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j2005 发表于 2005-11-12 17:55:14

【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湖北   柯小杰
图腾崇拜不只是内在的心态,必然有相应的行为来表现,如祭祀活动即是。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有对自然的祭祀活动和人神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图腾崇拜的反映形式。也就是说,祭祀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本文将概括性的介绍湖北地区民间祭祀活动。
一、对自然的祭祀
对自然的祭祀,反映了早期人类,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并且因为自己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作为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予以祭祀,祈祷以取得其同情,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或已取得的结果不被破坏。这些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以成俗,在湖北各地依然大有存在。对日月星辰的祭祀。
祭日,冬月(农历十一月)十九为太阳的生日,这一天,很多老人以及武当山的道士、咸宁、大冶的僧人、神龙架的巫师都早迎日出祭祀它。道、佛两家也入乡随俗,在这一天,有些道观要做道场,有些佛寺要做法会,早晨迎太阳,黄昏送太阳。湖北省大冶市城西的普济寺每年的要做法事,称这一天为太阳生,要祭天,即祭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是战国时代的楚人祭太阳的唱词,始于"日敦将出兮东方",终于"杳冥冥兮东行"。观古察今,可知这里的民众对太阳的崇拜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
中秋祭月在湖北大冶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到来之前,乡村有为祭月做准备的一些民俗活动:经济稍好的人家,一般要请纸扎艺人,用篾和纸等扎制一个供月楼,楼高1至2米,四周用多种彩色花纸糊贴好,画有各种吉祥图案。还要到糕饼铺去订做一个绘有嫦娥奔月或吴刚伐桂之图案的大月饼,要用精粉制作,颜色要求洁白。还须备好香纸爆烛,到祭月时用。
中秋月圆之夜,全家人沐浴一新,摆好供月楼,呈上月饼,点燃香纸爆烛,举行祭月仪式,在家长的带领下,对着供月楼,面向西边,合掌祈祷,祈求月神保佑家人长寿、祝福家人团圆,岁岁平安。女的拜月,男的不拜。就是家境困难的人家,做不起供月楼,也要把月饼拿出来,在月光下,烧香燃烛供奉一番。然后,全家人坐在月光下,喝茶吃月饼,谈天聊地,老人免不了又要讲一讲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谓之赏月。
祭北斗。我国远古星辰崇拜中,即有群星朝北斗之说,道教承袭了这一说法,并加以敷衍增饰,创造了北斗星辰的说法。宣扬世人若能礼斗朝真,即可消灾解厄,增福延年。因而就有了祭祀北斗之习俗,在鄂东南,祭祀时所用的经书,主要是《北斗本命经》,它通过太上老君给张天师授法,认为北斗有九宫(星)三台。九宫,即北斗第一天极宫,阳明贪狼太星君;北斗第二天璇宫,阴精巨门元星君;北斗第三天机宫,真人禄存贞星君;北斗第四天权宫,玄冥文曲纽星君;北斗第五天衡宫,丹元廉贞罡星君;北斗第六开阳宫,北极武曲纪星君;北斗第七瑶光宫,天冲破年关星君;北斗第八洞明宫,外辅星君;北斗第九隐元宫,内弼星君。前七宫,合称"七元",主管解厄延生。三台,即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它们分别有着"生"、"养"、"护"人身形的职能。还说"北斗主星也,人命属焉",亦即本命,子、丑亥、寅戌、卯酉、辰申、巳未、午生人的十二个时辰,依次分属"七元"(七宫)。本命日,要修斋设醮祭祀北斗,诵持《北斗本命经》,用斗明灯一盏,上供中天大北极紫微七元星君位,其符用表端书,一笔不苟,诵贵处,化其符。共有四十三道符,九首神咒。祭北斗,诵《北斗本命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生命问题的一种看法。紫微帝君、北斗神君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星体的运行,人们观察、总结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帮助;而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在威胁着人们,同时,古人对星体的存在和运行也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有些天文现象,当时难以被人们所理解。于是,自然地把星辰神化,并加以崇拜,进行祭祀,以沟通人、神的关系,以祈祷永年,而这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愿望,祈祷的效果,确是无凭徵验的。
