招安》是普通群众集体创作的。即使始创是某个人,但在民间传播的过程中,各个时期、各种演唱者参与改编、修订和再创作也是必然的,所以说它仍是集体创作。这种集体创作,在故事的叙述上有明显的痕迹。例如《八月里》一段,山亭区采集到的唱词是:“八月里月正圆,众当家的乱埋怨。人人都说招安好,提起招安没有钱”。台儿庄的是:“八月十五月正圆,五团长领兵要出山。俺问出山上哪去,枣庄一地安营盘”。薛城的是:“八月里八月八,孙美瑶领兵抢长沙。孙美瑶领兵千千万,抢的银钱用车拉”。“八月十五月正圆,旅长车站不耐烦。一没粮草二没锅,拿着新兵不值钱。”市中区的是“八月里来八月罢,二十旅把兵发。大兵发到高山去,孙美瑶带人离了家”。显而易见,不仅是歌词长短不同,《招安》是大众在流传中集体创作的作品。
从《招安》叙述的史实正误来看,创作者也都是局外人,是普通的老百姓,并非是知情的马子或他们的后人。首先,以山亭区收集的《招安》为例,象:“被困”、“下山”、“拉洋人”、“谈判”、“飞机示威”、“招安”、“调兵”、“谋杀”、“被遣”等情节的 时间都与史实不吻。除表明这里时间的出现,是对传统民歌《十二个月》起手法的直接套用,并未理会时间是否属实;也反映创作者或演唱者都是即兴发挥、有感而发。同时,也证明他们内情不详,是普普通通的局外人。
二是有些事情先后是颠倒的。例如飞机示威,由于飞机是第一次在枣庄上空出现,人们特别关注,各区的《招安》都记录了这一事件。但是,大多数小调都注明在招安之后,实际上飞机飞临枣庄是在招安谈判之中。因此,说明《招安》的始创和传人都不是知情人,并说明小调始创与劫车案的发生,已相隔有年了。
三是“谋杀”是官兵服装标志的变化,各区采记得《招安》小调都记录了这一点,也说明始创人只是旁观者,他们注意到了官兵“金箍帽子红布缠”这一细节,确时也弥补了史料的不足。
.四是招安事件的叙述,从“大乱”至“被遣”完全是粗线条的直捋,所讲也都是路人皆知的消息,并未触及“孙美瑶”或“官军”的内情。由此而知,始创作者和再创作者都是来自局外,他们是以证人的身份叙述这一历史事件的。
民歌是人们有感而发的表达方式。从《招安》哀怨的曲调中,我们可以体会其中的压抑、愤懑、失落和悲伤。虽然同是《十二个月》的小调,但是《招安》唱罢,全无了小家女人“闺怨”的悲悲切切,从《招安》的字里行间,倒升腾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激昂,和一种黑云压城的沉闷。这一民歌并不是简单的说史,而是带有十分明显的倾向性,立场观点鲜明 。
首先,《招安》肯定是孙美瑶的拉杆起事,是逼上梁山。对此,从各区收集到的这种民歌,几乎都是这种说法。例如山亭的说:“正月里是新年,枪刀剑戟民不安,官家人已打了十八炮,庄户人家逃了反”。薛城的是:“正月里是新年,山东地里淌狼烟,官的私的都要粮,苦了农民作了难。”峄城区的也说:“…… 官兵私兵动枪炮,民人百姓遭了难。”《招安》第一段社会背景的介绍,一针见血地就指出了,军阀混战和贪官恶绅的强取豪夺,致使“民不安”、“遭了难”。从而也就肯定了抱犊崮“马子”造反有理。“农民不自觉地发动了起来,只是应为他们已经忍不住了,只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不声不响不反抗就死掉。”⑵ 谈及劫车案的导火索,就是:“一万大军困高山,困得一无粮草二无水,困的马子好可怜。”通过如此介绍:逼上深山,再困高山, 就逼着孙美瑶等“马子”作困兽之斗,铤而走险。劫车是官军所迫,是不得不的一步,由此申明了劫车案的合理性。
从《招安》对孙美瑶等人的称谓中,也可以看出人们爱憎倾向。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们在过去那些为地主、富商阶级服务的文士笔下,是逆贼,是匪魁,是‘罪不容诛’的凶犯。但是,在人民自己的文献里,在他们的传说和歌谣中,这些人物却是具有无限神勇的英雄,是为人民除害并受尽人民敬爱的战士。” ⑶ 在《招安》的民歌中,无一处使用像“匪”、“盗”、“贼”、“寇”的字眼。只有山亭和市中区收集的小调中出现了“马子”字样⑷。薛城、台儿庄的就直接称呼作“老民”、“孙美瑶领兵--- ---”、“招安的新军”、“新军”、“新军招安的”、“招安的”、“旅长”(孙美瑶)。峄城的《招安》小调就明明白白地褒称作“四大将”、“大汉”(孙美瑶)、“英雄们”。但就这些称谓中可知,孙美瑶等人在人们的心目中,酷似民间传说的梁山好汉,是逼上“抱犊崮”的绿林英雄。至少在此类的民歌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这个样子。
