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初五出年界
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旧历廿五日起叫「入年假」,到正月初五则为「出年假」。在入年假前,要把正月里食用稻米及柴草准备好,表示入年假后就不碾谷不舂米。同时家家户户也把屋内外打扫干净,廿四晚要送灶神,用五谷麦芽糖等当祭品,手持三枝香,口念「三杯清茶三枝香,恭送灶君升天堂,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然后烧金纸放爆竹,送灶神升天述职。 接着就要上街办年货,如拜神及祭祖宗之金香烛炮,以及菜肴鱼肉。同时做过年的年糕,最平常的是甜粄、菜头粄、发包以及碱甜粄(肉粄)。(详见本报去年十一月九日客家谈)更要宰杀家禽多种,大部分家庭都有鸡鸭鹅,大家庭的农家甚至杀猪羊,不然也要买几条猪肉回来,这些粄糕以及家禽猪肉都是为了要敬天公及拜祖当祭品的。鱼也是少不了的牲仪,一过年就一定有大草鱼可吃。 在外谋生的统统要回家来过年,男女老幼在年假中不可骂人,更不能说不吉利的或脏话。除夕早上就开始拜天公,全家都要参加,非常慎重。过年祭祖更是客家人必备的礼俗,客家台湾人可能较注重祭祖,因为客家先祖来台,创业实在困难。祭祖除了表示不忘或感谢先祖外,更用来教导子孙:有祖先之努力,才有后代之繁荣。不但家中的阿公婆牌要祭拜,还得赶回老屋(祖宅)的公厅敬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