祭土地。土地神源于远古人类的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极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了衣食。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义就是"示土"--祭祀土地。土地神是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的小神,也作为村庄的守护神。因而它一般建在村前路口附近,从建筑结构看,有的是砖瓦木室,有的是用石条镶嵌而成,现在有的是混凝土结构。一般说石庙年代久远,砖瓦结构的未超过两百年。庙内空处一平方米以下,正中有的放着木雕或泥捏的拄着拐杖的土地公和土地婆(俗称土地菩萨,也叫土地老爷),两尊像并排坐或并排站,男高女低,男左女右,但都高于一尺,头像上有的还着了色,土地公一般长有胡须。没有塑像的,以木牌代替,木牌尺余长,七、八寸宽,上刻有土地真神灵位之类的文字。有的干脆空着。神龛前有香炉,炉内平时均有香灰、香棍,时不时的有人来上香呢。无论何种结构,庙门一般尺高、宽七八寸,上呈弧形。石结构门框一般錾有对联。
祭祀时间一年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秋社。全省各地具体时间不一:英山在二月初二、八月初二;兴山立春日、立秋后后的第五个戊日,八月初一,祭土地婆,传说这一天是其生日。
祭祀时,通常由族长领头或全村各户轮流做东,中午时分,摆上供品(视经济状况而定,有鱼、肉、蛋、豆腐等),斟上茶、酒,烧香纸,放炮竹,大家均下跪磕头,分别祈祷:"土生万物,地发千金,保我清泰,老幼平安,消灾赐福,六蓄兴旺,福神普照,衣食饱暖。"祭礼,一般由男性户主参加,户主不在可由家中男丁代替。祭礼结束,东家办有宴席宴请大家。
再就是平时,小孩有个头痛发烧,家庭不顺,也有女子到土地庙前祭拜,祈求护佑的。
二、人神祭祀活动
再说人神祭祀活动。最主要的是祭祖,祭灶以及各种俗神。
祭祖,是活着的家庭成员对已亡故的祖先表示怀念、敬畏之情的最重要的礼仪。祭祖的时间有生辰、忌日的祭祀,岁时年节如清明、寒食、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十月一、冬至、年节的祭祀,这是不变的,年年如此。此外,遇到喜事、需要报告给祖先的,诸如儿成亲、女对婿、中举等,也要祭祀祖先。其中,每逢先祖整十生辰或忌日时大祭,岁时年节中清明、年节的祭祖较隆重。
祭祖地点有宗祠(家庙)和墓地。
湖北乡村大都是宗族群居,形成单姓村落,或姻亲村落,因而每个村落大都建有宗祠、或家庙、或正堂。祠堂或家庙内建有神龛,比如:分宗建祠:大冶地区同姓内分宗族,别支系,支系内再分本宗、别宗。本宗通常含"九族",概称"亲房"。本宗与别宗的源头叫"大祖"。祭祖、提祖产、续族谱、定族规、排辈分、修宗祠在共大祖的支系内部进行。祠堂建筑样式与庙堂无异。通常正堂两至五栋,偏房一至数列,青砖、石脚、布瓦、石门槛、木板门,殿中撑木柱,木柱上飞檐翘角,角上挂铜铃(风铃).其内廊,原间作栏杆,镶鼔皮、梁架,木柱、门窗、四壁、神龛等均是精美的民间雕刻彩绘。 前殿上方置走马楼,作司礼台(戏台)。中殿空出,作祭祀活动场所。上殿置大型神龛一座,神龛内摆放列祖列宗牌位。始祖居中,大祖、高祖与各支宗分列两旁,左昭右穆,不得颠倒;上下尊卑,不得越位。神龛上挂匾额,殿中圆柱上嵌刻楹联,以标祖宗功德。殿与殿间有天井、丹池,墙壁不开窗,借丹池采光。屋脊房角装"兽头",四面罗檐涂彩绘画,形制较民房庄严。门首列石狮、石象。外场栽刺柏2-6株。中立旗墩、旗杆。族中每有一人进学,立一旗杆。 宗祠由族长主修。经费按族中男丁人头抽取。祖宗牌位形似座钟,高二至五尺,半圆型顶、下为方型,镂花涂彩。中书"某世祖某公大人之位",左下书"某年某月某孝子立"。牌位前左磬右鼔,中置石雕的香炉香案。 大冶地区除集镇外"凡村一个姓,异姓不杂居"。族族建祠堂,村村建宗堂。它们为村人举办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日常,派专人管理,天天举香火,燃油灯,凡节日均有村人供奉祭品,其实,供者均击钟磬。
贫穷之家建不起家庙、祠堂的,就在堂屋设神龛供神祖,或只设祖宗牌位、影像、谱牒。
祭祀活动的核心是祭礼,也就是祭祀大典。一般各地或各村均有固定的礼仪,并刻印成册,谓之"家礼"或"礼单"。现在摘要介绍一下鄂东南的一种堂祭礼仪:1、出班,2、安筵,3、请灵,4、降神,5、参神,6、三献,7、献茶,8、辞灵,9、告退。祭礼中有一些常用的歌诗和祭文,如《侑食诗》:"虽无旨酒,式饮 几,虽无佳肴,式食 几。"<<辞灵诗》:"既祭以酒,既饱以德,佑我儿孙,福禄罔极。"再如《祭祖告文》:"噫嘻!瓜瓞世宙, 斯古今。振振类族,绵绵寻根,祀典 举,仁孝情深。秉性慷慨,载尝有文。恭维吾祖,大德犹存。族开坬衍,世代人文。 孙祗承,冠裳谨具。牲拴投陈,酒浆特备,谨告!"
