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登坛缘起
宜家 于 2004-12-3 21:27 写道:论坛中视觉资料,也可以建立一个视觉资料室,有些田野图片真的很美!听觉资料也可以听觉资料室,口头性尽在其中尔。
支持!
RE:登坛缘起
会场在哪里?[ 本帖由 虎夷 于 2004-12-3 09:35 PM 最后编辑 ]
RE:登坛缘起
叶坛主差也,会场可以设在中天门,但是大虾们一定要拘在红门,才有可能天天拜关公。RE:登坛缘起
虎夷兄指出的对,红门的关帝庙是大虾们的好去处,你这张关帝庙的戏台,正是他们唱戏的好地方。RE:登坛缘起
71兄所言开了一个惹人艳羡的色口子:文献传统也有正统与民间之分,也有汉与非汉之分,也有潜在与显在之分,也有经典与通俗之分……尤其那些个口头传统中隐隐约约的文献传统,实在不亚于那纯粹意义的一定先是文献传统的融杂文献了。巴嫫也曾在其专题研究中述及书面(文献)传统问题,如果小可们都拿这种密切的两传统现象出来,一定有大精彩的!RE:登坛缘起
流萤 于 2004-12-3 21:28 写道:文献与口述、文献与文献,理顺关系很不容易的说。“三大集成”的一些稿本让人看了糊涂,很怀疑是几个人拿了先秦文献的片断,兑了口头词汇的水,制造成现在的样子的。不知道这种复杂现象该如何解剖呢?
对。可能先得弄清口头性的特点。否则,从不知道经过多少级变动定本的文献中读出这种口头性可能有难度。
RE:登坛缘起
虎夷兄指出的对,红门的关帝庙是大虾们的好去处,你这张关帝庙的戏台,正是他们唱戏的好地方。RE:登坛缘起
论坛设立图书馆,汇集过去高人们的高见,好主意。只是在技术方面如何操作,还需要请教有关专家。对于如何分类,还需各位提出高见。RE:登坛缘起
对现在流行在民间口头的聊斋故事或笔记中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它们还算民间故事吗?RE:登坛缘起
流萤 于 2004-12-3 21:28 写道:文献与口述、文献与文献,理顺关系很不容易的说。“三大集成”的一些稿本让人看了糊涂,很怀疑是几个人拿了先秦文献的片断,兑了口头词汇的水,制造成现在的样子的。不知道这种复杂现象该如何解剖呢? 萤先生之言报了学界的底呢!三大集成之成败与高下,皆因难以细说其繁,而无以定论。那上千过万的工程啊,有谁可断言没有先生所言之混水呢?然仅此而论全体,以为三大集成水分浓浓,恐怕更是大谬不然了。
[ 本帖由 之农 于 2004-12-3 21:44 最后编辑 ]
RE:登坛缘起
关于分类,我觉得图书馆那样的分类可能没有民间文化的特色,是否可以考虑学者分类(现代民俗学理论分类)和原生态分类(民众生活实态中的分类)结合?RE:登坛缘起
预祝泰山会议圆满,我很想第三次去泰山,1985—1994-2005.RE:登坛缘起
流萤 于 2004-12-3 21:28 写道:文献与口述、文献与文献,理顺关系很不容易的说。“三大集成”的一些稿本让人看了糊涂,很怀疑是几个人拿了先秦文献的片断,兑了口头词汇的水,制造成现在的样子的。不知道这种复杂现象该如何解剖呢?
什么年代缺少了拿先秦本子的秀才呢?
秀才只要一放下书本,他就回到了民间。
我们当然不能要求秀才放下书本,就全忘了书中之事,立即更换一个知识体系来讲“民间”故事。
关键不在于这些“飞蛾”与“幼虫”的关系,而在于民间是否还有人在信着这些东西。
如果是,那我们可以做一篇很好玩的文章。
如果不是,我们可以做另一篇很好玩的文章。
巴莫的“格式化”那个,好象就是一篇关于“是”与“不是”的漂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