其次,人们对“掀铁道,拉洋人”是赞赏的,并感到快意。民间有句最能表现鲁南汉子敢做敢为性格的俗语,说:“要断断皇杠,要捩捩娘娘”。临城劫车,比封建社会断皇杠捅得还大。这洋鬼子是直系军阀的太上皇。拉洋票,举世震惊,朝野不宁,可谓痛快之至。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对于苟延残喘的贫苦大众来说,与其任人宰割,不如拉杆求生;兵临崮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劫车拉票以求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人们并不感到过分、过火。所以《招安》中便有了:“四月里四月八,拉着洋人转回家。洋人被拉高山上,黄金万两不卖他。”孙美瑶等首领所设计的:劫洋人上高山,挟洋人以令军阀的对策,从军事上无疑是成功的。“架洋票”一举,让军阀的洋主子暴跳如雷,也让大大小小的走狗们惊慌失措。这种“打主人看狗”的一招,的确让当年黄泥岗的好汉们也自愧弗如。看洋大人们抓耳挠腮,瞧达官显贵媚眼游说,瞅军阀的头头脑脑忍气陪笑,再望望那些头顶着高粱花子、脸抹着煤灰的乡巴佬,突然间地尊贵了起来,一切显得那么滑稽,又是那么令人快意。人们之所以这样赞许,因为当时的创作者、传唱者与劫车人一样,在那个社会中都是一钱不文的草芥之民。原本生、死都会无声无息的小小老百姓,如今也掀动了世界,让世人们刮目相待,尤其是这一棒打到了不可一世的洋鬼子屁股上,怎能不让人击掌叫绝。所以看热闹的局外小民,也无不快意地撂了一块半头砖:“万两黄金也不卖他”。
其三,《招安》谴责了帝国主义和官府失信,痛斥了洋鬼子和军阀勾结、谋杀招安受降的新军。在叙述的史实中,是洋鬼子设圈使计,先使孙美瑶率部出山,继而逼迫其旧部再反,最后借故谋杀孙氏,遣散新军,彻底扼杀了这支农民武装。在民歌里,人们把矛头直指向了信誓旦旦、为军阀招安作保的洋鬼子。峄城《招安》中的五月段和七月段,所言即是:“五月里,割麦忙,七国鬼子发了慌。外国人败类定毒计,英雄们被骗招安受了降。”“七月里,七月七,七国鬼子起飞机。车站上空飞机转,吓坏了新兵招安的。”正是这种又笼络又震慑的卑鄙伎俩,促使当时尚占主动的孙美瑶出山受编,以至落入圈套、坠入陷井。才使得军事上难占上风的官兵终于得势,并最后得以谋杀孙氏、镇压新军。《招安》印证了这一史实:反动军阀和“洋鬼子”联手镇压了孙美瑶的这支农民武装。
其四,《招安》对孙美瑶妥协招安是批判的,认定是受编出山葬送了自己,也断送了久经沙场的武装力量。《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所辑入的几首民歌,存有这样一致的看法。讲起招安过程,都是“商量商量招安吧,小辫一剪换军装。”这一句地地道道的方言俚语,出口轻松顺溜,描绘出了孙部对招安的草率、天真,近似于一拍即合、一呼即应。事实上,当时不少合杆的首领对此早就如饥似渴,存在当官发财、光宗耀祖的种种幻想。为此,不少的人甚至背叛了“打出一个清平世界,为父老兄弟造真幸福”的初衷。枣庄市政协编辑的《临城劫车案》⑸,其中也辑入了一则同题民歌。它对招安就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描写招安后的孙美瑶及其新军,充满了讽刺和揶揄。例如六月、七月段的叙述,寥寥数语,便把孙美瑶等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几乎就是一副穷人乍富的滑稽像。这也是小农出身的好汉们,目光短浅的写实小照。