较之于祠祭,墓祭简单多了,一般由族长或家长带着族人或家人,于清明节、七月半来到祖坟前:清明上坟土,即给祖坟添新土,七月半不添土。然后,在坟前摆好供品,燃烛放鞭,烧纸钱,大家都跪下磕首。较为隆重的念《清明祭坟口意》:"伏以!红杏花开,绿柳枝放。处处酌清明之酒,家家诵祭祀之章,谨焚真香,一心拜请,拜请土府九壨高皇大帝,后土紫英正宫夫人,五方五帝,土府龙神,左青龙右白虎神君,前朱雀后玄武神君,八山二十四向神君,墓前水口神君,看坟童子,守墓郎君,打开墓门,推开墓户,请出先年亡故祖妣某公母老大孺人,普赴墓前,鉴格祭仪,有酒在樽,开壶酌献,一献、二献、三献已毕,具有口意恭对付宣,今处岁次某年某月某日, 孙某某等,时值清明之佳节,风和日丽之良辰,虔备香椿, 倄菲仪,在于先祖之墓前,以致祭祀也。(插读<清明祭坟祭文>,再读口意)伏愿,山环水绕,地脉兴隆,长作千年之吉地,永为万代之佳城,庇佑子孙,发富发贵,多子多孙,事事如意,百事顺遂,凡所未言,全求默佑,所有儿孙一齐叩拜!"清明祭坟的祭文有《祭祖文》、《祭祖妣文》、《祖和祖妣合墓祭文》等。七月半以烧包袱为主。关于烧包袱也有传统的规矩,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再就是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祖考   公      老大人收"、"孙   曾孙   玄孙   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考   公
      老大人收"、"男   率孙   曾孙   玄孙   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七月半这天晚上,小孩拿着大人给的散纸钱,在野外烧,边烧边唱:"七月半,烧野钱,大鬼细鬼来拿钱,我走路你莫邪。"谓之烧野钱,俗信以为这样小孩就不会得什么病,免受惊吓了。
祭灶。灶神,人说他"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湖北各地过去都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举行送灶仪式,祭祀在夜间进行,在神像前安放桌子和供品,家主燃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伏愿,恳求灶君,好事奏吉祥,恶事求宽宥,合家保安康。"除夕晚,用同样的祭祀仪式接灶神归家。有钱的富裕人家还要请道士来祭灶,诵念《谢灶经》。
在宗祠(或家庙),或堂屋神龛上,在乡村还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家主每天早晚敬香焚纸,磕头作揖,家庭主妇每天早晨在打扫庭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脸、整衣冠,然后在神龛前磕拜,上三柱香,燃香的明火只能用手搧灭或者摔灭,忌用口吹灭,口气是污秽的。为了表示虔诚才有此习俗。天地生人,是就其化育万物而说的,父母对人有养育之恩,君师对人有教治之功,因而都应受到祭祀崇敬。这是儒家的崇拜信仰区别于宗教偶像崇拜之实质所在。儒家崇拜本于人,祭祀的对象、理由,都以人为本。
三、伴随祭祀活动的各地庙会。
伴随着祭祀活动,全省各地到处形成有各种庙会。
蒲圻有"杨泗将军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杨泗将军的诞辰日,在蒲圻不仅杨泗庙、吴主庙,为杨泗将军做会,其它寺庙亦不例外。
武汉有木兰庙会,据史料记载,武汉近郊的黄陂木兰山,自唐朝开始这里就有一年数度的木兰庙会。木兰庙会会日,一年有十九个之多。
英山有雷店庙会,英山雷店乌龟铺大庙建于唐代,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婆婆会"。大会套小会,天天是会。
英山还有严华经庙会,英山金铺的严华经庙建于清顺治年间。庙会一年一度,时间是七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
大冶有土主会,起源于唐代,每年农历二月中、下旬为了纪念土主菩萨举行祭祀活动,其实质是游神祝福庙会。
新洲有花朝会,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相传为"百花生日"。新洲县旧街镇每年都要举行花朝庙会,据考,它是产生于南宋淳熙年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十堰有五阎庙会,是朝拜五殿阎王的神会。农历二月十八开始,会期一般三至五天。五阎庙已不存在了。
兴山有司命会和做虫蝗醮,司命会是兴山一个民间妇女宗教组织,谓之"圣会",祭祀灶王爷。每月一次,每次一天。做虫蝗醮,一般在太山神庙举行,每年农历谷雨节后,请道士"扫瘟灭虫"。
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祭祀活动貌似娱神,其实质是娱人,同时传承着传统的文化,在活动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思想教化作用;庙会,可以使本地民间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还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物资流通,从这个角度来讲,庙会可以说是民间的物资交流会。

[ 本帖由 kxj2005 于 2005-11-21 18:30 最后编辑 ]

之农 发表于 2005-11-13 19:49:06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地域民俗其实很需要说明具体时代与小区位,大地域概述忽略二者,就会显得宽泛而不确切,甚至以偏概全。

kxj2005 发表于 2005-11-21 18:32:42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谢谢之农先生指教!

