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ko212 发表于 2006-7-19 20:57:43

《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苍梧片影》是“海州文献丛书”之一,其他还有《连云一瞥》、《云台山志》、《云台新志》、《海州文献录》、《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等。

nikko212 发表于 2006-7-19 20:58:50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序一

    余于本年五月赴海州,遊雲臺山,得沭陽吳君鐵秋所著蒼梧片影讀之,即當作遊山之指咸,蓋雲臺山別名蒼梧也。吳君為海東績學之士,掌教於省立第八師範學校,余至時適請假返裏,未及一面;頗為耿耿!既而吳君以書抵餘,具道失之交臂,引以為憾,欲得餘之文字,置諸座右。餘報以書,並贈以聯雲:“偶入蒼梧留片影恰從白露溯伊人。”殆紀實也!歲暮,吳君又以書來,謂明年五十擬印此小冊為紀念屬餘為並言;余欣然書此數語以歸之。
                                                                                                                ——民國十二年十二月蔣維喬

[ 本帖由 nikko212 于 2006-7-19 21:02 最后编辑 ]

nikko212 发表于 2006-7-19 20:59:07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序二

    吳君鐵秋,是我三十年來的好友。他的為人:貌冷!心熱!他的社交:推誠!率真!沒有些子“假惺惺”,所以他貌冷。然而他的心:實在是熱騰騰的!他的熱騰騰的心安頓在一個“愛”字上:他的愛今人,可以從他的愛古人看出;他的愛人類,可以從他的愛自然看出。
    他生平最喜歡的事,是禮記上所說的“傳先美”三個字!他把鄉先輩的遺著,搜羅了四五十種,他想印成一部沭陽文獻捃遺;一方振啟後賢;這是他熱心愛古人的一個象徵。
    他現在又編了一部蒼梧片影是江蘇第一大山;古老相傳,說是“海內四十名山之一。”去年蔣竹莊先生,巡視淮海教育,便道入山,在山中小住七日他說:“氣象雄闊岱嶽之亞。”又說:“如高人逸士隱處海外,遁世而無悶。一鐵秋是一個愛從冷處用心的人,又是一個好闡揚幽隱的人;他對於這位遁世無悶的高人逸士,他如何肯必而弗宣;所以他編成這十餘篇的“大新聞廣告”,一方為山靈作宣言,一方為人類作居間;這是他熱心愛自然的一個象徵。
    鐵秋有一種惟一特性,就是“敦尚氣誼”,尤其“篤念師誼”。他壯歲以前,做過建陵老人王子揚先生的再傳弟子;他受了老人的精神教育,他腐爛在心,耿耿不忘,他因老人曾和蒼梧結過靜緣,所以他對於蒼梧,別饒興味。他好像是見了蒼梧,就是見了老人;好像和蒼梧通了謦咳,就是和老人通了謦咳;又像是蒼梧的風景常新,就是老人的典型宛在。他直接的宣傳蒼梧,無異間接的宣傳老人。他的書中,一篇三致意,在在可以見得,這又是他人心愛古人一個象徵。
他不獨對於蒼梧戀愛特至;他對於蒼梧南面一座小小的伊盧,他嘗到過一次,他也愛情無限!他把鄉先輩岳齒楚香先生所做的伊盧勝跡記,重加編次;又搜輯了其他關於伊盧的“骨董作品”,印成一冊。公諸同好。這又是他熱心愛自然的一個象徵。
    鐵秋不但愛名山、愛名師、愛名人、愛古人、如書中雲臺山四大歷史一篇中,所述的無相高僧、杜若義士、陶公偉績、以及唐謝許喬諸文章钜公,欣賞不遺餘力:——便是如樗散的我,所有唐突蒼梧的幾句枝詞葉語,他也兼收並蓄他這種“與人為善,取諸人以為善”的隆情高致;他的敦尚友誼,也可略窺一斑了。
    鐵秋全書經一再整理後,來函命我作序。並言:“今年五十初度,將印蒼梧片影作紀念冊子。”我想起從前俞曲園先生替吳平齊觀察作六十壽序,他因觀察匯刻金石文字數十卷,他說:“天下之物,莫壽于金石,而金石又托君之書以壽於世。然則君之壽豈有涯歟?”這幾句話:和我今日要替鐵秋作序成一個比例。蒼梧不是很壽於世的嗎?沒有鐵秋的書蒼梧便遁世了,有了鐵秋的書蒼梧就出世了,蒼梧不是托於鐵秋的書以顯榮壽世的嗎?一日有世界,便一日有蒼梧;一日有蒼梧,便一日有蒼梧片影的攝影者。那麼蒼梧片影的壽,蒼梧片影攝影者的壽不是和蒼梧的壽,要成一個蒼梧化,要成一個“蒼梧化的壽”了嗎?