其五,《招安》对孙美瑶的悲惨结局,流露了同情和伤感,对农民斗争和农民的出路感到渺茫。单就从“临城劫车案”来说,从军事斗争上看,孙美瑶是出奇制胜的赢家;从政治上交手,他是连自家性命都搭进去的赌徒。面对当年发生在身边的这一悲剧,当时的人们不能不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何其痛也。战火不息,天灾连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只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而马子的最后结局也只有两种:要么战死,要么招安。但是,孙美瑶之死又告诫人们,招安是走不通的死路。小调借以招安者的口吻说得明白:“不是招安还好过,提起招安泪涟涟。”涟涟之泪,既为壮志未酬的豪杰所洒,也为苟延残喘的自己所落。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究竟路在何方?这便是招安惨败遗留给人们的问题。
郭沫若先生曾经讲过:“民间文艺给历史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得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把手的材料。”⑹郭先生虽然是讲的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同样也适用于近代史的研究,也适用于临城劫车案的研究。《孙美瑶招安》和其他相关的民间文艺(传说、轶闻、民谣、鼓词、唱本等),便是不可忽视的真实、可贵的史料。通过这部分材料,我们可以倾听道老百姓的呼声,听到他们对孙美瑶及临城劫车案的鉴定或评价。通过《招安》可以看出,他们对孙美瑶是赞许、同情的。在民歌中,他是一个惨败的英雄,是一位乡人难以忘却的绿林豪杰。
注释:
⑴刘锡诚《列宁怎样评论劳动人民创作载《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版90页
⑵ 列宁《给农村贫民》载《列宁选集》第一卷第445页
⑶ 《〈民间文学〉发刊词》载《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8页
⑷ 马子,即码子。江湖黑话,或土匪自称,或谓同伙。见《隐语行话黑话秘笈释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64页
⑸ 枣庄市政协文史委编《临城劫车案》(文史资料第21辑)中,辑入有培才、福人搜集的《临城劫车案谣》. 其中的六月和七月段是:“六月里来晒龙袍,新编的旅长孙美瑶。封官赐爵把令传,又给银元又分钱。公司号饭无停闲,忙得饭铺团团转。七月里来七巧日,新编旅官兵笑眯眯。各村各街访友会亲忙,崭新的军装真排场。”
⑹ 郭沫若《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目的》载《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17
附民歌《孙美瑶招安》
附一:
孙美瑶招安
抱犊崮在山东,周天伦坐朝廷。
四天马瞎胡闹,拉洋人掀铁道。
正月里是新年,枪刀剑戟民不安。
官家人已打了十八炮,庄户人家逃了反。
二月里草芽尖,一万大军困高山。
困得一无粮草二无水,困得马子好可怜。
三月里三月三,马子下夜午时闯下山。
下山不到别处去,沙沟临城把铁道掀。
四月里四月八,山里马子把洋人拉。
他们把洋人拉了去,万两黄金不卖他。
五月里收麦忙,七国的鬼子来商量。
商商量量招安吧,辫子一剪换军装。
六月里三伏天,武装整齐出了山。
出山不到别处去,郭里集、齐村、枣庄把营安。
七月里七月七,洋人又发大飞机。
飞机来到枣庄站,震震马子招安的。
八月里月正圆,众当家的乱埋怨。
人人都说招安好,提起招安没有钱。
九月里是重阳,洋人又发棉军装。
肩牌领章都发到,光发皮带没发枪。