jiajiapi 发表于 2005-11-21 20:42:20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之农说得好,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地方,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山西而言,分得粗一点就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文化类型:
晋南的农业文化区\晋中的晋商大院文化区\晋北的北方文化则带有内蒙地区的特色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6:56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杨泗将军庙会
杨泗将军叫杨行密,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庐州合肥人,唐末响应黄巢起义,为官军所获,归顺朝廷,因功由州兵升庐州刺史。为政选贤任能,招集流亡,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深得民心,后在武昌一带屡败朱温,阻其南下,天复二年,受唐封为吴王。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传说杨行密占领武昌后建立了上起荆州,下至庐州、杨洲的大吴国,做了大吴太祖武皇帝。杨泗将军是穷苦人出身,他恨透了地主老财,他说“我做皇帝,就是要替穷人出口气。”他下令将全国家财超过五千者问斩,一时江南到处杀老财,分田地,土地回到穷人手里。穷人都说“这是杨泗爹给我们的土地。”分得了山的,就叫杨泗山,分得了田的,就叫杨泗垅;分得了土的,就叫杨泗岭。穷人还为他建生祠、兴庙宇,处处争奉杨泗爹。
杨泗将军不仅生为穷人办好事,死后为神继续保境护民。
传说,南宋末年,元兵南犯,一日伯颜率大军追击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之孙李德润。来到蒲圻瑞云山下,李德润马陷黄龙竹头屋熊家村前的泥沼中,伯颜令人射箭,忽然,风云滚滚,一神将从天而降,怒喝“伯颜小儿,休伤忠臣之后!”伯颜吓得屁滚尿流,逃得远远的。神将用手一招,李德润连人带马飞出泥沼。李德润下马拜谢救命之恩,问神将姓名,神将道:“吾杨泗将军是也。”李润德眼未眨,神将已不可觅。当地人就在这里建了杨泗庙。
明嘉庆年间,薄酋山下一个小儿郎得急病死了,祖父,祖母,父母哭得死去活来,双手抓泥,把指甲都抓没了,正在这时,来了一位老人,老人说:“不要伤心,我有起死回生之术,能救活小孩。”说完,在口袋里掏出一颗药丸子,用银针撬开牙关,灌了进去,果然一会儿,小孩活了,小孩的长辈千恩万谢,给钱他,老人说:“我不要钱,你们真心谢我,可谢我一砖一瓦,送到杨泗垅庙去。”说完就走了。第二天,小孩的父母搬了一砖一瓦到杨泗垅吴王庙一看,庙宇败落,神像不整,那吴王正是昨日救活小儿的老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当地人都你一砖我一瓦,他一砖一瓦,没多久就重修了吴王庙。这位吴王就是杨泗将军。在蒲圻还有吴大帝庙,那里供奉的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与吴王庙不是一回事。
每年夏历六月初六是杨泗将军的诞辰日,在蒲圻不仅杨泗庙、吴王庙为杨泗将军做会、其它寺庙亦不例外。
庙会从六月初五晚上开始进行,四方善男信女聚集庙堂,庙堂摆满各种供品和香烛、黄表等。庙会主要活动是道士或佛学和尚;居士主持,上香颂经。请神降坛。有两名乩手握木笔在沙盘上写字,乩手通灵后,宣布杨泗爹降坛,于是请杨泗爹上座,献茶,再是其他神灵纷纷降坛参拜,向杨泗爹贺寿,并由乩手按职位大小引导就座。 一一献茶,然后,是参加庙会的地方并头人向杨泗爹跪拜,行三跪九叩大礼,次是远道客人,再是当地善男信女,如此三轮,行礼毕,所有人持香下跪,僧道颂经,颂完经,香客为孪乩问吉凶。看病,传说 这日杨泗爹亲自临坛,给人看病。看病时,乩手术笔诊脉,看舌头,问病史,而后开药方。有的人查祸福,也有人询问死去的亲人情况,乩手都一一在沙盘中作答。这天晚有时真到通宵。到了初六日,庙里唱戏,请杨泗爹看戏。香客云集,其它演出,武术等都在庙会里表演、做买卖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有些曾在杨泗爹前求财、求子、医病许了愿的,这天都赶来还愿。有的抬牌匾、鞭炮响成一遍。
对杨泗将军的崇拜近年来又在城乡悄悄兴起,蒲圻有些庙堂又供了杨泗将军神像,活动因民间的女巫给人看病治病,常称杨泗爹临坛附体,大冶乡村送(还) 愿时,纸糊篾扎的龙船龙尾半中往往有杨泗将军手握长柄板斧站在那儿呢。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7:35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木兰庙会
武汉近郊的黄陂木兰山,因巾帼英花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传说面闻名,据史料记载。自唐朝开始这里就有一年数度的木兰庙会。
