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概说湖北 柯小杰
图腾崇拜不只是内在的心态,必然有相应的行为来表现,如祭祀活动即是。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有对自然的祭祀活动和人神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图腾崇拜的反映形式。也就是说,祭祀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本文将概括性的介绍湖北地区民间祭祀活动。
一、对自然的祭祀
对自然的祭祀,反映了早期人类,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并且因为自己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作为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予以祭祀,祈祷以取得其同情,获得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或已取得的结果不被破坏。这些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以成俗,在湖北各地依然大有存在。对日月星辰的祭祀。
祭日,冬月(农历十一月)十九为太阳的生日,这一天,很多老人以及武当山的道士、咸宁、大冶的僧人、神龙架的巫师都早迎日出祭祀它。道、佛两家也入乡随俗,在这一天,有些道观要做道场,有些佛寺要做法会,早晨迎太阳,黄昏送太阳。湖北省大冶市城西的普济寺每年的要做法事,称这一天为太阳生,要祭天,即祭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是战国时代的楚人祭太阳的唱词,始于"日敦将出兮东方",终于"杳冥冥兮东行"。观古察今,可知这里的民众对太阳的崇拜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
中秋祭月在湖北大冶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到来之前,乡村有为祭月做准备的一些民俗活动:经济稍好的人家,一般要请纸扎艺人,用篾和纸等扎制一个供月楼,楼高1至2米,四周用多种彩色花纸糊贴好,画有各种吉祥图案。还要到糕饼铺去订做一个绘有嫦娥奔月或吴刚伐桂之图案的大月饼,要用精粉制作,颜色要求洁白。还须备好香纸爆烛,到祭月时用。
中秋月圆之夜,全家人沐浴一新,摆好供月楼,呈上月饼,点燃香纸爆烛,举行祭月仪式,在家长的带领下,对着供月楼,面向西边,合掌祈祷,祈求月神保佑家人长寿、祝福家人团圆,岁岁平安。女的拜月,男的不拜。就是家境困难的人家,做不起供月楼,也要把月饼拿出来,在月光下,烧香燃烛供奉一番。然后,全家人坐在月光下,喝茶吃月饼,谈天聊地,老人免不了又要讲一讲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谓之赏月。
祭北斗。我国远古星辰崇拜中,即有群星朝北斗之说,道教承袭了这一说法,并加以敷衍增饰,创造了北斗星辰的说法。宣扬世人若能礼斗朝真,即可消灾解厄,增福延年。因而就有了祭祀北斗之习俗,在鄂东南,祭祀时所用的经书,主要是《北斗本命经》,它通过太上老君给张天师授法,认为北斗有九宫(星)三台。九宫,即北斗第一天极宫,阳明贪狼太星君;北斗第二天璇宫,阴精巨门元星君;北斗第三天机宫,真人禄存贞星君;北斗第四天权宫,玄冥文曲纽星君;北斗第五天衡宫,丹元廉贞罡星君;北斗第六开阳宫,北极武曲纪星君;北斗第七瑶光宫,天冲破年关星君;北斗第八洞明宫,外辅星君;北斗第九隐元宫,内弼星君。前七宫,合称"七元",主管解厄延生。三台,即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它们分别有着"生"、"养"、"护"人身形的职能。还说"北斗主星也,人命属焉",亦即本命,子、丑亥、寅戌、卯酉、辰申、巳未、午生人的十二个时辰,依次分属"七元"(七宫)。本命日,要修斋设醮祭祀北斗,诵持《北斗本命经》,用斗明灯一盏,上供中天大北极紫微七元星君位,其符用表端书,一笔不苟,诵贵处,化其符。共有四十三道符,九首神咒。祭北斗,诵《北斗本命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生命问题的一种看法。紫微帝君、北斗神君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星体的运行,人们观察、总结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帮助;而人生无常,死亡随时在威胁着人们,同时,古人对星体的存在和运行也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有些天文现象,当时难以被人们所理解。于是,自然地把星辰神化,并加以崇拜,进行祭祀,以沟通人、神的关系,以祈祷永年,而这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愿望,祈祷的效果,确是无凭徵验的。