十月里立了冬,吴团长来调兵。
调兵调到枣庄窑,四路口子插下营。
十一月里三九天,请孙司令把酒餐。
杀了司令塌了天,金箍帽子红布沿。
十二个月一整年,提起招安好可怜。
十一月十五解散的,每人发给二十块钱。
原载《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山亭歌谣谚语集》
附二:
孙美瑶招安
正月里来是新年,枪刀剑戟民不安。
官军使的是快炮,倒叫老民作了难。
二月里来草芽尖,孙美瑶领兵要出山。
要问俺出兵上哪儿去?临城东里把营安。
三月里三月三,沙沟北来把铁道掀。
四月里来四月八,掀了铁道把洋人架,
万两黄金不换他。
五月里来是端阳,六国洋人来商量。
商量商量招安吧,小辫一割换军装。
六月里来三伏天,招安的新军来操练。
一无兵法二无主,拿着新军不值钱。
七月里来七月七,七国的鬼子使飞机。
开着飞机高山上,吓坏了新军招安的。
八月十五月正圆,五团长领兵要出山。
俺问出山上哪去?枣庄一地安营盘。
九月里来是重阳,上边发下棉军装。
肩牌领牌都领到,光发皮带不发枪。
十月里来寒风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招安的新军不吃香,三麸洋面疙瘩汤。
你是杠子队,我也没有枪。
你说没钱花,我也没官饷。
十一月三九天,杀了旅长塌了天。
上边官军没了信,军装帽子红布缠。
十二月来一整年,招安的新年来遣散。
一律军装都扒下,个人光腚回家去过年。
原载《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台儿庄歌谣谚语集》
附三:
孙美瑶招安
正月里是新年,山东地里淌狼烟,
官的私的都要粮,苦了农民作了难。
二月里龙抬头,抢了菜园结了仇。
夜晚拼死逃了命,白天宁死不下楼。
三月里三月三,孙美瑶领兵要出山。
出山不上别处去,沙沟、临城把铁道掀。
四月里四月八,架了洋人转回家。
架了洋人把高山上,少了黄金不卖他。
五月里五端阳,五国的鬼子来商量。
商量商量招安吧,辫子一铰换军装。
六月里三伏天,孙美瑶领兵出了山。
出山不上别处去,枣庄窑上安营盘。
七月里七月七,七国的鬼子使飞机。
飞机飞到山东地,吓坏新编招安的。
八月里八月八,孙美瑶领兵抢长沙。
孙美瑶领兵千千万,抢的银钱用车拉。
九月九里九重阳,上边又发棉军装。
军装领牌都发到,光发军装不发枪。
十月里立了冬,山东地里又招新兵。
招兵不上旁地去,枣庄窑上插大营。
十一月三九天,砍死旅长塌了天。
大兵良子传下令,军装帽子红布缠。
十二个月一整年,恹头耷脑进了山。
不提招安还好受,提起招安泪涟涟。
原载《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薛城歌谣谚语集》
附四:
孙美瑶招安
正月里,是新年,枪刀剑戟民不安。
官兵私兵动枪炮,民人百姓遭了难。
二月里,草芽尖,四大将困高山。
一无粮草二无水,倒叫大汉作了难。
三月里三月三,大汉领人出了山。
出山不到别处去,沙沟、临城把铁道掀。
四月里四月八,拉着洋人转回家。
洋人被拉高山上,黄金万两不卖他。
五月里,割麦忙,七国鬼子发了慌。
外国人败类定毒汁,英雄们被骗招安受了降。
六月里,三伏天,大汉人马出了山。
出山没上别处去,枣庄车站安营盘。
七月里,七月七,七国鬼子起飞机。
车站上空飞机转,吓坏新兵招安的。
八月十五月正圆,旅长车站不耐烦。
一没粮草二没锅,拿着新兵不值钱。
九月里是重阳,吴团长下来发军装。
肩牌、领章都发下,光发子弹不发枪。
十月里,立了冬,吴团长下令发大兵。
大兵发到峄县地,四面路口安军营。
十一月里三九天,杀了旅长塌了天。
大军良子传完号,金箍帽子红布缠。
十二月里一整年,诸位兄弟回家转。
不提招安还好过,提起招安泪涟涟。
原载《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峄城歌谣谚语集》
附五:
孙美瑶招安
正月里来是新年,枪刀剑戟民不安。
马子一把盒子炮,闹的人民不得安。
二月里来草芽尖,十万大军困高山。
一无粮草二无水,提起打仗好可怜。
三月里来三月三,衣帽整齐出了山。