木兰庙会会日,一年有十九个之多。即正月初九的玉皇会,二、六、冬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初三的祖师会,四月、腊月的如来会,四月二十八的药王会,五月十三的关帝会,五月十八的天佛会,六月初六的杨泗会,六月二十四的雷祖会,七月十五的孟兰会,七月十八的娘娘不会,七月二十二的财神会,七月三十的地地藏会,九月初九的斗姆会,冬月初三的太阳会,腊月二十九的华严会等。尤为农历八月份的亮子会最为盛大,从八月初一开山门到月底关山门,整整喧闹一个月。其间,除沿袭的宗教祭祀活动外,民俗文化活动愈加兴旺。黄陂县内和邻县的佛,道两教信徒,纷纷前来朝山进香;以娱神为目的的祈祷祭祀活动,皆伴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吹打乐,排子锣和迎神庙会的道士舞、巫舞;有活跃气氛,娱乐群众的各种民间说唱和艺术表演。如龙灯,狮舞、旱船、三节棒、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和渔鼓、道情、大鼓书等说唱艺术;还有经招来观众,谋取经济收益的工艺、字画摊点和杂技、魔术、耍猴、玩蛇、玩打等江湖卖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年复一年的庙会活动,孕育出了一批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精品。主要有湖北大鼓,浓郁的黄陂地方方言,楚剧风味的唱腔,诙谐幽默的语言,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一个极有影响的品种;以唢呐为主调的黄陂吹打乐,清唱的是地方盛传的“排子家业”(民间乐曲的专称),由唢呐领调,笛、箫、鼓、锣、钹,锤等诸般儿器齐奏,曲风古朴,土色土香,令游人香客如醉如痴、留连忘返;还有黄陂木版年画如雕塑——后业发展为著名的黄陂泥塑,木版年画行销东南风,泥塑也成为黄陂重要的出口产品。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8:09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盂兰会
盂兰会。也就叫2盂兰盆会。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愿向僧尼施舍,死后堕入地狱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沦为饿鬼。目连为救其母,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要他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盆中置五味百果,供养众佛僧,仰仗众佛僧这恩光以解饿鬼倒悬之苦。这就是佛教徒根据目连救母的神话,兴起的“盂兰盆会”。
湖北各地的寺庙七月十五在都要做盂兰会。一般从七月初一开始悬幡挂榜,声势浩大。如石首市城北东岳山南麓建于唐代的玉田寺做盂兰盆会,大都在寺前广场设祭坛由八张大方桌子打底,横竖各减一张,垒至第四层,只用一张方桌,供香案果品,置木鱼,供住持僧诵经说法。坛前约十米处,立杆挂幡,幡长约二米,宽六公寸左右,白底红边,呈鱼尾形,以招孤魂野鬼。坛前两侧分置纸扎之四大天王,中间置香炉,油灯,功德香及蒲团,供信仰者祭祀拜盍。行开坛大曲之前,佛教徒先要游街,以昭示社会各界,前来祭祷。游行时,先有善男信女们托着三匹白布,铺在坛前路上,身着袈裟的住持和尚,手持木鱼,口念经文,走在最前面,众小和尚手持布幡尾随其后,当众僧走过第三匹白布时,善男信女们又将它移至前面,始终让和尚走在白布上,经示洁净。在游行队伍中,紧接在僧侣们后而的居士、信徒和地方上有名望的富户。为祈祷和助兴而用小孩子扮演的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福禄寿“三仙”和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之类。尾随者及其围观者不计其数。游回寺院后,住持僧即在钟鼓声中,登坛焚香化纸,行坛大典。直至七月十五日黄昏时分举行一系列的佛事活动。众所周知,做盂兰会之最终目击者的是为了解饿鬼倒悬之苦。而“放焰口”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仪式。故放在七月十五日黄昏时分举行。所谓“焰口”,亦称“面燃”,是佛经中之饿鬼名。据《焰口饿鬼经》载,焰口其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阿难夜见后,为免使自己堕为饿鬼、并使诸饿鬼解除痛苦,求佛帮助,佛遂其说经诵咒,并供以饮食,经度之。在盂兰会期间,鄂东还要请戏班子唱傩戏——目连戏。最有名的傩戏班子要算大冶市南峰的花犹树村的戏班子了,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是东村接来,西村接去,每年也只这一段时间唱戏,如今已失传了。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8:31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雷店庙会
