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 发表于 2003-6-30 21:19:04

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上课时老师顺口提到,偶觉得很有意思。

但不知道学界有没有对这个神话的系统研究,还请各位赐教,不胜感激。 :)

manggus 发表于 2003-6-30 22:38:14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流萤 于 2003-6-30 21:19 写道:
上课时老师顺口提到,偶觉得很有意思。但不知道学界有没有对这个神话的系统研究,还请各位赐教,不胜感激。 :)

人老了,有点愚钝。《愚公移山》是神话吗?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一直讲这是“寓言”。是不是神话研究的新成果?

流萤 发表于 2003-6-30 22:56:54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这个恐怕是可以讨论的。偶只是感觉它是神话,基本上没什么依据。
各位就此探讨一下也好。 :D

nanwan 发表于 2003-7-1 00:23:46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语文课件: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篇》)

--------------------------------------------------------------------------------

一、《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
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
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
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预习。
1.下列加点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组是()。
A高万仞冀州惩山北 山北之塞
B出入之迂曾不能荷担者 魁父
C.箕畚 孀妻 始龀 智叟
D.穷匮 亡以应 一厝朔东 叩石垦壤
2.解释加点的词。
投诸渤海之尾()且焉置土石()
① 诸将皆失色()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曾 能损魁父之丘() 寒暑易节()

曾不若孀妻弱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五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①甚矣,汝之不惠。
三、讨论问题。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
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
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
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
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
何在?
理解:智史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
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元辰而山不加
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
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
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
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四、课文小结。
五、课外作业。
1.翻译全文。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流萤 发表于 2003-7-1 22:57:40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shy:不好意思,加上“神话”两个字是偶一时大意。

不过好像确实有人作“神话”和“寓言”之辩:



《愚公移山》浅析
隆德县职业中学于凤莲

一、        文体辨正
《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列子》一书共八卷,相传是周朝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歧路亡羊》《愚公移山》等。
《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还是神话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又带有神话色彩。”此说值得商榷。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正是由于拟人化,一些动物故事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典型形象的一般特性,这些特性被广泛运用以喻人类的行为。如蛇的恶毒,狐狸的狡猾。
神话故事则不同。神话是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人类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往往用假想的虚幻的形式来表现人们的愿望和理想。
从神话的内容上看,劝喻与讽刺的成分不是主要的。神话的篇幅较寓言长,主人公一般是虚构的人或天神。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往往以想象、夸张为多见。主题又以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及人的美好愿望为主。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愚公移山》是神话而非寓言。
二、        艺术探胜
作为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很值得我们探索、借鉴。
(一)        结构严谨,虚事实写。《愚公移山》虽是节选文章,但脱离原书原文,命题为《愚公移山》独立成篇后,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文章开始交待太行王屋二山,极力夸张渲染二山面积、高度;文末以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收束;中间又杂以愚公一家的商量、解疑、行动及智叟的讥笑。全文框架结构严谨非常。此外,整篇文章又笼罩着神话色彩气氛:二山之高大(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之年耄(年且九十),移山之艰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加上天神之帮助,一切非人间真有,然而,神话作者处处写实,仿佛亲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        主旨鲜明,详略精当。《愚公移山》一文主旨,笔者以为重在表现远古人改天换地的斗志和愿望。老愚公想以“无穷匮”之子孙移“不加增”之大山,这种“诚”应该说是一种斗志和决心。“帝感其诚”而命大力神移山是假,但人们却有其真实的向往。虽然人间有些事情人力不能及,但人们多么希望有“神”助一臂之力啊。就是现代人也有“梦寐以求”“天助我也”的企盼。在老愚公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远古人的这种企盼。围绕文章主旨,叙事的详略安排也极精当。二山交待较详,乃是为了说明移山之艰难。愚公一家情况,移山原因及经过交待较略。这些与全文表现“人”的斗志、愿望关系不大。结尾较详,是为了说明愚公的真诚奋斗最终如愿。而这一点,正是神话鼓舞人心的力量所在,是神话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具体表现。
(三)        处处设伏,引人入胜。伏笔,指文章中对以后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这种暗示,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引人入胜。A 《愚公移山》一文开头交待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其中“本在”一词不能放过。它已埋下伏笔,暗示二山被移。B 老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年老体弱,能否移山;第二,土石放在何处。家人对第一个问题未做解答——设伏!行文至移山开始,出现了一个虚拟人物——智叟,才解答了愚公之妻的疑问。仔细推敲,若在家人的一问一答中排疑解惑,老愚公移山填海的决心气度定会显得微弱苍白,一经智叟的“笑而止”,愚公的一番气势恢宏的话令智叟“无以应”,以致感动天帝。文章正因为有了这种伏笔,才曲径通幽,引人入胜。C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冬一夏,才往返一次!并且是用“箕畚”运土石,暗示移山非子孙万代不停地劳作不可。这正是天帝所感的“诚”。八个字,字字千钧。这种暗示,已成为体现全文主旨的“眼”。D 愚公移山的消息由“操蛇之神”先闻,而后“告之于帝”,帝才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文章对神、帝阶层权力组织的安排酷肖人间,想象丰富!暗示人要干一番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非经千辛万苦不可。神话教育人的作用也是默默的。(责任编辑琴音)

宁夏教育1999年第11期中学语文

(下载自“中国学术期刊网”)

500座 发表于 2003-7-2 13:13:16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寓言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存在?值得商榷。
传统的民间文学分类,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故事与传说、神话与寓言、神话与史诗……分类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同一文本有着无从归宿,或多重归宿的现象。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试看看印度的神话和故事,有几个不符合这个特征?
如果这样,起码有一半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寓言!
传统民间文学的分类本来就没什么意思,就算把寓言当作了神话又如何?

500座 发表于 2003-7-2 13:20:58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流萤妹妹看这个贴:
cyc 于 2003-5-7 01:18 写道:
这贼和尚也是个没气力的。前日里伴着宋江那厮还霸占民女,若不是李逵兄弟板斧来得迟些,一个秃瓢也尽在河里忽悠了。如今却又人前撇清,何苦来!采便采了,打甚么鸟紧。你便是强奸了东海龙女、调戏了月里嫦娥,终不减泼天介好汉声名。如何对着死人赌咒发誓,又去央告秀才查访装点,剌剌不休作尽老婆儿模样。敢是要在建国门替你立个牌坊也怎的?

流萤 发表于 2003-7-2 14:04:00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这种“文体”之辨,真令人头痛。 :(

多谢500座大侠一语点醒糊涂人。想想本来这方面学养就很不济,还硬要去蹚这种可能永远也不可能清晰的混水,好险!

chenyc版主真是聪明又狡猾,吾辈当好好学习。。。 :D

manggus 发表于 2003-7-2 23:04:29

RE:关于“愚公移山”神话

安知鱼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愚公移山”神话