                                                                                                                                                               十三六鷺西魏振作於省立第十一中學校

[ 本帖由 nikko212 于 2006-7-19 21:01 最后编辑 ]

nikko212 发表于 2006-7-19 21:03:57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一    編輯的緣起
    我家在雲臺山西南一百八十裏。我當民國七年春間,曾和我兩個朋友,一個是金陵朱君浩如,一個是大冶賈君修齡。到雲臺山去走一遭。我是一個鈍漢,沒有游山的智慧,平時既少遊山的修養,臨時又乏遊山的記性,我的遊山,真如“矮人觀場,寶山空回。”雲臺山的影兒,久已和雨片風絲,飛到莽莽蒼蒼的黃海哦裏邊去了。
我當民國九年十月我校全體學生到雲臺山旅行的時候,我因缺乏遊山的腰腳,沒有和他們同去。大好的重游機會,失之交臂,我心中狠難過!我想:何不趁這個當兒把雲臺山的舊書來理一理?我便費了數十日工夫湊成這幾篇蒼梧片影的底稿。
    我今年五十歲了,我想做一個小小紀念,我就把我的舊稿重新整理一番。也有刪的,也有改的,也有增的,損的;成功現在的蒼梧片影。我且把我要編這蒼梧片影的原因說一說:
    我想把雲臺山的影兒在我這鈍漢腦膜裏,多加一點陶鑄性;好像折紙一樣。折一遍再折一遍,那紙的痕子,總要一回深一回;我的神經系中就像要開闢一條雲臺山的蹊徑似的。雲臺山的影兒,好像光線,時常一閃一閃的向我神經中樞裏激射。一回生,二回熟,我的神經裏攝受力,也就漸漸的成個習慣了。那麼,我對著大好家山,或者不至相逢不相識啊!
    我是那孥前人書而上的雲臺山;什麼唐修的海州志咧,謝修的雲台新志咧。許氏的海州文獻錄咧,以及其他種種,也有今的,也有古的,東塗西抹起來;這部上剜一鱗,那部上抇一爪,是抽象的雲臺山,不是具體的雲臺山;是從截面或是橫截面的雲臺山的斷片影子,不是雲臺山的整片影子。所以我替他起個名兒叫“蒼梧片影”。有人說:“你這雲臺山的斷片影子,正是雲臺山的整片影子。摩經上說:‘四大海水如毛孔,須彌山入芥子。’你這片影正是一毛孔一芥子,那四大海水須彌山都在裏面。”那就錯了!我是從雲臺山的“丈六金身”,取下雲臺山的“一粒米”;不是孥雲臺山的“一粒米”,要寫照這雲臺山的“丈六金身”的!
    我的先師建陵老人(注),他從讓清同治五年,帶了學生,在雲臺山讀書;他和雲臺山結緣最深!他晚年時候有八十多是歲了,他狠喜歡我們後輩;這回學生到山上去,山上有個悟五和尚,他說十五年前,曾經到過沭陽,曾經在老人所假館的徐孺子宅內見過了我;曾經親見老人提攜我獎進我一種的盛情。後來學生歸述于我,兀的把我感想師門的蓄念,撩空蹴起,所以我一提到雲臺山,我便聯想到先師當年當日;我因倦倦先師,我不由的就要在雲臺山上打幾個念頭,這也是我編這蒼梧片影的一個原因。
    我在江蘇省第八師範校裏,做咬文嚼字的勾當;我狠曉得斯文不值半文錢,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但是我佛不又說過的嗎?“勿離文字而說解脫。”我們也就不能脫離了文字因緣而說雲臺山了。我想把雲臺山的影子,深深印入我的神經系裏;我又想把雲臺山的影子,深深印入青年們的神經系裏。這又是我編這蒼梧片影的一個原因。
    只是我有附帶幾句話,要和看我這影戲的請君說一說:一來我所編的是個“影”子。我是距雲臺山狠遠的人,僅僅去過一回,恐怕有影響不實在的地方;二老我所編的是個“片影”,若孥整片的雲臺山來“按圖所驥”,恐怕我的影摹不到的地方很多。要請諸君指教指教!還要請諸君原諒原諒!
(注)先師,沭陽人,姓王,名詡,字子揚。是淮海間五十年的老名士。以名孝廉,累充廣文先生,晚年,主本邑懷文書院講席,著建陵山房詩鈔十七卷,稱建陵老人,卒年八十四歲。

nikko212 发表于 2006-7-23 22:59:47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二、雲臺山的名稱