英山雷店乌龟铺大庙建于唐代,一李氏有六女无子嗣,她将家产修建庙宇,积田稞千余担,后人为纪念李婆公德,此庙名为“李店庙”。大庙空坪400多平方米,古柏参天。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婆婆会”大会套小会,天天是会。庙会从九月十三开始,先叫“灵合会”一锣演戏;九月十四叫“佑英会”,行敬香礼;九月十五叫“新民会”,招待香客;九月十六叫“灯歌会”,庙前大树上挂几百盏油灯,入夜灯火辉煌,名曰“铁树开花”。每每庙会期间,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冈、麻城,霍山、岳西、太湖、省城等县的人们成群结队,来此庙进香还愿,顶礼膜拜,十分虔诚。此时的雷店,大路上,街道上,河坪上,人山人海,做生意的,卖艺的,卜卦算命的,应有尽有。庙里钟声宏亮,十余里之外余音不绝。此钟重3000多斤,钟里面能容一个人直立。民谣曰:“雷家庙的钟,过路滩的风,初一敲一下,十五的还在嗡。”雷李谐音,“李店庙”后来演变成“雷店庙”。庙里还千斤钟五口。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8:55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严华经庙会
严华经庙。系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英山金铺的闻国治同子为善事捐献碧崖山庙基一处,田稞80担,菜竹茶园、鱼塘山场及一切器用。康熙年间改名“骑龙古刹”。该刹全系青砖瓦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一进三重两包厢,有神殿、经堂、僧有房屋共37间,上中下三殿供有三尊大佛等泥塑佛像60余座。《华严经》供奉于龛上。此经60卷本,相传其是一部分为唐玄藏自天竺请来的真本,且经唐皇朱笔圈点,故当时教界特别推崇。每月初一、十五,备客如云,灯烛辉煌。钟鼓之声不绝于耳。
《严华经》庙会,一年一度,时间七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庙会前月余,庙主持要起草《严华经庙会通单》,派和尚张贴于英山、罗田两县大小集镇,当地各乡保甲组织修好道路桥梁,保证庙会时畅通无阻。
《严华经》庙会,出会前的七月初三,由罗田大祝会40礼生,对《严华经》举行大祭,仪式庄严、肃静,隆重。“出马”(菩萨下山出庙叫出马)前名,该刹主沐浴熏香穿戴佛顶袈裟,举行隆重的求神问卜仪式,向《严华经》祷告准某册经典出会,第二天以准册装入金顶佛轿出游,不舍昼夜。初四“出马”经一定路线至金铺大圣庙停驾,初五由金铺起,又在洗氏宗祠停一夜,初六回刹,全程60华里。参加庙会的主要是英山、罗田两县农民,他们为自身或亲属治病消灾,求得好年成,或为大家六畜平安兴旺许愿酬神的,会众在出会期间,必须斋戒沐浴。以十人或数十人组织一套演唱节目,如“打花鼓”,“采莲船”、“ 乞丐嫁女” “打莲湘”、“雷公电母”、“ 舞龙” 、“打狮子”、“踩高跷”、“ 武术” 、“细头”“大兵”以及锣鼓、管弦,旗伞等配合游行。每到一集镇,观会者经爆竹迎送,表演都十分卖力,气氛很浓,1947年会信达一万数千人,阵容逶迤十多华里,可谓历史空前。
会期,土门坛、孔家铺、孔家坊等集镇商家生意特别红火,戏班子,小货郎担、卖小吃的,卖茶施茶的,…….比比皆是,会期素食。商贩经营也只能是素食,不准出售荤菜,否则犯忌对佛不虔诚。夜戏通常是通宵达旦,对声场上灯火通明,大山区也成了不夜城。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9:22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土主会
鄂东南大冶的果城里,山民们每年春天都要欢渡一次土主会,这是一种比较可奇特而富于历史意义的民俗庙会,。其中祭品——土主粑也叫印子粑,既是味美的食品,又是技艺精巧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其间所表演的“架菩萨”,是豪放粗犷的原始民间舞蹈。
果城里的土主会,实是游神走会,主要流传在果城里二百多个村庄,是当地的一个传统庙会。主要活动是游村祝福。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山民们把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菩萨抬下山——土主下天,绕果城里所有村庄游一周,三月初三送上山——土主升天,历时半个月。游村日程有着惯定的顺序,有一首民谣予以了概括:“十八郑十八,十九盛天久,二十到殷祖,二十一,水口歇,二十二,徐胜郑、张海一笔直,二十三,畈中间,二十四,查和泗,••••••”。由此村到彼村,走的均为“之”字路,,锣鼓喧天,铳炮齐鸣,人山人海,好不壮观,村村都要举行祭典。每到一村,一般停留一个多小时,最长的停留一天,各家各户用印子粑堆粑山供奉,同时,由各家各户出粑,堆公粑山。历史上最高的粑山,曾高达丈余。全村的大小粑山均以公粑山
为中心,摆在宗堂内大厅中,供奉土主菩萨。供品还有鸡、鱼、肉等。人们祈求土主菩萨保佑来年农业丰收,岁岁平安。还有婆婆领着儿媳妇跪拜土主,祈求添子添福,烧香还愿••••••,还愿在这里主要是给土主菩萨一件红袍子。祭拜结束,将印子粑馈赠给亲友。晚上,土主菩萨在哪个村子,晚饭后,该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正堂,观看“架菩萨”,并大声齐呼“哦火”以助兴,常常闹到深夜还不愿离去。这些就是土主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据民间传说 ,土主是唐代一个削职为民产知县,落籍果城里行医,为救一患病盲女,上山采药时不幸坠岩身亡,山民们为了纪念他。垒了坟,称为“土主坟”,并建有“土主庙”。每年会期,还有唱戏的、说书的、玩戏法的、踩高跷的……等民间文艺活动。