祭土地。土地神源于远古人类的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极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了衣食。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义就是"示土"--祭祀土地。土地神是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的小神,也作为村庄的守护神。因而它一般建在村前路口附近,从建筑结构看,有的是砖瓦木室,有的是用石条镶嵌而成,现在有的是混凝土结构。一般说石庙年代久远,砖瓦结构的未超过两百年。庙内空处一平方米以下,正中有的放着木雕或泥捏的拄着拐杖的土地公和土地婆(俗称土地菩萨,也叫土地老爷),两尊像并排坐或并排站,男高女低,男左女右,但都高于一尺,头像上有的还着了色,土地公一般长有胡须。没有塑像的,以木牌代替,木牌尺余长,七、八寸宽,上刻有土地真神灵位之类的文字。有的干脆空着。神龛前有香炉,炉内平时均有香灰、香棍,时不时的有人来上香呢。无论何种结构,庙门一般尺高、宽七八寸,上呈弧形。石结构门框一般錾有对联。
祭祀时间一年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秋社。全省各地具体时间不一:英山在二月初二、八月初二;兴山立春日、立秋后后的第五个戊日,八月初一,祭土地婆,传说这一天是其生日。
祭祀时,通常由族长领头或全村各户轮流做东,中午时分,摆上供品(视经济状况而定,有鱼、肉、蛋、豆腐等),斟上茶、酒,烧香纸,放炮竹,大家均下跪磕头,分别祈祷:"土生万物,地发千金,保我清泰,老幼平安,消灾赐福,六蓄兴旺,福神普照,衣食饱暖。"祭礼,一般由男性户主参加,户主不在可由家中男丁代替。祭礼结束,东家办有宴席宴请大家。
再就是平时,小孩有个头痛发烧,家庭不顺,也有女子到土地庙前祭拜,祈求护佑的。
二、人神祭祀活动
再说人神祭祀活动。最主要的是祭祖,祭灶以及各种俗神。
祭祖,是活着的家庭成员对已亡故的祖先表示怀念、敬畏之情的最重要的礼仪。祭祖的时间有生辰、忌日的祭祀,岁时年节如清明、寒食、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十月一、冬至、年节的祭祀,这是不变的,年年如此。此外,遇到喜事、需要报告给祖先的,诸如儿成亲、女对婿、中举等,也要祭祀祖先。其中,每逢先祖整十生辰或忌日时大祭,岁时年节中清明、年节的祭祖较隆重。
祭祖地点有宗祠(家庙)和墓地。
湖北乡村大都是宗族群居,形成单姓村落,或姻亲村落,因而每个村落大都建有宗祠、或家庙、或正堂。祠堂或家庙内建有神龛,比如:分宗建祠:大冶地区同姓内分宗族,别支系,支系内再分本宗、别宗。本宗通常含"九族",概称"亲房"。本宗与别宗的源头叫"大祖"。祭祖、提祖产、续族谱、定族规、排辈分、修宗祠在共大祖的支系内部进行。祠堂建筑样式与庙堂无异。通常正堂两至五栋,偏房一至数列,青砖、石脚、布瓦、石门槛、木板门,殿中撑木柱,木柱上飞檐翘角,角上挂铜铃(风铃).其内廊,原间作栏杆,镶鼔皮、梁架,木柱、门窗、四壁、神龛等均是精美的民间雕刻彩绘。 前殿上方置走马楼,作司礼台(戏台)。中殿空出,作祭祀活动场所。上殿置大型神龛一座,神龛内摆放列祖列宗牌位。始祖居中,大祖、高祖与各支宗分列两旁,左昭右穆,不得颠倒;上下尊卑,不得越位。神龛上挂匾额,殿中圆柱上嵌刻楹联,以标祖宗功德。殿与殿间有天井、丹池,墙壁不开窗,借丹池采光。屋脊房角装"兽头",四面罗檐涂彩绘画,形制较民房庄严。门首列石狮、石象。外场栽刺柏2-6株。中立旗墩、旗杆。族中每有一人进学,立一旗杆。 宗祠由族长主修。经费按族中男丁人头抽取。祖宗牌位形似座钟,高二至五尺,半圆型顶、下为方型,镂花涂彩。中书"某世祖某公大人之位",左下书"某年某月某孝子立"。牌位前左磬右鼔,中置石雕的香炉香案。 大冶地区除集镇外"凡村一个姓,异姓不杂居"。族族建祠堂,村村建宗堂。它们为村人举办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日常,派专人管理,天天举香火,燃油灯,凡节日均有村人供奉祭品,其实,供者均击钟磬。
贫穷之家建不起家庙、祠堂的,就在堂屋设神龛供神祖,或只设祖宗牌位、影像、谱牒。
祭祀活动的核心是祭礼,也就是祭祀大典。一般各地或各村均有固定的礼仪,并刻印成册,谓之"家礼"或"礼单"。现在摘要介绍一下鄂东南的一种堂祭礼仪:1、出班,2、安筵,3、请灵,4、降神,5、参神,6、三献,7、献茶,8、辞灵,9、告退。祭礼中有一些常用的歌诗和祭文,如《侑食诗》:"虽无旨酒,式饮 几,虽无佳肴,式食 几。"<<辞灵诗》:"既祭以酒,既饱以德,佑我儿孙,福禄罔极。"再如《祭祖告文》:"噫嘻!瓜瓞世宙, 斯古今。振振类族,绵绵寻根,祀典 举,仁孝情深。秉性慷慨,载尝有文。恭维吾祖,大德犹存。族开坬衍,世代人文。 孙祗承,冠裳谨具。牲拴投陈,酒浆特备,谨告!"