      雲臺山這個名稱,據謝元淮雲台新志說,到明神宗時才有的,山海經稱他為都州山和鬱州山,水經注據漢末人崔季珪賦稱為蒼梧山。南齊書州郡志稱他為鬱州山,鬱州就是郁州。可知自夏時至六朝稱為都州山,鬱州山和蒼梧山。杜佑通典,說是東魏時候,稱為鬱郁山。隋書地理志。稱為郁林山。宋王至存元豐九域志,稱為蒼梧山。蘇軾有蒼梧山詩。可知六朝到宋又有三個名稱,至於雲台兩個字,一直到明朝才有的。明人高登龍,曾做過雲臺山圖序,又有顧乾也是明人,做過雲台圖識,他二人以以前的官私文書,便沒有雲臺山的名詞可以依據的了。就在明穆宗隆慶以前,也不稱雲臺山。因為張峰州志。刻在隆慶六年。當時尚稱他為蒼梧,到熹宗天啟時候,宋祖舜做淮安府志,才有雲臺山的頭銜出現。但是為什麼改蒼梧叫雲台呢?謝元淮說過的:當神宗在雲臺山上創建三元宮的當兒;因為要借蜀中的雲台(注一)來表彰這東海的蒼梧的靈異,所以叫雲台的。
      自從宋人改郁州山叫蒼梧山,而郁州山的名稱漸漸地隱了!自從明人改蒼梧山叫雲台,而蒼梧山的名稱也漸漸地隱了!惟有文人筆墨,尚時時“蒼梧”、“雲台”互見;至於普通人的稱謂,大都只說雲台不說蒼梧了。只是自蒼梧改稱雲台以後:不免留下小小誤點。就是把蒼梧雲台,分而為二,訛以傳訛。至今土人尚有錯認鳳凰山為蒼梧山,清風頂為雲臺山的,不過是居其少數罷了。其實雲台就是蒼梧,是郁州山的總名,分起來共有五十多山,一山有一個私名稱,甚至一山有數個私名稱;合起來,五十多山,只有一個名稱,只有一個公名稱,這個公名稱,在時間上雖然曾有變更,在空間上未嘗稍示區別。譬如郁州兩個字,郁字可以寫成鬱字,州字可以寫成洲字;或以字體有古今不同,或以音近有口讀的各異;然而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所以笑的:如江南通志,他也考證不碻,他把鬱州雲台分為二山,嗣後齊召南的水道提綱,他承襲通志的錯誤,也就分為二山了!楊錫紱的四知堂集,也承襲通志的錯誤,至有從蒼梧望雲台詩——攢矗千峰百里環,捫蘿曾到翠微間,空傳火棗如瓜大,不見仙人海上還。——雖其錯誤久經前人證明,在今日原不發生疑間;然癡人面前說不得一點夢,因尚有少數土人,口角沿譌,他忘記了崔應階雲臺山志:“雲臺山古東海縣山之總名”一句話。所以順便在此地重新申述一下。(注二)

nikko212 发表于 2006-7-23 23:00:28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注一)      
四川蒼溪縣,舊屬保寗府,今屬嘉陵道,有雲臺山,東南接閬中縣,宋之問詩,“風馭忽冷然,雲台路幾千”,便是詠蒼溪縣的雲臺山的。
(注二)      
許喬林海州文獻錄雲:“後漢崔季圭述初賦:‘言郁洲者,故蒼梧之山也。’是海州蒼梧山,其名甚古。呂氏春秋謂:‘舜葬于紀之蒼梧。’王應鱗困學紀聞:‘蒼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紀城。’竹書紀年:‘帝舜有虞氏四十九年,帝卒於鳴條。’沈約注:‘鳴條有蒼梧之山。’吳琯附注:‘即今海州。’明陳絳金罍子謂:‘舜葬海州蒼梧山。’曆引諸書證之。兼及謝靈運張文潛詩。以助其詞鋒。然鄭康成注檀弓,謂蒼梧于周為南越之地,孔穎達正義,據史記謂在零陵。鄭孔去古未遠,言必據,他劉知幾史通,韓昌黎黃陵廟碑,司馬溫公史剡,朱文公粵西舜祠記,皆極辨論,而無一言及朐之蒼梧山,張萱疑耀載徐司馬鑾答李卓吾書雲:‘海州蒼梧山,記載俱湮,絕無舜墓舜祠遺趾。豈有帝都冀方,而身歿乃葬於海僻一隅?莒紀小國,春秋時且為附庸,唐虞時更當荒落;帝陟方岳,朝羣後,當之名嶽通都,乃之窮海之濱乎?’其辨甚確,可以正向來附會之誤。”

刘宗迪 发表于 2006-7-25 17:00:15

RE:《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

刚看到此贴,多谢楼主共享。
苍梧之所在,在中国历史地理上是一个要有兴味的学术悬案,因为它牵扯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在自己关于《山海经》的书稿里,对此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关于苍梧其地的来龙去脉,我的意见大概是:
苍梧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但在其中它还不是一个地方的专名,而只是古人宇宙观中表示东南方的一棵高大的绿色树木(四方神木之一);——苍梧其名被作为专门的地名,当在战国时期,最早是指古代东海今连云港附近的海外的一座山。这可以作为证明《山海经》起源于泰山-东夷地区的旁证之一,因为东海相对于泰山正在东南;——后来,秦汉时代,随着华夏疆域的扩张,苍梧才被汉武帝用来命名东南岭南之地,于是有了苍梧郡。南方的苍梧在此后还经过几次变动,比如从湖南到广东又到广西等等;——因为苍梧被官方地理落实于南方了,因此就有传说,称北方东海郡的苍梧是从南方苍梧飞来的。
前几天去广州中大参加高本汉汉学讨论会,席间还和社科院语言所研究方言的麦耘先生讨论过苍梧问题,因为牵扯到粤语的来历问题,因此苍梧之所在,对于汉语史的研究也至关重要。
我一直没有机会对东海苍梧的方物传说进行考察,希望就此请教刘兆元先生,还请楼主引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苍梧片影》 作者:吴铁秋 整理: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