土主会的祭品——“印子粑”是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印子粑”的制作要一清二白三酥,十分考究,以稻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这些米都是“米芯子”,用碓舂成粉,加清甜的山泉水揉和后,用“粑模”印成粑,蒸熟即可;如若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粑模”上刻有花卉,禽兽等各类图案,粑面上的花、鸟、鸡、鱼、龙、凤、猪、牛、狮子等,形象十分逼真,堆成的粑山,晶荧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土主会的“架菩萨”,是一种游艺民俗,即原始的民间舞蹈。为山民们开展娱乐和锤炼身体的活动之一。“架菩萨” ,先用两根长杠子夹绑住土主菩萨,杠子两端用粗绳索系好,绳子中间各绑一根短杠子,然后由四位身强体壮的汉子,前后各两人面对面地抬着,向左、向右各横走两步半,两手同时扳动两根大杠子翻动菩萨。旁边站有一人,手提大铜锣,使劲敲打,节奏愈打愈快,菩萨翻得越来越快,大家齐呼:“哦火”!场面极为热烈,“架菩萨”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架菩萨”是锻炼人们体质、发扬尚武精神,启迪人们智慧,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有益的游艺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它千年流传,经久不衰。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39:49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花朝会
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相传为“百花生日”。新洲县旧街镇每年都要举行花朝庙会,据考,它是产生于南宋淳熙年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旧时花朝会的主要民俗内容是祭神,娱乐、赶会贸易,祭神,许愿,还愿,与游戏娱乐往往合成一起,难分彼此。
“点花灯”是花朝会祭神仪式的一种。花朝日百花盛开,表示吉祥如意。正是源于此意,人们别出心裁地采用在东岳庙前铁树上点灯的方式来表达。铁树,两公尺高,七层树枝的每三片树叶上,可放油灯一盏,全树可放一百盏油灯,称之为“铁树开花”。铁树上百盏灯光排成梅花图案,灿烂夺目,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使得花期月更明。
“唱会戏”花期会历来就有“玩戏不成会”的习俗,会戏即娱神又娱人。每年会期,庙内戏楼还要演十天半月的楚剧,庙会盛期,会戏不仅在庙内演,还发展到河里搭对台,进行多台口,京、汉、等名剧种演唱。
“民间杂艺”,每年花朝会有测字算命,玩拳习打,摆棋布阵,顶碗跑马,雕龙绣凤、写字绘画,打球踢毽,猜谜戏耍、说书唱筒、木偶纸马等活动。此外,还有一种祭神的游乐活动,叫打“六人秧”是用方木做成七米高的园盘,装置六个秋千架,可供六人同时戏耍。游乐时,先用人启动,后自转,人坐在上面其乐陶陶。
花朝庙会久盛不衰,究其原因,主要是它有着商品交易的功能。每逢会期,各跑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各种商品贸易交易,花朝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民间物资交流大会。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40:13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五阎庙会
五阎庙会是十堰朝拜五殿阎王的神会,时间在农历二月十八开始,会期一般五至七天。是十堰众多的庙会中最为热闹的。赶会群众最多的庙会。五阎庙位于现在的郧阳年分区南边的山头上,因取石建城市,此庙已不复存在。
庙会开始的前几天,五阎庙的会首和主持道士们,便忙乎着组织人整理戏楼和划分场地。五阎山下的百二河畔有十余亩的场地,预先按行业划片布点。不能乱摆乱放。庙会的前一天,前来赶会的客商都到场地上去占地搭棚子。组成一条临时街道,排列得整齐有序。二月二十八日,是庙会的正会日子,一大早,庙会的会首和主持道士们就忙碌着迎接各路香客。钟鼓声、鞭炮声、诵经声、木鱼声、祈祷声不绝于耳。
五阎庙是以供奉阎王爷为主的较大型庙宇,内有泰山殿、娘娘殿、观音殿、最大的殿是十殿阎王。跨进阎王殿,就是钟馗殿,其南北两厢各有五间庙堂,分别供着十殿阎王的泥塑神像,每个阎王爷的塑像前,还塑有不同内容的塑像。一殿阎王的塑像前塑有“望乡台”台下有孝子跪在地主哭泣的塑像,这也就是所谓人死后“三天上了望乡台只见儿女哭哀哀”。左侧第一间是第十阎王殿,阎王塑像前的地上塑有烧“迷魂汤”的锅灶及“超生洞”。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语言行为不轨,造有罪孽,死后鬼魂要受到阎王爷的惩罚,如果改造好了,阎王的驾前经过,喝一碗“迷魂汤”。使之忘掉过去的一切,然后,根据此人在阳世的善恶表现,决定其再生是人还是禽兽。是人,就给一张人皮,是禽或兽就给一张禽皮或兽皮。披上这张皮从“超生洞”里钻出来,就投胎再生了。其余的几位阎王爷像前,分别塑有下油锅、入蒸笼、上刀山、下火海、磨人坊、锯人体、龙抓、雷击等凶惨的场景。还有一个场面是牛头夜叉强行用秤钩子钩住一个鬼魂的脊梁吊到空中,因为此人活在阳间时,曾用大秤进,小秤出,短斤少两、克扣顾客,因而死后到了阴间地府,阎王爷给他如此惩罚。还泥塑了一个儿媳妇把乳汁让给白发苍苍患病婆母吸吮。