较之于祠祭,墓祭简单多了,一般由族长或家长带着族人或家人,于清明节、七月半来到祖坟前:清明上坟土,即给祖坟添新土,七月半不添土。然后,在坟前摆好供品,燃烛放鞭,烧纸钱,大家都跪下磕首。较为隆重的念《清明祭坟口意》:"伏以!红杏花开,绿柳枝放。处处酌清明之酒,家家诵祭祀之章,谨焚真香,一心拜请,拜请土府九壨高皇大帝,后土紫英正宫夫人,五方五帝,土府龙神,左青龙右白虎神君,前朱雀后玄武神君,八山二十四向神君,墓前水口神君,看坟童子,守墓郎君,打开墓门,推开墓户,请出先年亡故祖妣某公母老大孺人,普赴墓前,鉴格祭仪,有酒在樽,开壶酌献,一献、二献、三献已毕,具有口意恭对付宣,今处岁次某年某月某日, 孙某某等,时值清明之佳节,风和日丽之良辰,虔备香椿, 倄菲仪,在于先祖之墓前,以致祭祀也。(插读<清明祭坟祭文>,再读口意)伏愿,山环水绕,地脉兴隆,长作千年之吉地,永为万代之佳城,庇佑子孙,发富发贵,多子多孙,事事如意,百事顺遂,凡所未言,全求默佑,所有儿孙一齐叩拜!"清明祭坟的祭文有《祭祖文》、《祭祖妣文》、《祖和祖妣合墓祭文》等。七月半以烧包袱为主。关于烧包袱也有传统的规矩,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再就是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祖考 公 老大人收"、"孙 曾孙 玄孙 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考 公
老大人收"、"男 率孙 曾孙 玄孙 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七月半这天晚上,小孩拿着大人给的散纸钱,在野外烧,边烧边唱:"七月半,烧野钱,大鬼细鬼来拿钱,我走路你莫邪。"谓之烧野钱,俗信以为这样小孩就不会得什么病,免受惊吓了。
祭灶。灶神,人说他"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湖北各地过去都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举行送灶仪式,祭祀在夜间进行,在神像前安放桌子和供品,家主燃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伏愿,恳求灶君,好事奏吉祥,恶事求宽宥,合家保安康。"除夕晚,用同样的祭祀仪式接灶神归家。有钱的富裕人家还要请道士来祭灶,诵念《谢灶经》。
在宗祠(或家庙),或堂屋神龛上,在乡村还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家主每天早晚敬香焚纸,磕头作揖,家庭主妇每天早晨在打扫庭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脸、整衣冠,然后在神龛前磕拜,上三柱香,燃香的明火只能用手搧灭或者摔灭,忌用口吹灭,口气是污秽的。为了表示虔诚才有此习俗。天地生人,是就其化育万物而说的,父母对人有养育之恩,君师对人有教治之功,因而都应受到祭祀崇敬。这是儒家的崇拜信仰区别于宗教偶像崇拜之实质所在。儒家崇拜本于人,祭祀的对象、理由,都以人为本。
三、伴随祭祀活动的各地庙会。
伴随着祭祀活动,全省各地到处形成有各种庙会。
蒲圻有"杨泗将军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杨泗将军的诞辰日,在蒲圻不仅杨泗庙、吴主庙,为杨泗将军做会,其它寺庙亦不例外。
武汉有木兰庙会,据史料记载,武汉近郊的黄陂木兰山,自唐朝开始这里就有一年数度的木兰庙会。木兰庙会会日,一年有十九个之多。
英山有雷店庙会,英山雷店乌龟铺大庙建于唐代,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婆婆会"。大会套小会,天天是会。
英山还有严华经庙会,英山金铺的严华经庙建于清顺治年间。庙会一年一度,时间是七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
大冶有土主会,起源于唐代,每年农历二月中、下旬为了纪念土主菩萨举行祭祀活动,其实质是游神祝福庙会。
新洲有花朝会,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相传为"百花生日"。新洲县旧街镇每年都要举行花朝庙会,据考,它是产生于南宋淳熙年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十堰有五阎庙会,是朝拜五殿阎王的神会。农历二月十八开始,会期一般三至五天。五阎庙已不存在了。
兴山有司命会和做虫蝗醮,司命会是兴山一个民间妇女宗教组织,谓之"圣会",祭祀灶王爷。每月一次,每次一天。做虫蝗醮,一般在太山神庙举行,每年农历谷雨节后,请道士"扫瘟灭虫"。
湖北民间祭祀活动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祭祀活动貌似娱神,其实质是娱人,同时传承着传统的文化,在活动中起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思想教化作用;庙会,可以使本地民间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还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物资流通,从这个角度来讲,庙会可以说是民间的物资交流会。
[ 本帖由 kxj2005 于 2005-11-21 18:30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