出山不到别处去,沙沟临城铁道掀。
四月里来四月八,拉着洋人转回家。
洋人拉到高山上,万两黄金不卖他。
五月里来五端阳,五国鬼子来商量。
商量商量招安吧,剪了辫子换军装。
六月里来三伏天,衣帽整齐出了山。
出山不把别处去,峄县、枣庄扎营盘。
七月里来七月七,七国鬼子来飞机。
飞机飞到车站上,震煞马子招安的。
八月里来八月八,二十旅把兵发。
大兵发到高山去,孙美瑶带人离了家。
九月里来是重阳,孙美瑶到枣庄去商量。
一没钱二没衣,商商量量发军装。
十月里来雪花飘,孙美要好心焦。
肩牌领章皆都有,一没枪来二没刀。
十一月来立了冬,孙美瑶一气进官棚。
见了团长心生气,照脸打了两巴掌。
十二个月一整年,新军溃散真可怜。
东门外杀了孙司令,老军良子发暗号,
个个都是红布缠。
原载《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市中歌谣谚语集》
附文注:
王善民主编的《枣庄市民间文学资料选编》,已于1989年出版。山亭区的《孙美瑶招安》,采录于1987年,由半湖乡务家后村73岁的老汉黄金海演唱;台儿庄的采录于1987年,由台儿庄镇82岁的王杜氏老太太演唱;薛城区的采录于1987年,由沙沟镇西王村的杨家珍老汉演唱;峄城的采录于1987年,资料集题名原为《孙美瑶》,由坊上乡郝湖村农民孙井志老汉演唱;市中区的采录于1987年,资料集上原名为《拉洋人》,由孟庄乡冯庄村78岁的颜成义老汉演唱。
RE:【原创】难忘的悲歌
抱犊崮与民国第一案抱犊崮在今日枣庄市境内,居沂蒙山区七十二名崮之首,山崮突兀,像一位峨冠端坐的君子,所以又称“君山”。抱犊崮崮顶四周岩石如刀劈斧砍,山顶平坦。据《峄县志》记载:昔日有一个姓王的老汉抱犊耕其上,后仙去因得名抱犊山,抱犊崮之名系由抱犊山一名而得。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山亭区付庄乡清末秀才孙美珠,伙同其弟孙美瑶,仿梁山效水浒聚众起事,天险抱犊崮便成为他们立足的天然基地,鼎盛时人马4000多。1920年清明节,孙美珠召集各路盟首议事,宣布成立“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
北平政府视自治军为心腹大患,急令山东督军围剿,对抱犊崮形成了铁壁合围之势,山上水粮俱绝。孙美珠在西集战斗中身亡。以孙美瑶为首的司令部在抱犊崮金銮殿石洞中召集紧急会议,根据已掌握的信息,断然制订了一个“围魏救赵”、大闹津浦线的决策,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临城劫车案。
1923年5月6日凌晨,由上海开往北平的世界联运客车第二次特别列车,当行到临城时,突然出轨,孙美瑶共劫持美、英、法、意等国人质39人,其中有美国红十字会护士总代表,法国公使馆参赞,美国总统顾问以及一大批中外记者等,全部劫往抱犊崮。
临城劫车的消息翌日传到北平,立即成为轰动世界的大新闻。驻北平的十六国公使向北洋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北洋政府慌了手脚,急派两位代表前去谈判。
谈判时几经反复,从5月11日到6月12日,历时一个多月,总算达成协议,北洋政府答应付款8。5万元,招编了3000人,组成山东新编旅,委任孙美瑶为旅长,人质全部释放。但是北洋政府并未放过这个心腹大患,曹锟在窃取了军政大权之后,令兖州镇守使,在枣庄中兴煤矿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诱杀。随之山东新编旅解散。
临城劫车案,虽以孙美瑶被害而终,但他却给风雨飘摇的北洋政府以致命的打击。一段悲壮的故事使抱犊崮更增添了历史名山的涵义。
根据《走向世界》高洁《鲁南奇峰抱犊崮》整理
RE:【原创】难忘的悲歌
临风摄影《抱犊秋色》RE:【原创】难忘的悲歌
洋票。和山东土匪在一起的李·所罗门引自 张耀铭 《土匪的历史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