这些不外乎是经迷信和因果报应的思想来教喻世人。人们把惩恶扬善,主持公道的希望寄之于冥冥地府,表达自己的夙愿。
庙会期间香客有烧香许愿的,还愿的,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烧苦香”了。他们在前三天净身(即洗澡、剃头)离家时要“上号”(即用铁丝从左脸上穿透,经过口腔再穿透右脸),在朝阎王爷的路上不吃不喝,身背纸表,头顶贡品,手捧香炉,一步一揖,走向庙堂,进入庙堂,烧过香,还了愿,才“十号”进食。
正会这天,是赶会的高潮。山脚下的戏楼上演唱河南梆子或越调、二黄、玩杂技的、变魔术的、耍猴戏的、玩“洋片”的,说书的、卖唱的各显身手,场地上看的人挤得满满的,山坡上,树杈上也蹲满了看的人。
几天的庙会,来自陕西白河、商南、河南的淅川、新野、邓县、本省的老河口,谷城、襄樊、竹山、竹溪,房县等地的客商赶来做生意赚了钱,也满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需求。而今,庙会也绝迹了。连庙宇也没有了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40:42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阴施阳舍
佛教在七月十五做盂兰会,道教在这一天要做道场。不仅是有道观的地方要设普渡坛,持斋拜斗,就是没有道观的地方,也要请火居道士照此办理一番。这是因为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神地官生日及其“赦罪之辰”定为中元节,节庆之日因而道场难免。其主要活动是设坛打醮。持斋拜斗,并举办阴施阳舍,放河灯等活动。其中尤以“阴施阳舍”啊引人注目。所谓“阴施”就是七月十五之夜,通过“放河灯”往水里撒粥,赈济孤野鬼;所谓“阳舍”就是七月初一起,对鳏寡孤独,残疾人及乞讨者供以膳食,而这两者之间,又以放河灯最为壮观。首先,河灯的制作很有特色,它不仅实用,而且很有观赏价值。其作法是:在一尺见方的红纸或绿纸四周,剪出四个花瓣,平放在桌子上,将溶化了的松香浇到末剪到的平面上,并在正中安上纱捻,待松香冷却后,用双手捧起捏合成形同荷花的平底油灯,它既不漏油,又能浮在水面,其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其次,放河灯也有一套仪式,七月十五日夜幕降临之时,道士们身着道袍,肩扛招魂幡,持打击乐,操丝竹管弦,从道场列队来到事先安排好的河流或湖泊码头,登上用两条五板子小木船结帮扎好的木牌,木牌上备有香案,案后立桅杆,杆上悬挂七星灯,当鼓乐齐鸣之时,主祭道十随即焚香作法,诵“孤魂飘荡不记秋,暴露形象谁与收,节界三元不济世,时逢佳境少追修……”等放赈经文。这时,船头左右,一边三人,由一个往河灯里上油,一人持烛将灯点燃放在水面,一人在灯后往水里撒粥。但见船过之处,水上浮着两路河灯,宛如出水芙蓉,甚是好看,围观着空巷而出,直至次日凌晨两、三点油尽灯灭之时,才依依不舍转回家门。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41:10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兴山“司命会”
司命会。乃兴山县民间宗教,属于一个地方的妇女宗教组织。由大期吃斋“吃素”的老、壮年妇女自行组成“圣会”,推选家族旺盛、子嗣发达的老年妇女作头人。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圣蘸”,给灶王爷(即司命菩萨)祝寿、祈求平安,请本地的男善人宣讲会旨和诵经文,或者讲善书等,无非是“忠孝节义”之类。吃素的妇女自筹资金,;轮流做会。每月一次,每次一天。
承办司命的家庭,在堂上设神坛,供香纸、佛表、瓜果、蜡烛等物。在桌子上插上各位神牌,如“九天司命灶王府君”、“瑶池圣母位”、“玉皇天尊位”、“监察神君府下位”、“南无观音菩萨位”等等。主持善人读文,诵经,烧黄表纸后,议定下次的会主与会期,方告结束。此俗解放后,消声慝迹。

kxj2005 发表于 2006-8-13 09:41:39

RE:【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

兴山做虫蝗醮
农民种庄稼最怕天灾虫祸,在旧社会科学技术不发达,亦无农药,遇到蝗虫灾害只能借助迷信主法,求神灵予以杀灭,故此,在兴山县产生了做虫蝗醮的习俗。
虫蝗醮一般在太山神庙举行。每年农历谷两节以后,乡间士绅募捐钱粮,请道士做一天蘸。族中推举一个为首的头人,扎一支篾做纸糊的龙船作引导,道士兵跟着走村串户,诵念经文,名曰“扫瘟灭虫”。当地族人按户募捐钱粮,多少视家境而定。直到每户走毕,方回山神庙,将龙船焚毁,张榜公布捐钱户主名及其钱粮数额。
此俗在解放后,渐渐地淡化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